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孟令琨 陳宏斌 溫璦源 王德友*(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長春 130117)
?
金蟬消疣顆粒的制備工藝研究
王媛 孟令琨 陳宏斌 溫璦源 王德友*
(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長春 130117)
【摘要】目的:研究金蟬消疣顆粒的制備工藝。方法:通過采用正交試驗優選最佳水提工藝及最佳制粒條件。結果:確定最佳制備工藝為:分別加水8、8倍量,共煎煮二次,每次 1.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20~1.25(60℃),與上述藥材細粉混合、濕法制粒、干燥,即得。結論:本研究建立的制備工藝穩定可靠,為進一步擴大化生產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及技術支持。
【關鍵詞】金蟬消疣顆粒 水提工藝 制粒工藝
金蟬消疣顆粒是長春同春堂皮膚病醫院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總結多年臨床經驗而確定的經驗方,本方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化瘀消疣之功能,常用于扁平疣、尋常疣、傳染性軟疣、濕疣等癥,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臨床應用為湯劑,本研究在不改變藥效作用基礎上,經過預試驗,制成顆粒劑[1-2],從而為進一步擴大化生產提供一定的理論與技術支持。
實驗儀器:真空干燥箱、電子秤、Y-F230 型藥物粉碎機,DHG-9140 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
藥材:本實驗所用藥材均購于長春吉林大藥房,并經長春中醫藥大學藥學院中藥教研室王德友教授鑒定。
2.1 藥材吸水率考察
按比例取5倍醫生處方的水煎煮藥材755g,共三份,分別加5倍量水浸泡,每隔20分鐘觀察一次浸透的情況,直至藥材全部浸透,時間為1小時,濾出全部未被吸收的水液,稱取藥渣濕重,求得混合藥材的吸水率,考察三批藥材吸水率,結果見表1。
實驗結果表明:藥材全部浸透的時間為1小時,求得混合藥材的平均吸水率為176.28%,接近于二倍,以此作為第一次加水時的追加水量。
2.2 水煎工藝的優選
根據文獻[3-5],采用煎煮法對金蟬消疣顆粒處方進行提取,經過預試驗,確定影響提取效果的因素為 A: 煎煮時每次加水量;B: 每次煎煮時間; C: 煎煮次數,并結合實際情況為每個因素確定了三個水平,見表 2。
表1 藥材吸水率的考察
表2 因素水平表
表3 濃縮液相對密度考察
表4 不同潤濕劑制粒結果
按表2所列條件進行煎煮提取,以出膏量為考察指標。由實驗可知:煎煮時間對試驗結果具有顯著性影響,各因素對試驗結果影響的重要性依次為C>B>A,即煎煮時間C是主要影響因素,煎煮次數B是次要影響因素,而加水量A對試驗結果影響最小。B因素對試驗結果有影響,但不顯著,B1與B2水平之間相差較大,而B2、B3水平之間相差不大,結合生產實際情況及試驗操作,選擇A1、B2。綜合分析結果,確定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A1B2C2,即加8倍量水,煎煮1.5h,煎煮2次。
2.3 濃縮與干燥
水煎液濃縮后可縮短干燥時間。試驗采用蒸發的方式進行濃縮,而濃縮程度的控制標準是濃縮液能夠從容器中完全傾出,且干燥時間適中。試驗結果見表3。
試驗結果表明,水煎濃縮液的相對密度過大,因流動性差,難以完全傾出造成浪費;而相對密度過小,干燥時間過長;將水煎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20~1.25(60℃),不僅濃縮液能夠完全傾出,而且后續的干燥時間適中。
2.4 干燥物出粉率考察
分別取干燥浸膏300g,共3分,用Y-F230 型藥物粉碎機粉碎,結果可知出粉率分別為98.65%,98.74%,97.93%,平均出粉率為98.44%。
3.1 輔料的選擇
本研究經過預實驗[6],確定以糊精為輔料,且輔料含量為40%。
3.2 潤濕劑的選擇
取粉碎后的藥粉100g,以水及一定濃度乙醇作為潤濕劑,以16目篩網制粒,干燥,過18目篩網進行整粒。結果見表4。
研究表明,75%乙醇為最佳潤濕劑。
3.3 濕顆粒干燥溫度的選擇
對濕顆粒干燥,選用了 55,65,75 ℃ 3 種不同溫度條件進行
············
試驗,結果干燥所得顆粒均較好,因此選擇 55 ~75 ℃為濕顆粒干燥溫度。
金蟬消疣顆粒是長春同春堂皮膚病醫院臨床多年應用經驗方。臨床辨病與辯證相結合,組成治療本病的處方。本處方根據扁平疣、尋常疣、傳染性軟疣、濕疣的特點,確立清熱解毒,祛風利濕,化瘀消疣的治療原則,在長期臨床實踐中證實療效可靠,使用方便,質量穩定,深受廣大醫患的歡迎。金蟬消疣顆粒制備工藝的研究,可以為中試擴大化生產及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依據,從而應用于臨床,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牛陽,張霞,王榮,侯延輝,楊建宏.八珍益智顆粒制備工藝優選[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07:34-37.
[2]涂瑤生,高華宏,張建軍,曾文雪.丹芪調經顆粒的制備工藝研究[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1,02:211-215.
[3]張霞,王榮,王文蘋,侯延輝,李治芳.復方蕓歸顆粒制備工藝研究[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1,03:222-226.
[4]葉娟,高文遠,劉新橋,張鐵軍,王書軍,陳海霞.白芍配方顆粒制備工藝優化及質量控制[J]. 中國藥房,2007,09:660-662.
[5]覃潔萍,許晨霞,覃禹,陳玉萍,蘇倩.藤茶素膠囊顆粒的制備工藝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0,08:1925-1927.
[6]劉偉玲. 黃柏煮散顆粒制備工藝研究[J].中國執業藥師,2015,07:20-23.
基金項目:長春市科技局計劃項目(長科發[2011]51號)
作者簡介:王媛(1988—),女,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從事中藥學及藥效物質基礎研究。
通訊作者:?王德友,男,教授,電子郵箱:wdy8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