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王旭波
中國氮肥工業(心連心)技術研究中心揭牌
《中國農資》記者 王旭波
7月1日,中國氮肥工業(心連心)技術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新建成的“高效肥試驗基地”園區內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朱兆良,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原理事長潘德潤,原名譽理事長孔祥琳、劉淑蘭,秘書長王立慶等協會專家領導、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所長吳李君等行業專家和心連心長期合作的供應商、金牌經銷商等200余人出席了揭牌儀式。
中國氮肥工業(心連心)技術研究中心,是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批準、目前國內唯一一家主要研究新型高效肥料和氮肥先進技術的綜合性科研機構,投資1億元,占地120畝,內含科研大樓、科技展館、綜合實驗基地等,可容納300多名高層次科技人員同時展開工作,是集研究、試驗、展覽、辦公、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生態園區。

心連心公司董事長劉興旭及與會領導、專家為中國氮肥工業(心連心)技術研究中心揭牌。
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原理事長潘德潤介紹,通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氮肥工業的大國。在產品質量、利用率上與世界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從追趕國際水平與大國相稱的要求,我們需要建立一個這樣的研究機構。在談到研究中心為什么落戶心連心公司時,潘德潤說:“在目前氮肥行業遇冷的情況下,心連心能持續盈利,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行穩致遠。技術方面,從學習到超越,注重當前規劃和長遠規劃,能盯著省內又布局全國。心連心這些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受到行業認可,選擇一定要選擇這樣的企業。所以我們把發展研究中心放在了心連心。”正如潘德潤所言,河南心連心近幾年不但在成本控制上取得領先地位,在技術方面的投入也另行業矚目。
通過技術創新,心連心公司實現了連續十三年完全成本低于行業平均水平10%以上,使心連心公司在行情的低谷期,仍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在以無煙煤為原料的合成氨生產企業中,心連心以成本控制行業排名第1的矚目成績,2011—2014連續四年被工信部評定為“能耗領跑者標桿企業”和“國內最具能源效益的煤基合成氨生產企業”,連續兩屆被全國氮肥行業協會評為“氮肥、甲醇行業技術進步先進企業”;被河南省科技廳、河南省發改委、河南省環保廳聯合認定為“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在復審中成為唯一一家獲評“優秀”的企業,在全國重點行業節能減排達標競賽中,榮膺“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殊榮。
心連心公司董事長劉興旭表示,心連心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績的取得與心連心長期堅持科技投入和創新密不可分。心連心公司投資數千萬元,成功研發控失尿素高新產品,產品肥效經中科院、農科院的權威檢測,施用心連心控失尿素、復合肥可實現增產率達10%以上。該產品可提高氮肥利用率20%以上,延遲尿素釋放速率50%以上,減少氮肥損失30%以上,真正達到高效、環保、省工、省時的目的。心連心成為全國首家掌握內置網式緩控尿素生產專利技術的生產企業,實現了行業產品創新的重大突破。
本次心連心公司斥資1億元建設中國氮肥工業技術研究中心,表明了心連心繼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的決心,不但要在生產技術上保持領先,還要在產品上引領行業發展,這完全符合企業轉型升級的需要,符合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心連心公司希望通過氮肥研發的大平臺,整合行業研發資源,吸引科研院所、企業和高校優秀研發人才在這個平臺上發揮聰明才智,研發出更多的新技術和新成品,提升中國氮肥行業整體實力,促進行業良性健康發展。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目前,氮肥行業正處于深度整合期,落后產能退出,原料結構調整,產品升級換代勢在必行。通過科研平臺的搭建,大家看到了企業創新的迫切心情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決心。隨著更多企業的參與,創新平臺將會聚集更多的智慧和科研成果,實現全行業共同推動行業升級和發展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