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悅+安康
摘 要 互聯網、手機和其他便攜式設備的普及,讓人們能有更多的方式來參與到信息傳播中來。新媒介技術的迅猛發展,帶來了互聯網時代新的傳播模式,同時也給傳統媒介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作為以聲音和圖像為一體的敘事符號媒介——電視,受到新媒介技術的影響,其節目編排、節目形式以及新聞理念也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新媒介日新月異的發展,究其根本,其誘因源于人類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提出了對信息傳播的更高需求。而科技的不斷進步和革新,成為了媒介政策變革的強大推動力。網絡化、智能化以及多媒體化的新媒介技術特征,逐漸形成和發展成為一整套新的審美標準和社會文化體系。本文通過對新媒介的定義進行概括,研究在新媒體技術環境下的電視新聞和娛樂節目傳播效果的變化,并對新媒介技術下媒介政策變革的方式做出一定探索。
關鍵詞 新媒介技術;媒介政策;媒介融合;變革初探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6-0066-02
1 新媒介的定義
新媒介(New Media),歷來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新媒介是對傳統媒介的技術革新后所產生的一種融入現代科技的傳播介質。就目前而言,新媒介是指對傳統的廣播、電視和報刊等傳統媒介的革新和發展后形成的新的媒介形態,例如微博、網絡電視、數字電視、互聯網等。對于處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新媒介技術更加依賴于計算機處理技術的革新,而其存在形態也因此較之傳統媒介顯得更加豐富多樣。
2 新媒介技術下電視傳播效果
電視是媒介的典型代表。從1956年我國第一個電視節目的誕生至今已逾60年之久,在此期間,電視通過不斷改革和創新,不斷地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新媒介技術下的數字電視和網絡電視,其服務內容和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精美的畫面感和愉悅的互動體驗給觀眾帶來更為舒適和震撼的視聽享受。電視新聞和娛樂節目是電視節目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就此二者在新媒介技術下的傳播效果進行研究。
第一,新媒介技術下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
新媒介技術的迅猛發展,帶來信息渠道的大規模拓寬。同一張照片、同一個事件在多種新媒介的傳播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多個版本,電視新聞報道尊重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得到大眾的廣泛認可,成為社會輿論的向導。新媒介技術條件下的電視新聞能夠從多方面的渠道獲取新聞信息資源,同時,也能對新聞報道的真實性進行多角度的考量,使其在時效性和驗偽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新媒介技術條件下的電視新聞注重與觀眾的互動溝通,借助觀眾向電視新聞節目所提出的反饋意見,對傳統刻板的新聞報道模式進行了不斷的優化設計。使電視新聞節目內容更加貼近于民生話題,電視新聞節目的視聽感受也變得更為舒適。因而,新媒介技術系的電視新聞節目在兼具權威性和厚重感的同時,被注入了更多的親和力,并很好地提升了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
第二,新媒介技術下電視娛樂節目的傳播效果。
傳統的電視娛樂節目,總是一些知名的藝人或主持人在屏幕上表演節目。近來年,隨著新媒介技術的普及,更多的平民電視選秀節目成為電視娛樂節目的主旋律。平民選秀節目從選拔到評比和后期的宣傳包裝,到處充滿了新媒介技術的傳播效果。平民電視選秀節目以互動提高了電視信息傳播的價值,是傳統媒介所無法企及的。從傳播效果來看,新媒介技術下的電視娛樂節目成功地激發了觀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媒介技術在宣傳推廣方面,相對傳統媒介有著巨大的優勢。鋪天蓋地的互聯網宣傳造勢以及微博、微信平臺的實時互動交流,成功地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電視娛樂節目還善于運用新媒介技術對娛樂節目主角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報道,迎合了大眾的心理需求。而越來越精致的畫面感和視聽體驗在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的同時,極大的滿足了大眾精神層面的娛樂需求。贏得了大眾的認可,便是其獲得顯著傳播效果的關鍵。
3 新媒介技術語境下媒介政策的變革初探
新媒介技術在傳播領域的充分利用,造就了當今社會大眾精神文化的豐富多彩。但是,同時也可能會造成大眾價值觀念和審美標準的誤導。媒介政策的變革需要緊跟新媒體技術革新的步伐,引導大眾媒體的理性調整。媒介政策的變革應當以公眾作為核心考慮因素。媒介政策的變革要保障媒介有空間,也有能力去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訴求。新媒體技術下的媒介政策變革,如果無法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訴求,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產生,進而阻礙和諧社會的構建。所以,新媒介技術下媒介政策的變革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新媒介技術下的媒介政策變革需要政府的適時干預。“限娛令”政策是廣電總局為防止娛樂節目泛濫和低俗娛樂節目擴散而采取的媒介規制辦法,對媒介政策的完善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從“限娛令”的制定和頒布以及實行的整個過程來看,媒介政策的變革是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政府的適時干預的。新媒介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極具趣味性和互動性的娛樂節目的宣傳和推廣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地方衛視之間為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在收視率的戰場進行惡性競爭。為明確傳達給電視媒體“回歸公益”和防止低俗娛樂節目泛濫的信號,“限娛令”適時頒布,并對各衛視媒體進行有效監督。而從其對媒體市場的調控作用效果來看,媒介政策變革中政府的適時干預很有必要。
其次,新媒介技術下的媒介政策變革要關注媒體公共服務的本質。無論是傳統媒介技術還是新媒介技術下的媒介政策變革,都應當充分考慮到媒體的公共服務的本質。在制定新的媒介政策之前,要充分考慮民意。媒介政策變革的目的是為了讓媒體機構更好地服務于大眾。那么,媒介政策變革的的施行過程中要關注公眾的反饋意見。傳統媒介在更多情況下是對信息的單向和線性的傳遞,容易造成公共服務系統的恐慌。而新媒介技術下媒介政策的變革需要關注媒體公共服務的本質,努力建立大眾評價體系,讓媒介政策的制定和變革有關部門能及時掌握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最后,新媒介技術下的媒介政策變革要大力促進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是一個將多種媒介融合在一起,以實現功能一體化的媒介政策變革方向。通過對電視、廣播、報刊等媒介的融合,能有效擴大媒介的傳播效果。國際化的大方向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新媒介技術依托科技的騰飛獲得快速發展,同時,媒介政策的變革也需要關注國際媒介政策的變革趨勢。媒介政策變革的如果能借鑒國際媒介政策變革中媒介融合的方法,集合多種媒介的優勢來集中體現,勢必能為我國新媒體技術下的媒介政策變革帶來巨大的進步。
4 結論
總而言之,新媒介技術下的電視傳播將具有更強大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新媒介技術的產品將為電視節目提供良好的展示、保存和分享的平臺,在不斷提高電視節目的觀賞性、趣味性和互動性的同時,將收獲來自大眾更多的手口相傳。新媒介技術下的電視傳播將以其更加靈活的播出方式,為大眾帶來更多優質的媒體節目。另外,新媒介技術下的媒介政策變革需要綜合考慮政府的適當干預、公眾的評價反饋以及媒介的融合趨勢,用媒介政策的變革來激發新媒介技術環境下媒體工作者的創新激情,并為大眾創造出更多優質的電視節目。
參考文獻
[1]趙瑜.從數字電視到互聯網電視:媒介政策范式及其轉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8.
[2]楊秀雙.電視新聞的敘述話語研究.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1.
[3]朱海洋.新媒介下的電視新聞節目傳播模式創新感,傳播與版權,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