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榮生
(廣西 南寧 530004)
地方特色元素與美術課堂教學的融合路徑探索
莫榮生
(廣西 南寧 530004)
地方傳統美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人文思想精華,其中所蘊含的地方特色是地方文化發展傳承的見證。本文圍繞加強師資培訓、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條件等方面出發,探索地方特色元素與美術課堂教學的結合路徑。
高中美術;地方特色;美術教學
地方美術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地方美術文化能拓展高中學生美術知識系統,開拓其藝術想象力與創造力,增強其保護民間優秀文化遺產的責任感。那么,美術教師如何使地方美術文化資源得以保留和傳承,使學生真正了解地方美術文化背后的民族精髓?美術教師可從以下幾點進行探索:
現今的美術教育側重于培養美術教師的專業技能,對于地方美術文化資源課程的設置是有限的,而教師在工作崗位上也少有機會學習、培訓有關的地方美術文化資源。因此,要將地方傳統文化精髓繼續傳承發展,要有一定的措施保護傳統美術文化的傳承[1]。學校可開設有關的美術教研活動,以指導美術教師高中美術課堂內容與地方美術文化資源相結合的理論基礎;在高中美術課堂中開展優秀地方美術文化資源的觀摩學習、評優選優活動,增加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機會;參照另一些地區的教學案例,啟發美術教師思維。
同時,美術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不但要提高自身的學科專業技能,而且要對地方美術文化進入高中課堂有一定的信心。美術教師要善于尋找身邊的地方美術文化資源,積極探索,做到靈活運用,積累自身的教學經驗。在教學方法上,美術教師要能根據高中美術課程的內容設置,有目的的改變傳統地方美術文化資源的表現形式和內容,從而引導高中生對地方美術文化資源進行嘗試性的拓展學習。教師可讓學生先自己搜集本地區具有代表性特色的地方美術資源,如風箏、剪紙、年畫、印染等融入產品包裝、旅游紀念品的設計等,以增加現代設計的人文情懷。教師還可以多搜集一些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產品帶進美術課堂,讓學生共同探索、一起研究。將高中美術課堂的內容與地方特色元素相結合,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美術思維與技法創意,促進了高中生進一步了解地方美術文化資源,讓學生接受并傳承本土美術文化資源。當然,美術教師不能局限于本地的傳統美術文化資源,而是要放寬眼界、輻射全國乃至全世界,從而分析、總結出本地區的美術文化的文化內涵與藝術特色。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本土美術文化認識后,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其他地域的美術文化特色,以開闊其眼界與思路。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雖然美術教師曾要求學生做好課前準備,但是部分學生并沒有這樣的習慣,沒有在課前準備好相關的美術材料和美術工具,也不愿意去搜集本地美術文化資源的有關資料,這就導致了課程開展的不順利。而且,現在很多高中生都追求所謂的“新潮、時尚”,對于一些傳統的地方美術文化持反感態度,認為其過于老土,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接受、理解和傳承本土美術文化,就要使學生樹立新的美術學習觀念,使學生從心底接受、尊重地方民族藝術,去發揚和傳承本土美術文化[2]。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想要學習新的美術知識與技術,就必須要有相應的傳統理論和技術作為文化背景,同時,新知識和新技術的融入也會使傳統理論煥發新的光彩。有地方特色的本土美術文化,是學生的美術文化底蘊,是學生學習美術的根本。沒有傳統美術文化作為立足點,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就難以取得進步。因此,教師要在美術教學中要求學生多學習傳統的地方美術文化,使其在學習中不斷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自覺投身到維護、弘揚和傳承本土美術文化的活動中去。

圖1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自由、活潑而富有感染力的學習氛圍,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例如:學生可自由組合成多個小組,各個小組獨立完成剪紙。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由參與討論剪紙的圖案,預期效果如何等,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設計樣稿;組織學生去進行采購紙張、剪刀等程序;提醒學生剪紙時需要注意線條的變化軌跡;及時更換不同型號大小的剪紙工具等等,盡可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培養自身的個性品質。在交流的過程中,美術教師還應當及時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促使學生激發創新精神,將傳統的本土美術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增強其實踐能力,不僅使其在學習中收獲美術理論知識,還能體會到實踐的快樂,獲得成就感,從而更加積極的投身到本土美術文化的傳承事業中去。
教學環境是教師進行“教”與“學”的重要場所,所有的教學都離不開一定的教學環境。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并征求得學校的同意后,在不影響學生其他文化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可以適當改變教學時間的安排,例如,美術教師可以每個學期安排幾個半天作為主題性的美術參觀、考察、實踐的活動時間,或者可以調整美術課的上課時間,將原本每周一次的美術課調整成每個月兩次美術課,且每次兩節連上。這樣,學生在進行本土美術文化資源的學習時,就有了一定的學習、理解、消化時間,而不至于遇到剛開始深入學習就結束課程了的尷尬,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美術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地方美術文化的代表性產品,如剪紙、風箏等,讓學生通過搜集資料了解該地區美術文化的淵源、發展變化等。同時,美術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本土美術文化的特色產品,例如剪紙,如何設計剪紙圖樣、怎樣剪紙、怎樣把握剪紙的流暢性……完成剪紙后,教師可讓學生將自己的剪紙作品展示出來,并向其他學生介紹自己的剪紙圖案的寓意以及自己這樣設計的原因。如果有條件,美術教師還可以邀請民間的剪紙藝術家進入高中美術課堂,讓學生與民間藝人親密接觸,從而更好地了解、傳承本土的美術文化(如圖2)。
學校可主動與當地的博物館、圖書館等部門交流、溝通,取得其支持、理解與幫助,增加學生的觀看、近距離接觸地方美術文化的機會,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本土美術文化的魅力,從而產生接受、傳承本土美術文化的念頭。同時,當地博物館、圖書館擁有較為完整的本土美術文化資源,可以為學生傳承、發展本土美術文化提供有關知識、技術、人力與物力支持。通過地區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幫助,美術教師進行本土美術文化課程資源進入高中課堂的教學研究活動就有了一定保障。

圖2
將地方特色元素與高中美術課堂相結合,用傳統的美術文化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優秀的傳統美術文化激起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傳統美術文化的熱情。學生接觸到地方傳統的優秀美術文化,更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成績。實施高中美術課堂結合地方特色元素教學前后,隨機抽取了100名學生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高中生對美術課堂的看法,以發掘其中的差異。詳情如表1~2所示。

表1 開展地方特色美術教學前學生對美術課堂的看法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結合了地方特色元素的美術課堂,更受學生喜愛。因此,將地方特色元素與高中美術課堂相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表2 結合地方特色元素進行美術教學后學生對美術課堂的看法
我國是世界文化遺產大國,中華民族創造了許多備受景仰和熱愛的優秀文化,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需要每一個中華兒女去傳承和發揚。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將本土優秀的地方美術特色落到學生的心靈深處,使其形成相應的文化積淀,真正從內心熱愛家鄉,熱愛家鄉的傳統文化,使地方美術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
[1]朱世泰.高中美術教學與多種元素相結合的實踐探索[J].美與時代(中),2015,12:97~98.
[2]閆莉,石莉萍.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美術教學[J].中國包裝工業,2015,06:117+119.
G633.955
A
1004-7344(2016)11-0030-02
2016-3-12
莫榮生(1985-),男,初級,本科,主要從事美術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