●劉鵬/文
“六安”之讀音
●劉鵬/文

不久前,央視《新聞聯播》一則報道中,主持人將“六(lù)安”讀作“六(liù)安”。隨后,很快便有網友指出主持人的讀法是錯誤的。對此,主持人回應道:“謝謝廣大觀眾對‘六安’地名發音的關注。對于媒體工作者來說,發音書寫的唯一依據是經過國家權威部門審定的字典。”
在最新版的字典中,“六”字有很多含義,但其讀音確實只有一種,即liù。因此,央視主持人讀六(liù)安,似乎并沒有錯。
但另一方面,無論是從歷史上來講,還是從六安當地人們的習俗、習慣上來說,六(lù)安又才是正確的讀音。
那么問題的關鍵在于,既然歷史上、習俗上明明有的讀音,為何字典上卻找不到?對此,有人提到,原來的字典中,確實是有六(lù)這個讀音的,但在新版《現代漢語詞典》等中,都沒有了這個讀音。那么,為何新詞典中取消了六(lù)這個讀音呢?特別是,明明有著歷史淵源、有著風俗習慣的讀音,豈能說取消就取消?正如著名語言學家、詞典學家王光漢教授所言:“地名是為地方服務的,讀音往往是約定俗成。地方名稱要聽從地方的讀音,不能亂取消。”
因此,相對于央視主持人是否讀錯了音而言,詞典中找不到事實存在的“六(lù)安”這一讀音,明顯才是最讓人遺憾之處。
“六安”讀音之爭,其背后事實上存在著一個漢字和讀音規范化的問題。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發達,一些新的漢字可能出現了,一些舊的漢字也面臨淘汰。中國都有哪些漢字,都讀什么音?人們最基本的判斷標準和依據顯然是詞典。這就要求,詞典要做到兼容并蓄,要把不同的漢字以及相同漢字的不同讀音,都收錄下來,做出相應解釋以供參考。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一些簡化之后的漢字,有必要標注其繁體字寫法與讀音等等。
《現代漢語詞典》等是“漢字之家”,其是一個漢字寫法、讀音等的標準版本,但其更是一個對存在于現實中漢字和讀音等的一個客觀記載。因此,《現代漢語詞典》等需要“納新”,也需要“吐故”。但不管“納新”還是“吐故”,都不能過于隨意,多一些調查研究,多尊重一下歷史和事實,多遵從與顧及一下風俗民意,這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總之,不能打著規范化的名義,只講標準,不講客觀,只搞大一統,不顧事實與民意,非要“六(lù)安”變成“六(li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