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偉
泛遠皇普:“自助”與“助人”方能走得更遠
文 李偉
從單一的財務咨詢服務起家,在上、下游之間延伸,最終成長為一家面向國內中小微企業提供法務、人事等服務的綜合性企業。“自助”與“助人”讓其獲得茁壯成長的養分……
2003年,一家名為“泛遠皇普”的以財稅服務為主的服務咨詢型公司悄然成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它一改當初為初創企業提供單一的財務咨詢服務,而是不斷地向上、下游延伸,成長為面向國內中小微企業、以財稅服務為業務核心且提供法務、人事等服務的綜合性企業。
記者從上海泛遠皇普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泛遠”)副總程海霞與運營總監凌俊杰的口中了解到,目前泛遠名下共有上海泛遠皇普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泛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全資子公司,同時于近期辦起了孵化基地來共同作用于在上海創新創業的團隊與個人。那么是何原因讓泛遠在自我快速成長的同時又能夠將觸角伸及其他領域?
隨著不同業務的拓展、戰略發展的制定、骨干人員的增多,可以說,現在的泛遠相較于成立之初,在公司規模與體量上早就不可同日而語。2014年,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的口號甚囂塵上,泛遠也在積極地考慮轉型,力求借助互聯網的東風帶動企業更加飛速地發展。
“互聯網作為一門技術與未來的發展趨勢,可以說,企業通過與互聯網的結合,能拓寬出一個全新的業務渠道以及創造出一種嶄新的服務模式。為何?這一點可以從我們公司2014年起所搭建的‘E辦事’服務平臺中看出。” 程海霞如是說。何為“E辦事”服務平臺?顧名思義,它是為了方便廣大中小微企業而提供的一站式專業人才培訓、企業創新輔導及管理咨詢、并購上市、OTC(場外市場)、投資融資、互聯網應用與推廣、法律咨詢等公共性服務與個性化服務。據透露,該平臺上的顧問專家分別覆蓋了工商稅務、財務、人事、法律,其中還包括一些創業導師、資本市場的投資人。簡單來說,就是以往企業注冊、會計服務、人事行政、專業培訓等等這些需要企業“跑斷腿”并親自去聯系的服務,現在通過這個“E辦事”平臺就能解決。據悉,作為滬上首個集合中小企業全品類服務內容的“E辦事”網上綜合服務平臺自投入運營至今,已有上百家服務商入駐,該平臺也已進入了10多個省份,未來將實現所有地級市全覆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E辦事”平臺也在從不同層面進行創新,現已進化到3.0版本。“可以說1.0版本類似于我們一個線下的服務體系,而3.0版本的亮點在于創建了‘E園區’,也可以叫做‘E商’。它是一個基于企業社群資源共享、信息分享、資源服務的app軟件。” 程海霞解釋道,“企業(或客戶)只要通過‘E商’就可享受到創業過程中迅速與及時接受信息的這樣一個服務,同時還可在此采購之前我們所提供的諸如財務、稅務、法務等方面的服務體系。”此外,在“E商”的平臺上還嫁接了其他服務,如:指導中小型企業有關營銷方面的增值服務,即幫助企業搭建“F2C”、“B2B”、“B2B2C”這樣一個“互聯網+”的模式,通過這種模式,能夠幫助一些傳統企業,同時也能幫助一些中小型企業快速地和互聯網結合。

對于這種互聯網營銷服務,凌俊杰補充道:“比如說和我們合作的手機廠商——位于二三線城市的黑牛手機,它是專門針對老年人群的手機。雖然它擁有導航定位,超長待機,聲音大,價格便宜等特點,但其知名度不是很高。因此我們通過微信等方式在互聯網上為其宣傳推廣,通過E商務的增值服務來幫助企業快速地成立一個網店,類似天貓和京東。我們不光是提供技術上的服務,還有運營和推廣服務,這樣一來可以讓更多人知道產品的存在。”據悉,今后泛遠將陸續推出“E管理”、“E總機”、“E咨詢”這類綜合性軟件服務,將服務的渠道通過互聯網后拓展到全國各地,從最大程度上做到降低中小企業的服務運營成本。
借助“互聯網+”的東風,泛遠成功實現了二次創業,在原有的傳統業務線中積極開拓出了基于線上服務的一片新天地。正所謂“自助者天助”,泛遠在倒逼自己轉型的同時還可以服務于其他創業者或團隊。如此一來,不僅豐富了原有的業務形態,還激發出了潛在的創新因子,如公司內部的“合伙人”制度。
一家企業想要取得長足的發展,一定不能閉門造車,不接受外界新鮮事物的刺激。這一點可從泛遠轉型發展中看出,除了擁抱“互聯網+”之外,在公司發展的這些年里它甚至玩起了一場名為“合伙人”改制的游戲。
