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西特派記者 顏歡 王海林

提起“菲傭”,人們并不陌生,在巴西,也有這樣一群人,她們被稱為“巴西女傭”。巴西有句俗語,“窮人從山上走下來,就去富人家做傭人求生存了”,說的就是這個群體。
再小的公寓都有“傭人間”
有一兩個傭人在巴西是很普通的。幾乎每個中產階級家庭都雇傭幫工,幫助做飯、清潔,或者幫忙帶孩子。因此,無論大大小小的巴西公寓都有一個“傭人間”,一般設在廚房旁,雖小但五臟俱全,甚至還有獨立于主大門的“傭人門”,供她們出入。而在巴西所有的樓房里也都獨立設有工人和傭人電梯,一般不允許他們使用普通客梯。女傭有專門的廁所,還有專用的餐具,不可以坐到主人家的沙發上、餐桌旁等。女傭在家里只能光腳走動,換工作服也要到傭人房里去,不可以把自己的物品放到主人的房間里。
在巴西一些中產階級聚居的小區,物業會強制性地讓租戶雇傭女傭打掃房間等,這也成為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巴西政府解決就業的一種方式。以家政服務鐘點工為例:網絡預約一位女傭打掃80平米左右公寓,由雇主家負責提供清掃用具,四小時的收費標準在100至120雷亞爾之間(1雷亞爾約合2元人民幣),但工作質量很難保證;另有較為專業的保潔公司,同等大小的公寓,自帶用具和飲用水,兩個人一起打掃3至4小時,根據服務的檔次和范圍收費標準在270至300雷亞爾之間,清潔效果較好。但這樣的“好傭人”在巴西供不應求,往往需要提前兩周以上進行預約。
巴西最古老的職業之一
巴西的傭人傳統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的航海大發現時期。1500年,葡萄牙人發現巴西。隨后,葡萄牙殖民者來到這片富饒美麗的土地,開始長達300多年的殖民統治。這一時期,由于需要大量勞動力,奴隸貿易在巴西十分盛行,許多非洲黑人與當地土著人被當作奴隸賣到甘蔗園、咖啡園以及礦山做工,少部分奴隸被留在家中做傭人。19世紀初葉拉丁美洲獨立戰爭勝利后,拉美各國相繼宣布廢除奴隸制度,但巴西的奴隸制度卻延續至1888年。1888年5月13日,巴西的奴隸制度被正式廢止,但是家中使用傭人的傳統得以保留下來,并一直延續至今。
根據世界勞工組織2013年1月發布的統計數據,巴西共有720萬傭人,其中有93%是女性,數量高居全球榜首,世界上平均每8位傭人中就有一個是巴西人。有統計顯示,巴西每6個女性中就有1個是女傭,并且每5個有工作的黑人女性中就有1個從事傭人工作。然而,作為巴西最為古老的職業之一,這個行業直到1972年才被正規化,但是收入低、工作量大的狀況并沒有因為受到法律保護而得到顯著改善。此后,巴西政府在1988年憲法中對傭人權利進行了明文規定,并在此后的幾次修正案中加以擴充、完善,涵蓋了最低薪水保障、每周休息日、每日工作時間、帶薪休假、女性待產假及哺乳假等多個方面。
女傭電影獲得大獎
不少長期住在家中做工的女傭都與雇主建立了親密的關系?!董h球時報》記者在巴西還見過不少巴西一家帶著女傭一起外出旅行。通常,女傭把雇主家的小孩視為己出,各個方面都照顧得十分周到。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現象,家里的孩子跟女傭越來越親密,每次從校車下來后都會撲到等在一旁的女傭懷里,仿佛女傭是自己的“媽媽”一樣;女傭做的飯菜就是“媽媽”做的飯菜的味道;很多小秘密都會第一時間跟女傭分享。巴西媒體時常有報道稱,青少年只跟女傭親近,而與父母極為疏離。
2015年,巴西女導演安娜·穆依拉爾特執導的電影《第二個媽媽》在美國圣丹尼斯國際電影節和柏林電影節獲得多項大獎。該片主要講述了住家女傭瓦爾的故事,她在雇主家生活多年,與雇主家的兒子情同母子,但他們的親密關系卻讓女主人十分困擾并與之產生矛盾。穆依拉爾特導演希望能用這樣一部反映巴西社會階級問題的作品,來引起人們對巴西女傭以及一系列社會問題的思考。▲
環球時報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