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洪 馮福志
勻,是楊式太極拳的重要特征。石為開先生總結打太極拳有“九要”,其中就有一個“勻”字。如何理解這個“勻”字?打太極拳為什么要“勻”?下面談點我們的理解。
所謂“勻”,就是均勻、勻和,行拳平穩,無忽快忽慢、停頓斷續的現象。正如張肇平先生所描述:“如天上之行云,如清溪中之流水”,平穩流暢,連綿不斷,一氣呵成。
為什么打拳要保持一個“勻”字?
首先,“勻”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無論從內還是從外的角度來看,都必須堅持一個“勻”字。
從內在角度來看,太極拳是心意拳,它以意導行,任何一個外在的動作都是在意念的引導下進行的。意念的發動,氣血的運行,都必須保持一個均勻的狀態。如果意念和氣血不能保持均勻、勻和的狀態,那么,外在的招式就會出現忽快忽慢或停頓斷續的混亂現象。
從外在角度來看,要求行拳的速度上,每一招式包括過渡動作都要均勻、平穩,無忽快忽慢或停頓斷續的現象,一趟拳從頭到尾運勢平穩,連綿不斷,“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
只有內外都保持均勻平穩,做到意和形的完整統一,才能落實一個“整”字,才是正確的演化太極。
其次,從太極拳的健身功效來看,要求打拳要“勻”。
太極拳屬于內家拳,用意,用氣。隨著動作,人的氣血在身體里面不停地流動、運轉,如果氣血流轉順暢,身體就健康;反之,如果氣血流轉不暢、受阻,身體就會出現不適。人們常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就是說的氣血在體內運轉時的狀況對人體的影響。如果氣血流動不能保持平穩均勻的狀態,速度忽快忽慢,甚至出現停頓、受阻,出現斷斷續續的情況,身體也一定會出現疼痛不適等問題。如果我們打拳能做到平穩均勻,就能使氣血流動均勻連綿,在人體內順暢地、周而復始地流動著,使人體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
再從呼吸方面來看。呼吸的質量,既是身體健康的表現,也對人的身體健康起著重要的影響。打太極拳是動作配合呼吸,一呼一吸,一開一合,所以人們說練太極拳就是練呼吸。呼吸的狀況與身體健康緊密關聯,如果呼吸細、勻、深、長,人的壽延自然會高;如果呼吸淺、粗、短,則人的壽命則不長。我們練太極拳時保持自然的呼吸狀態,讓呼吸隨著動作的開合吐納,平穩、均勻、自然地進行,久而久之呼吸的質量就會得到改善,變得細、勻、深、長,就可延年益壽。師爺李雅軒大師說:“穩靜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長可以養氣,久而久之,則神氣自然充實,身體健康也自然增進。”
打拳保持一個勻和、平穩的狀態,還能幫助人們修養心性,提高心理素質。勻和、平穩的狀態說明你內心非常平靜,不慌張,不急躁,心理狀態非常好。因此,我們說打太極拳能夠修身養性,能夠增進人的身心健康。
再次,從練功的角度來看,打拳也要堅持一個“勻”字。
太極拳的功夫是通過不斷練習逐步積聚和增長的。太極拳的功夫亦稱勁道,勁乃意與氣合。在人體緩慢均勻的運動中,氣在意的引導下,緩慢均勻地運行著,兩者自然地相互協調配合,久而久之,人的勁道、功力就慢慢地生長出來。李雅軒大師說:“在太極拳的功夫方面,只是有些軟活柔動還是不夠的,需要在這些軟活柔動中作到均勻有沉著的心勁和雄偉的氣勢才夠味”。“虛無之氣乃太極拳最上層的功夫”。我們練拳時只要保持平穩、和緩、均勻的狀態,“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意貫指,日積月累,內勁自通,拳意就能上手”,“虛無之氣”就能練出來。
打太極拳要用腦、用心、要“悟”。李雅軒大師說:“為了功夫的增進,要經常不斷地思悟其中的道理,每練功時,如何有虛無的氣勢,如何才有松軟沉著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沉勁,如何才有綿綿不斷的味道……這樣練下去,以后就有好的進步了”。慌里慌張是“悟”不進去的,只有保持一個平穩、緩慢、均勻的狀態,才能很好地“悟”。否則,一趟拳打下來,如吾師陳龍驤大師說的:“空落落的,什么感覺也沒有。”這就不能稱之為“打拳”,而是在做操,什么“功力”、“功夫”、“勁道”,便是空談。
復次,從技擊的角度看,打拳一定要保持均勻、勻和的狀態。
技擊是太極拳原本的核心價值,保持均勻、勻和的狀態,對技擊來講非常重要。技擊無非是攻與防。從防守來看,保持均勻狀態,就能避免出現停頓和斷續。如果自己出現了停頓和斷續,就將自己的缺點、弱點暴露給對方,就給了對手以可乘之機。沾連粘隨、不丟不頂是太極拳之要訣,時刻保持均勻、勻和的狀態,做到沾連粘隨、不丟不頂會使對手對你捉摸不透,無懈可擊,就不敢貿然進攻。所以說,保持均勻的狀態是最好的防守策略。就進攻來說,如果我們保持均勻、平穩的狀態,就可以隱藏自己的進攻意圖,對手不知道你何時會發動進攻。“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既然對手不知道我的進攻意圖,不知道我在什么時候會突然發動攻擊,他也就防不甚防,還會顧此失彼,讓我牽著鼻子走,始終處于我的掌控之中,于不明不白中挨打受制,而我卻隨心所欲,無往不勝。
最后,保持均勻、平穩、和緩的狀態,是我們心靜、沉著、定力充盈的表現。
打拳必須保持沉著、穩靜的心態,做到穩靜安舒,切忌毛躁、慌張、冒失。如果行拳不穩,忽快忽慢,甚至有停頓斷續之虞,則表明你心煩意躁,心不靜、意不穩,如是則行拳散亂,飄忽不定,給人留下許多破綻,落下可乘之機。所以,我們打拳通過均勻平穩以求穩靜安舒,又通過穩靜安舒保持均勻平穩。只有兩者自然融合,才能進入上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演化太極,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在與人對決中立于不敗之地。
(編輯/張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