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穎
中央電視臺,北京 100020
新媒體時代電視行業的發展之路
翟穎
中央電視臺,北京100020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首先表現在對傳統紙媒的沖擊,其次表現在對電視行業的影響。本文試圖分析新媒體時代電視行業遇到的困境、電視行業人為突破困境所做的探索,最后總結今后我國電視行業應當如何發展。
新媒體;電視行業;困境;創新;未來
目前,學界和業界對我國電視行業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攀升。本文試圖分析新媒體時代電視行業遇到的困境、電視行業人為突破困境所做的探索,最后總結今后我國電視行業應當如何發展。
1.1國內電視媒體社會化程度失衡
國外的電視媒體因為體制機制、觀念等因素的社會化程度較高,比如英國的CNN通過官網、社交網站等渠道,承認twitter等網站的社會化媒體地位,將公民記者納入新聞生產的流程,利用網絡終端軟件等吸引群眾參與到電視媒體中來。我國只有湖南衛視、江蘇衛視等少數媒體電視媒體社會化程度較高,比如湖南衛視開發了芒果TV客戶端,引進網絡獨播權,吸引年輕觀眾通過芒果TV關注湖南衛視;湖南衛視積極利用微博、微信等平臺做網絡宣傳工作,在湖南衛視播出的電視劇、綜藝節目通常會在網絡上引起廣泛討論。通過多種平臺、節目形式的探索,才使湖南衛視長期占據地方衛視收視率第一的位置。
電視媒體的社會化既是電視節目的社會化,也是整個媒體的社會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傳播形式、平臺,沖擊著傳統的電視媒體,雖然近些年來,我國電視媒體社會化程度已有所提高,但是也僅限于幾個比較知名的地方衛視,整體水平仍十分有限。我們應該看到一些衛視臺為提高社會化程度所做的探索,如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收視率和口碑雙贏,就是充分重視了社會化問題,充分利用網絡中的新平臺聚集了人氣,贏得了好口碑。
1.2傳統電視需要適應網絡化環境
隨著4G移動通信網絡的普及和發展,不僅開機率在逐年下降,受眾年齡也越發老化,傳統電視比起網絡電視和手機視頻等新媒體落后了許多。近兩年來,很多民營視頻網站針對電視內容原創性匱乏的現象,開始轉變內容平臺建設的思維,逐漸減少購買視聽節目版權方面的投資,轉而積極投資原創內容,推出了大量自制劇、微電影、原創綜藝節目等視聽內容。例如,優酷通過微電影《老男孩》迅速捧紅了筷子兄弟;與萬和天宜合作推出的《萬萬沒想到》《報告老板》等系列短劇也保持著點擊量過億的成績。
網絡視頻網站對電視媒體生存空間的擠占,各家電視臺都在努力探索新的節目形式,如上文提到的湖南臺“網絡獨播”政策。網絡視頻網站和傳統媒體之間的“戰爭”,無非是視頻網站破壞了傳統電視根基,視頻網站相較于電視來說,具有便捷、快速等優勢,尤其是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層出不窮,更是沖擊著傳統電視媒體行業。因此,電視業界面臨著巨大壓力,電視的網絡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數字電視、網絡電視應運而生,給了觀眾更多選擇權。如樂視網作為視頻網站開始開發樂視電視,將傳統電視與網絡視頻結合起來,受到了廣泛喜愛。
2.1數字化
21世紀電視技術革命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數字化。首先是節目制作數字化,從傳統的模擬攝像機和錄像帶到數字化儲存、編輯、播出全面實現數字化,改善圖像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制作成本。其次,傳輸技術多元化:從傳統的無線、微波傳輸到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等傳輸方式。有效減輕信號傳輸中的衰減現象,最后是觀眾家中的電視機接收技術的數字化變革,如數字機頂盒等等。新媒體讓觀眾能夠在同一時間獲取到多種信息,這是其最大的優勢。媒體的數字化使得廣告投放方向發生轉移,且對廣告創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許多廣告商出于利益的考慮不得不放棄某些傳統媒體市場,選擇數字化媒體,這樣靈活的廣告市場填補了傳統媒體引發的市場空白。
數字時代技術的發展已經引領世界文化和經濟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世界媒體必須適應新媒體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及時做出調整,找到突破點,以應對挑戰。目前,電視技術已出現飛速發展,電視節目的制作、播出等形式也隨著出現了革命性變革,我們必須要考慮如何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可以說,建立以媒資管理系統為核心的數字化綜合信息平臺技術的時機已經成熟。電視行業的發展應當遵循“傳統視聽服務+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路徑,將傳統節目形式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為用戶提供了更多樣化的視聽體驗。
2.2網絡化