隨著“E辦事”平臺的搭建完畢,如何使其更廣為人知、獲得應有的存在價值,這是擺在泛遠管理層面前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照程海霞的說法就是,“雖然‘E辦事’平臺如愿搭建完畢,但是國人早已習慣靠打一個電話解決一件事,這就意味著在‘E辦事’的平臺上是不存在流量概念的,即沒有人在平臺上下單。于是我們就思考是否可以嘗試引入合作伙伴模式,聚集那些身處這個行業的人來入駐該平臺為所有的中小企業來服務。”為了消除引進人員對于該平臺所有的顧慮,能夠以主人翁的思想全心全力打造好“E辦事”,在與公司高層商量后,程海霞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和公司所有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實行合伙人的制度。
“對于當初大刀闊斧下的決定,有員工對此感到不解和震驚那是自然的。實話說,我們也很害怕,因為業務是我們的生存基礎,一旦我們解除業務員的勞動合同,就意味著我們放棄了業務。如果嘗試失敗,公司可能就面臨倒閉的風險。”俗話說有“破”才有“立”。面對風云變幻的市場環境,主動轉型才是最好的選擇。“剛開始,員工普遍會質疑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夠承包起某塊業務,自己是否有資格做好一個小老板的角色。為此,我們通過跟骨干員工交談后決定嘗試半年,這半年我們按照正常的程序結算工資等事宜,但其間所有的業務結算還是按照合伙人的‘承包式’”,程海霞補充道,“好在最終我們成功了,可以說那半年是最痛苦的,因為這是轉型發展必須面對的痛苦。挺過去了,皆大歡喜。挺不過去,那我們重頭再來。”在那之后,泛遠的不少“合伙人”式的員工表示,除了在泛遠學到了很多知識、積累了很多經驗之外,還有幸能以合伙人的姿態做起了“老板”,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完成了資本積累。


“就像前面程總說的那樣,泛遠在服務平臺、‘互聯網+’平臺、投融資平臺這三大功能性平臺之外,主推了公司下的合伙公司模式。我們非但使泛遠自身在二次創業與創新,同時還給員工提供有利的成長條件,鼓勵他們成為創業者,最后我們驚喜地發現,目前為止我們分攤出去的業務囊括了從工商、財務、人事、稅務、評估、法務到掛牌上市等等。”凌俊杰補充道。可以說,泛遠通過合伙人的制度在自我轉型的同時幫助員工實行或實現創業,在激發出優秀員工創新力的同時從不同程度上促進與支持了泛遠的長遠發展。
自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角吹響之后,發展眾創空間也被政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每年約有700萬名應屆畢業生和海歸留學生需要就業,這其中也不乏創新的想法、產品需要有個平臺去幫助他們實現,在政策與環境利好的前提下,泛遠順勢而為開辦起了屬于自己的孵化基地Espace。
2015年,泛遠大力推進Espace旗下的孵化基地建設;以企業服務為切入點,依托“E辦事”優勢服務資源及企業資源,大力推進線下孵化器建設。作為泛遠發展歷程上的里程碑——“泛遠科聚—長陽谷孵化基地”的揭幕正式拉開了其作為助力創業在上海的初創團隊堅實后盾之一的序幕,為創業者帶去有關于創業的各色服務。
據悉,該基地得到了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指導、楊浦區政府部門的支持,它將滿足入駐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除了基礎的硬件設施之外,還將結合“E辦事”公共服務平臺為入駐平臺的企業提供包含公益服務、基礎服務、增值服務的三大類服務項目。現基地已入駐企業19家,行業覆蓋新能源、移動互聯網、環保科技、生物科技,如儲云科技、房金所、R-vision、魯班來了等不同行業的企業。
據程海霞透露,截至目前,泛遠的Espace孵化基地在上海已經建立了7個,除去長陽谷之外,還有泛遠泛舟企業加速孵化基地、泛遠黃浦中小企業孵化基地、泛遠上師大孵化基地。此外,在江蘇溧水、安徽、珠海等地,也有被采購或成為第三方運營機構來負責孵化創業項目的孵化與培育。面對未來,泛遠表示將要轉型成為新型孵化器,從根本的服務上幫助創業者圓夢在上海。
眼下,為了更好地響應政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精神,2016全國創新創業大賽之創業在上海的賽事中,泛遠作為特約服務機構加盟其中。在與多家銀行、保險公司、券商、經紀園區等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后,作為上海股交中心目前唯一擁有7個專業牌照推薦機構的泛遠,積極致力于為高速成長中的中小企業提供場外市場掛牌的全面咨詢顧問服務,包括戰略規劃、公司治理、財務規范等等。泛遠正力求通過多方位、多元化的服務為初創企業的永續發展保駕護航,共享國內外市場的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