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泉(新疆廣匯新能源有限公司, 新疆 哈密 839300)
?
化工油氣儲運技術及其創新分析
陳冰泉(新疆廣匯新能源有限公司, 新疆 哈密 839300)
摘要:近年來,在石油化工急速發展的過程中,油氣儲運技術的應用功不可沒。然而現階段,我國化工油氣儲運技術仍然具有諸多不足之處。鑒于這一原因,本文探討了其技術中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創新發展對策。
關鍵詞:化工油氣;儲運技術;問題;創新
伴隨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油氣儲運技術同樣得到迅猛發展,各種技術手段也被逐漸引入其中。本文探討了化工油氣儲運技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指出了改進的對策,希望能夠為化工油氣儲運技術創新提供指導和借鑒。
(1)存在嚴重的損耗 現階段,我國許多化工原料在儲運的時候,往往有許多油氣發生揮發的現象,這樣就導致蒸發損耗。蒸發雖說非常緩慢,但是持續進行,非常不易察覺,然而損耗卻非常大,早在2005年時,相關人員統計了我國11個石油公司的蒸發狀況,發現該方面的損耗所占比例達到3%。一方面導致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其中含有易燃易爆氣體,其濃度足夠在遇到火源時發生爆炸,這非常容易帶來危險。
(2)管道腐蝕問題 石油運輸管道基本上為碳素鋼無縫鋼管制成,一般通過埋入地下或架空進行布設。然而無論哪個模式,它們在接觸某些介質時,將有諸多化學反應發生,最終導致腐蝕。當發生腐蝕時,將影響到其性能、壽限等,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會發生泄漏,導致生態環境被破壞。
(3)運輸技術滯后 現階段,盡管我國油氣儲運技術在許多方面處于全球先進水平,然而,其理論探討與國外仍具有不小的差距。我國不同油田制造出的原油物性有所不同,基本上均使用加熱輸送工藝。同時大型油氣管網相關技術也具有不小的距離,到現在尚未構建起良好的集成網絡系統,盡管我國早就自行設計了優良的自動化監控系統,然而采用的軟硬件均必須從其他國家進口,總體上仍然停留在初期。
(4)相對較低的安全性 油氣的危險性較高,具有易爆、易燃等諸多方面特征,同時運輸的時候處在特殊運動狀態下,所以,非常有可能導致發生事故。
(1)切實加強管道及其設備的巡檢 為充分保障管道等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出現的幾率,應當逐漸創新管道及有關設備的巡檢工作,積極進行養護,避免發生腐蝕,應當明確各個關鍵指標控制區間,在這里,對于丙烯回收球罐來說,其巡檢流程如下所示:操作室→自立式壓力調節閥→回收管線沿線→尾氣回收緩沖罐→丙烯儲槽→操作室。詳細內容見表1。

表1 主要工藝指標點
(2)不斷創新自動化技術 通過自動化技術,不斷優化油氣儲運有關參數,如:油溫太高,能夠進行自行調節。運輸的時候既可以改善有關參數,提升儲運效率,又能夠實時監控管線狀況,假如覺察參數脫離正常區間,則能夠立即報警,提醒操作者選擇相關方法進行處理。
(3)切實加強技術鉆研 ①加強海洋油氣儲存技術的研究。據統計,我國海洋油氣儲存量非常豐富,大約占總數的30%,同時陸地油氣在日益下降,所以,今后應該切實強化對海洋油氣儲存技術的探討。現階段,國內基本上構建起一套相關技術,同時還獲得一些經驗。然而,關于海洋油氣儲運技術尚未達到較高的水平,尤其涉及到深水領域,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和地區,例如,海底中長途輸送管道及其設備的研究比較落后。
②加強凍土地帶油氣儲存技術的研究。東北與西部具有一些凍土地理環境,因此,在儲運的時候必須要提前將凍土問題處理好,否則就會阻礙油氣儲運的實現。例如,格拉輸油管道恰恰由于未妥善解決該問題而導致管道出現明顯變形。為此,必須切實加強對凍土問題的探討。
③加強天然氣水合物儲運技術的研究。該技術基本上在收集邊遠和零散氣源中使用,其優勢非常明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儲運體積。國內從20世紀90年代起探討該技術,現階段,其應用依舊明顯比全球先進水平落后,究其原因,為水合物高速連續制成技術和低成本儲存和釋放技術的研究滯后所致。
④加強油氣混輸技術的研究。該技術屬于國際熱點。當前,國際上在以下幾方面使用該方法:第一,海底混輸增壓技術。第二,長途管道混輸技術。我國在具體的實踐中,該方法的應用與國際同樣具有不小的差距,表現在大型多相混輸泵技術、多相流動態計算機軟件、大型段塞流捕集器技術的利用上。如果攻克以上3個難關,那么我國在油氣儲運過程中的效益則能夠增加大約50%。
在今后的化工油氣儲運技術創新過程中,一是應當切實強化管道及其相關設施的維護;二是應當切實強化自動化的探討;三是應當切實加強技術鉆研,盡可能地降低成本,最終使效益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葛道明.油氣儲運技術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方向[J].科技與企業,2014,08:139.
[2]楊輝.化工油氣儲運技術現狀及改進創新[J].科技資訊,2014,24:66-67.
[3]朱彥霖.油氣儲運技術分析及其發展方向探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15:81.
作者簡介:陳冰泉(1975- ),男,大專,2014年5月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工工藝專業,目前在新疆廣匯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品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