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佳,李小波,李智軍,譚銘喜,方志偉
(1.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廣州,510640;2.廣東金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甜玉米品種正甜68在新疆的制種技術
盧文佳1,李小波1,李智軍1,譚銘喜2,方志偉1
(1.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廣州,510640;2.廣東金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正甜68自2010年以來一直是廣東省農業主導的甜玉米品種,其母本自選粵科06-3#是利用美國超甜玉米品種雜交,再經過7代自交選育得到的生長旺盛、具有抗病、抗倒伏的優良自交系,父本UST是從日本品種Bandit當中通過多代自交篩選出的二環系[1]。正甜68商品外觀好,具有廣適、優質、高產等特點,適宜在廣東、湖南、浙江等省區作鮮食甜玉米種植。
自2009年開始,該品種便在廣東省進行了試驗制種,由于需求量日益增加,在廣東及海南的制種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2012年開始在新疆、甘肅、陜西等省份進行制種試驗,摸索其播期、父母本錯期及田間管理技術。現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及土壤條件等將該品種在新疆喀什地區的主要制種技術總結如下。

該地區氣候干燥、光照充足、溫差大,收獲的玉米種子質量好[2]。但當地以普通玉米種植為主,必須嚴格選擇隔離條件良好的地塊,避免串粉影響種子質量。正甜68在廣東秋季種植其母本從播種到開花約48 d,總葉片數18片;父本約45 d,總葉片數21片。在新疆母本從播種到開花約75 d,總葉片數22片;父本約90 d,總葉片數28片。父本對光溫更加敏感,所以要選擇海拔不超過1 500 m、肥力好、地下水位高的地塊,海拔太高容易造成積溫不夠,難以成熟,而且增加父本花期的不確定性,導致花期不遇。
經試驗,該品種最適播期在4月中旬,這樣可爭取7月中旬授粉,并在寒潮到來之前收獲。5月以后播種,存在灌漿期溫度低、種子未成熟便遇上寒潮的風險,導致種子發芽率不合格,造成經濟損失[3]。提早播種也可避開當地大量種植普通玉米時期。
為延長父本散粉時間,確保制種成功,父本分2期播種。第1期父本比母本提前15 d播種,第2期父本在第1期父本播后7 d播種。2期父本采用干濕粒混播方法,即播種前4 h將30%父本用溫水浸泡,然后與未浸泡的干種子充分拌勻后播種。種植規格:母本行距55 cm、株距18 cm。父本采用“滿天星”方式種植:分2期播種,1期父本按株距120 cm播于母本行間,2期父本播在1期父本2穴的中間。用穴播機或點種器打穴點播,每穴播種1~2粒。4月氣溫大都不穩定,若父本播種后遇到較長的低溫天氣,則母本的播種時間要適當推遲,可以第1期父本已出葉片數為準,當父本葉數達到3葉1心時,即可播種母本,以確保父、母本花期相遇。
該地區都采用地膜覆蓋,可起到保墑保水作用[4]。但由于父本提早天數較長,為保證其生長順利及母本播種時墑情較好,中間需抽水淋澆1次。
當幼苗長出4~5葉時,進行1次間苗,留單苗。一般母本每667 m2控制在6 000株左右。間苗時母本留大小一致的苗,拔除過大和過小的幼苗;父本則留特征特性相同的大、中、小幼苗,以延長父本散粉時間。
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宜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5]。除利用種子包衣劑、合理輪作、施足基肥等措施外,可在喇叭口期或抽雄前后用30%愛苗(苯醚甲·丙環)乳油3 000倍液噴霧1~2次。
除雜工作從播種到脫粒都要嚴格、反復地進行。播前根據種子顏色、粒型挑揀剔除混雜種子,定苗時盡量拔除可疑株。父本在散粉前根據株高、株型、雄穗分枝數、花藥顏色等逐行逐株檢查去雜。在晾曬過程中,依據穗型、粒色、軸色等特征,隨時挑出雜異穗。
授粉結束后50 d左右,當苞葉枯黃、籽粒皺縮時便可收獲。將收獲的果穗平鋪于墊有網紗的戈壁灘上晾曬,嚴禁堆放,并盡早剔除有病蟲害的果穗[6]。當種子水分含量降到16%以下時,組織專人檢查挑除雜穗,同時剔除合格果穗中的硬粒、壞粒,再脫粒、晾曬。種子經曬干精選后,進行包裝。包裝時必須在袋內、外貼上標簽,標簽上標明制種戶姓名、品種名稱、質量等。
[1]韓福光,鄭錦榮,張衍榮,等.高產優質抗病新品種正甜68的選育[J].廣東農業科學,2009(9):25-26.
[2]汪小海,魏燕鵑.新疆玉米制種區域優勢及存在問題[J].中國種業,2013(11):29-30.
[3]曾旭輝,何友,冉世明.提高北疆制種玉米出苗率的幾點建議——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師184團玉米制種為例[J].中國種業,2013(9):84-85.
[4]藺清祥.伊犁高產優質玉米制種技術規程[J].新疆農墾科技,2012(11):24-25.
[5]趙海燕,王萍,李秋萍.北疆制種玉米瘤黑粉病的發生與防治[J].新疆農墾科技,2014(6):33-34.
[6]翟群社,付克勤,黎亞萍,等.玉米制種鮮果穗“戈壁晾曬法”[J].中國種業,2013(7):98.
S513文獻標識碼:B
1001-3547(2016)12-0071-02
10.3865/j.issn.1001-3547.2016.12.029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2B020500004,2013B020315006)
盧文佳(1967-),男,本科,研究員,主要從事作物育種及繁種技術研究,E-mail:luwenjia2003@tom.com
方志偉(1958-),通信作者,男,本科,研究員,主要從事作物育種,E-mail:gdzwzw@163.com
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