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留兵
在高中教學實踐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重構是較為普遍的現象,然而重構方式的不同也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那么如何恰當地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構,進而更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我們的課堂更具活力與生機?這是高中物理教師在工作中思索最多的問題之一.
1 教材內容重構的概念界定
什么是教材內容的重構?從高中物理教學的角度來講,主要是指教師在進行課程實施的時候,從物理課程標準出發,結合本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一定程度地增刪、替換、加工等處理,以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進而更好地匹配學生的具體需求和當地的教學條件,最終形成物理課堂教學內容的過程.
教師在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構時,要求教師自身要能充分領會和把握課標內容及其內涵,應該勇于超越對教材的機械化解讀,要敢于以創造性的思維和開拓性的精神來使用教材,進而形成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重構的過程其實是連通“教材”和“教學”的橋梁,是將教材專家所設計的“標準化的理想課程”轉化為直接呈現給學生的“具體化的實踐課程”;這屬于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的過程,也是教師對教材積極進行接受、理解、篩選、批判和創造的復合過程.
2 優化教材內容重構的基本宗旨
重構教材內容是教師所特有的一項課程權利,但是這項權利不能被濫用.教師如果是依據個人經驗和喜好對教材內容進行增刪和替換,徹底脫離課程標準的指導,沒有切實地研究學生的需求與發展,那將是物理教學的失敗.所以,高中教師在對物理教材內容進行重構時,必須堅持這樣的宗旨:結合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來深刻解讀教材,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是重構教材內容的兩塊基石;教師在對知識的外表進行重構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掘知識的內涵,將重構工作引入教材內容的內核;重構工作不僅僅要覆蓋具體知識,更要涉及本體知識的重構;重構工作不僅要突出物理認知的工具屬性,也要凸顯其價值屬性;教材內容的重構必須匯聚于三維目標體系的達成,而并非應付考試.
3 優化教材內容重構的基本策略
高中物理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構,必須是深入研讀課標、精心分析教材之后的再創造.所有的重構工作都是新型教材觀的一種體現,這也體現著教師對教材的尊重,也體現著他們對職業道德的敬畏.具體的重構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另辟蹊徑,多角度轉換理解教材的方式
高中教師對物理教材進行的重構工作往往與教師自身對教材的理解有很大關系.任何一種重構教材內容的操作都是以特定的“教材觀”和對文本內容理解的基礎上來進行的.因此,教師要優化教材內容的重構工作,就不能止步于對教材單一性、片面性、離散型和膚淺性的理解,教師要善于通過創造性的思維,靈活地對教材進行理解.
(1)從內容角度上看,教師要正確地去分析教材內容的基本性質與類型以及存在價值;此外教師還要積極分析教材內容的具體要素以及結構形式,搭建起與知識相關的框架;教師也要能切實把握住知識的本體和具體;教師還要充分探索教材內容中的隱性教育價值.
(2)從行為角度來看,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能僅僅局限于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而是要綜合地分析各方面內容.教師要由淺入深地分析教材,不但要重點關注教材的核心內容,也要切實把握知識的整體結構,切不可以點帶面,停留于重點知識止步不前.
(3)從水平角度來看,教師要及時檢測自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程度,關鍵是以下三點:透徹、簡潔和準確.所謂透徹,即教師要確保已經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的編寫意圖,并能充分運用教材;所謂簡潔,教師能將錯綜復雜的物理關系整理得簡明清晰以便學生的理解;所謂準確,即教師要能立足于物理學科的科學性來實施重構工作,不能隨性理解,導致重構上的謬誤.
3.2 精心挖掘,多維度實施對教材內容的提煉
教師在同一內容進行分析重構時,要注意以下四類知識的提煉.
(1)事實性知識.所謂事實性知識,就是一種以單獨的形式出現的知識類型,它是一種只能在觀察中習得的內容類型,存在于過去和當前,且無預測價值,但是它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最基本要素.因此事實性知識的特點是孤立性和基礎性,其抽象概括水平極低.例如,形變可以分為范性形變和彈性形變.
(2)概念性知識.相比于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物理學里的概念、定理、定律等等都屬于這一類型的知識,這也是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構的重點所在.例如《力的合成》一節,“共點力”這一概念就屬于概念性知識,教師對其進行重構時,就需要以物理事實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組織切合學生經驗的實例,并且能發掘概念的關鍵性特征,即準備正反實例讓學生來區分哪些力屬于共點力,哪些力不屬于共點力.
(3)方法性知識.當前教學實踐中,課改理念深入人心,教師也普遍接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觀念,他們在教學中非常注重科學方法的滲透.高中物理常用的科學方法包括觀察與實驗、科學抽象與建模、邏輯思維與數學推理、科學假說和檢驗等等,此外還有一系列操作層面的方法,教師在對教材內容重構時,要對一些隱性方法進行顯化處理,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進行滲透.例如,學生通過初中物理的學習,已經有了“控制變量法”的使用基礎,教師在對《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進行教材內容重構時,一方面要意識到控制變量法對該探究活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恰當地設計好相應的教學工作,盡量讓學生依據自身的經驗基礎完成實驗框架的搭建.
(4)思維性知識.人類對客觀事物進行間接和概括的反映活動就叫做思維,它是基于事物表象或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系列分析、判斷、推理等活動的認識過程.如果說上述方法性知識屬于一種問題解決的工具,那么思維性知識就是問題解決的指導思想.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構時,必須重視此類知識的存在,它能夠引導學生突破某些疑難障礙,更快地探究出問題解決的方法.物理學的核心思想在于強調自然界的和諧與簡潔,這一思想催生出大量的物理成果.例如,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是很多問題處理的關鍵在于學生以最簡潔、最特殊的模式去試探性地解決問題,并以此打開了問題的突破口,實現問題的解決.因此教師在對教材重構時就要關注相關思想的存在.
本文是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對優化高中物理教材內容重構的一些淺見,希望能對各位同行的教學工作起到一些參考作用.·微機輔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