網絡化是電視臺技術革命的趨勢、電視臺發展的終極目標,網絡化比數字化內涵更深刻,實施過程也復雜得多。特別重要的是,電視網絡化將推動電視技術向前邁進一大步。主要體現在:1)新聞節目將突破傳統的生產方式,制作、播出、存儲平臺趨向網絡化,相應的,新聞的社會影響力、傳播范圍、響應能力也將會大大增強;2)電視節目制作的全部素材、半成品片和完成片將實現內部共享,促使節目制作水平邁上新臺階;3)節目制作和播出將實現一體化,非線性編輯系統、總控系統將直接相連,節目通過網絡直接播出;4)節目生產和播出管理將頻道內部聯網,從節目生產到節目營銷、固定資產、有線用戶管理等等將全部實現網絡化管理。實現網絡化是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目前技術層面上來說網絡化尚未成熟,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說,網絡安全問題,這是近期常常被人們提及的話題,許多網民的信息是因為網絡漏洞被泄露,在電視網絡化過程中,這一問題不容忽視,怎樣才能避免觀眾因使用網絡電視可能會出現的安全問題,現在在技術上來說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即便是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許多運營商也致力于開放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的軟件,但是仍是存在技術漏洞亟需填補。
事實上,許多電視臺、網絡運營商也對傳統電視媒體網絡化的探索十分具有借鑒意義,前文中提及網絡獨播權,不僅僅湖南衛視有了這樣的意識,現在大多數視頻網站、電視臺也都有了這一意識。電視臺開發自己的客戶端或者和現有的視頻網站合作,以提高自身的關注度和品牌效應。許多電視劇制作單位也逐漸傾向于將網絡播出權賣給一個電視臺和視頻網站,以實現?利益最大化。
2.3立體化
當前,人們越來越追求視覺享受,許多人士期待立體三維顯示能夠帶來一場頗具沖擊力的視覺革命?,F有技術下,立體顯示可以通過3D(三維)眼鏡和全真立體電視技術兩種方式實現。3D(三維)眼鏡技術使用穿透液晶鏡片,通過電路對液晶眼鏡開、關的控制,開鏡片全黑,關鏡片變透明,這樣左、右眼的畫面就能在屏幕上交替著出現,讓人可以看到真正的立體的圖像。不過,這種立體眼鏡所能讓觀眾體驗到的圖像立體效果是有限的,而且很容易造成視覺疲勞。而全真立體電視技術則能夠巧妙將雙眼的視覺差與圖片的三維原理相結合起來,不必佩戴眼鏡,就能夠自動生成兩幅圖片,一幅圖片給右眼看,一幅圖片給左眼看,如此,人的雙眼就會產生視覺的差異。立體電視就是順應這一趨勢出現的產物?,F行電視傳送的只是一個平面信息,而立體電視傳送的則是物體濃度信息?,F行電視攝像機只有一個鏡頭,所以攝取一只眼睛捕獲的圖像信息。事實上,人們在看東西時是同時用兩只眼睛攝取一個物體的圖像,兩只眼睛攝取的圖像也存在一定差異,大腦根據這種區別反映出特體的深度和距離。
在21世紀電視傳播業技術的三大發展方向中,立體化的難度最大。目前,立體化技術的研究方向是希望不戴立體眼鏡即可觀看立體節目,這一技術被稱為“自動立體顯示技術”。這一技術不依靠視覺假象,而是讓圖像隨著觀察角度的不同而變化,可使觀眾從任何角度看到的圖像都是立體的。尤其是進入“物聯網”時代,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這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立體電視技術便契合了這一“物物相聯”的夢想。立體電視技術將又一場電視技術革命。將來的電視、家庭影院應該是運用自動立體顯示技術,不需要佩戴3D眼鏡即可以在家里享受視覺盛宴,這一發展趨勢符合人們越來越嚴格的視覺要求,也是人類對立體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創新。
網絡的發展確確實實帶來了許多便利,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豐富,形式越來越廣泛,人們的選擇權也越來越大,這對觀眾來說的確是好事。但是紛繁復雜的網絡當中,也有許多并不適合全部人群接收的信息。傳統的電視媒體也因此面臨著巨大的機遇以及挑戰。傳統電視媒體如何在充分發揮自身固有優勢的同時,積極探索多種發展形式,注重數字化、網絡化、立體化的發展才是傳統電視媒體發展的大趨勢。
[1]杭云,蘇寶華.虛擬現實與沉浸式傳播的形成[J].現代傳播,2007(6).
[2]石艷紅.媒體融合的冷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4(2).
[3]雷躍捷,嚴俊.審視傳媒轉型中的中國新聞業——讀《重建美國新聞業》的啟示[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0(2).
[4]張艷萍.淺析中國新媒體發展及趨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11).
[5]孫超.站在價值的高地上——山東商報社2014年元旦講話[J].山東商報內刊,2014.
[6]打造中國創造的標志性文化品牌——對話歐陽常林[J].經營者,2006(20).
G2
A
1674-6708(2016)166-0054-02
翟穎,編輯,中央電視臺,研究方向為新媒體研究、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