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2日凌晨3時35分,今年第4號臺風“妮妲”以強臺風級別登陸廣東省深圳大鵬半島沿海地區,引得南澳海邊狂風大作,掀起數米高的巨浪。深圳氣象臺宣布,臺風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不過依托完備的預警預報體系,這場“三十多年來正面登陸珠三角最強臺風”并未造成嚴重損失。
中國天氣網氣象數據統計顯示,在1949至2015年8月登陸廣東的臺風中,最大強度為45米/秒,“妮妲”的登陸強度為42-48米/秒,當之無愧地成為“三十多年來正面登陸珠三角最強臺風”。
廣東海洋大學教授張建剛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妮妲”的影響半徑較小,周圍地區對大風的感覺不是特別明顯,但是降水很多。張建剛在廣東生活近30年,據他觀察,臺風在珠三角正面登陸的情況確實非常少,一般8月臺風會從北海、廣西方向登陸,9月從浙江、福建方向登陸。深圳市優美亞翻譯公司經理曾敏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妮妲”是在半夜登陸,雖然她對大風沒有切身感受,但早上看到很多大樹、交通燈被吹倒,據說大鵬地區還掀起10米高的海浪。她表示,2日的降水很厲害,大暴雨一直下到2日中午12時左右,低洼地區出現積水現象。
此前有報道說,珠江口已有30多年未有“妮妲”這樣的強臺風登陸,民眾的防風防災意識相對較弱,區域內的許多建筑物未經過強臺風考驗。張建剛對此并不認同,他認為,可能某些農村偏僻地區存在房屋倒塌的現象,但在廣州、深圳等城市里面防御工作做得很到位,足以應對“妮妲”。
早在1日晚間6時,中央氣象臺就首次發布今年的臺風紅色警報,提醒民眾為迎接“妮妲”做好準備。曾敏表示,經歷這次臺風的最大感受是各部門的通知和預警工作做得很不錯,很多居民提前收到通知儲備食材。除了有些地鐵線路停運出門不便、降水太多出行需要準備兩套衣服以外,并未感到日常生活受到太大影響。據了解,大型商場、建筑工地等受臺風影響較大,一般營業至晚間10時的地產中介也早早關門了。
據介紹,6月13日正式投入使用的高分四號衛星也在這次臺風預報中發揮重大作用。國家氣象衛星中心提供的一段視頻顯示了高分四號衛星對“妮妲”的觀測結果,其空間分辨率達50米,觀測頻次為1分鐘。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靜止軌道50米分辨率的秒級觀測,從中可清晰地觀測到臺風眼區精細化結構特征,云系內中小尺度對流的演變特征,為提升臺風路徑和強度預報準確率提供重要參考。
據了解,“妮妲”具有六個特點:一是形成緩慢,后期強度發展迅速;二是能量強大,鼎盛時期從正面登陸;三是環流復雜,后期路徑仍有變數;四是海況惡劣,強風暴雨高潮巨浪碰頭;五是歷時較長,降雨集中強度偏大;六是影響廣泛,部分地區重復受災。據不完全統計,受“妮妲”影響,廣東省廣州、深圳、惠州、東莞等多地宣布停產、停工、停課,600余對列車停運。▲
環球時報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