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松

初高中物理一直是教學中的關鍵課程,由于物理體系復雜、知識結構跨度較大、概念難以理解,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嚴重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進展.本文重點以高中物理教學為研究出發點,通過教學過程分析,構建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的綠色通道.
所謂的綠色通道教學,是指國家針對當前的教育現狀,倡導一種健康、和諧、創新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一方面,綠色代表生機與活力,從而使物理教學充滿趣味性.另一方面,綠色教學理念不僅表現在字面含義,而且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例如對物理課程標準的分析、學生物理課程興趣的培養、教學模型間的轉換以及師生教學體系的構建等,都體現了物理教學實踐的綠色性.對此,本文通過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綠色通道構建的相關內容進行研究,試圖探索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我國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
1 不斷加強對物理課程標準的分析
當前,初中物理在內容結構體系方面以及習題方面相對比較簡單,課程容量不大,因此教師的教學進度較慢,但是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不僅內容結構體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習題結構等方面也變得復雜多樣,學生在對物理公式、現象、實驗、定理等知識進行學習時,難免會出現困難,教師的教學節奏也不斷加快,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偏重于講解重要知識點,對初高中物理標準的分析卻沒有實施到位,所以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綠色教學理念相違背;例如,教師在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過程中,綠色教學輔導對學生而言非常重要,教師必須對物理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識原理在準確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教學課程標準,通過向學生提供一種健康的學習任務分配標準,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學指導下,學習相關的物理概念,從而找到自己的不足點以及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以便釋放學生巨大的學習壓力.比如,教師在講解初高中物理中的“功率”這一重要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針對性地展開教學,通過物體做功現象演示,讓學生明確物體在不同的外界作用力之下,做功可分為正功與負功,并補充相關的力學知識,如牛頓三大力學定律,通過某些關聯章節的知識穿插,讓學生對力學知識有整體掌握,同時還可以通過銜接教學綠色通道讓學生培養自己的觀察力、想象力、判斷力和理解力,由此體現出綠色教學的“健康性”.
2 不斷培養學生對物理課程的興趣
新課改政策實施以后,銜接綠色通道教學也得到廣泛應用,綠色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著眼于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最大限度開發自己的潛能,因此綠色教學中要“以學定教”,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構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綠色銜接教學通道,突出學生主動構建學習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意義,更力求教師在新的教學環境中,呈現物理原有的教學情境,通過將實際生活物理化以及將物理教學生活化,讓學生與教師跳出傳統定向教學思維的怪圈,重新賦予物理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教師要設計整個綠色銜接通道模式,創造生活情境,充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性學習,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靈感,調動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由此體現出綠色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教師在安排《曲線運動》這一章節的教學內容時,首先要思考學生的興趣切入點在什么地方,平拋運動作為初高中物理階段研究的一種典型的曲線運動,應該注重通過構建一種有趣的實驗流程框架,通過綠色環節設置,即趣味性設計,讓學生體會曲線的運動合成與分解理念,側重體會學習過程,讓學生感受物理細節的變化,教師在教案以及板書設計時,需要考慮怎樣將運動這一類復雜的問題有效分解教學,讓學生理解為什么物體運動可以分解為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和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從而真正體現銜接教學綠色通道構建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3 不斷提高構建模型間的轉換效果
初高中物理不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學生完成課堂作業過程中,都需要教師構建一種具體的物理模型,這種模型的構建要體現綠色性,即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安排教學、設計教學模型,通過作圖、分解、逆向思維、公式演算等諸多綠色教學環節不斷完成整個教學流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分析法來提高初高中物理知識的教學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構建教學模型時,要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入手,注重各種不同角度轉換效果,體現綠色教學中的多樣性原則.因此,教師要通過分析新、舊模型之間的差異性,設計相應的習題案例,按照綠色教學銜接循序漸進法轉化物理模型,引導學生從多種視角下看待物理問題,由此體現出綠色教學的“創新性”.
例如《電磁感應》就是初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思考法拉第做了大量實驗都是以失敗告終,但最終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這一艱難過程,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條形磁鐵、導體棒、示教電流表、粗細線圈各一個、學生電源以及滑動變阻器、導線和開關等實驗器材,通過實驗構建物理模型,從中讓學生體會到物理銜接教學綠色通道的構建是基于健康、和諧、創新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因此,在引入電磁感應強度的基本概念、原理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前面章節中關于電學的物理知識,通過電磁感應模型的物理性質轉化,試圖尋找一種描述電磁感應的具體物理量,經過教學模型類比轉化,讓學生從電磁感應的的基本性質著手,描述電磁感應的物理量,按照綠色通道銜接構建的教學模式教學,一方面減輕了教學壓力,另一方面通過關聯物理量之間的相互轉化,極大地開拓了學生的學習視野,整個環節有序進行,與當前實施的綠色教學理念不謀而合.
4 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教學共融性
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綠色通道的構建,主要是通過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轉變,讓學生與教師的教學工作處于一種集中、和諧、溫馨的教學環境中,這種“和諧性”正是綠色銜接教學的宗旨和理念,師生共同為物理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不斷努力,在一種融洽的教學氛圍中,輕松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加速度的概念在高中物理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一基本原理也貫穿了整個高中物理教學過程的始終,但是學生在知識重點的掌握以及原理的分析時很容易將加速度的概念扭曲,容易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加速度”思維,這種傳統的思維方式就與綠色教學理念相違背.比如教師在教學時設計了以下表格中的相關問題,讓學生分析下表中哪一個物體的速度改變量較大?哪一個物體的用時最少?通過簡單的物理現象分析,讓學生直觀地找出各種物體的變化差距,由簡單的現象入手,再逐漸講解“加速度”概念中潛藏的豐富知識內涵.
總之,綠色銜接教學通道的構建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由于物理課程對初高中學生而言還是一門比較生疏的理論課,新課
改政策實施以后,由于教學模式、教學思路、教材內容等都發生分了相應的變化,使大多數初高中學生一時難以接受這樣的轉變過程,成績頻頻下滑,這已經成為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問題之一.以上種種教育現狀都說明,我國目前的教學模式亟需完善,所以,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綠色通道的構建就具有很強的實施必要性.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綠色通道的構建涉及到物理課程標準、學生對物理課程的興趣、物理模型間的轉換以及師生之間綠色通道構建幾大模塊,因此,學生需要對教學過程不斷總結經驗,通過問題分析,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發揮自己最大的物理學習潛能,充分體現整個綠色教學環節的有效性.
綜上分析,初高中物理教師要想提升物理銜接教學的質量,就需要積極開拓學生的學習眼界,通過優化教學模式,合理選擇教學方法,不斷鼓勵和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物理的信心,在總結分析中讓學生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能如同過去的刻板教學模式,讓師生共同禁錮在物理的世界中,缺少觀察生活的能力,因此很難發現物理的樂趣和魅力;教師要做到不驕不躁、循序漸進、舉一反三,切忌簡單問題復雜化,復雜問題同質化,簡述物理原理、概念時要切中要害,語言組織要嚴謹,不能僅憑自己的主觀感受或是直觀感覺就輕易得出物理實驗結論,經過一系列的論證,讓學生自己找尋結論,經過“健康的、和諧的、創新的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不斷引導學生,真正通過物理銜接教學綠色通道的構建,使初高中物理教學的教學效益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