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芳(鄭州人民醫院急診科,河南 鄭州 450003)
?
急診科門診輸液患者潛在風險因素的分析及相關護理對策
馬 芳
(鄭州人民醫院急診科,河南 鄭州 450003)
【摘要】目的 對急診科的輸液患者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探討并探索相應的護理措施。方法 將120例來我院急診科輸液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輸液護理,對觀察組首先分析其身體狀況并針對潛在風險提供相應的護理方案,輸液治療結束后,統計兩組患者中發生的不良狀況。結果 急診科門診輸液患者中,群體規模最大的是老年人和小孩,輸液時間白天多余晚上,重病患者多余非重病患者,大多數患者及家屬處于焦慮與緊張狀態中;對照組患者的不良現象的發生率遠高于觀察組(P<0.05)。結論在急診科門診輸液患者中存在的潛在風險主要包括年齡、輸液時間、患者病情嚴重度和心理狀態及醫院護士的操作水平等因素,針對這些風險因素采取相應的護理方案有利于降低潛在風險帶給患者的傷害和威脅,減少不良事件發生。
【關鍵詞】急診科;門診輸液;潛在風險;護理對策
醫院的急診科作為一個設備齊全,功能多樣的專科類的綜合性患者接待部門,往往會接待一些急需要搶救的患者,完成最為緊迫和關鍵的搶救工作,這一性質的存在使得急癥科門診輸液患者會受到潛在的一些風險因素的負面影響,進而給治療效果帶來一定的阻礙效果,因此,對于急診門診輸液患者的潛在風險的研究及相應的護理策略的制定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1]。本文以120例來我院急診科輸液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探討并探索相應的護理措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來我院急診科進行輸液治療的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齡2~71歲,其中老年人和小孩子主要以傳染性疾病、外傷疾病、心血管類疾病和疼痛類疾病為主,夜間前往急診部門救治的患者有102例。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就診時間、主要病癥等方面均沒有顯著的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對觀察組患者首先在進行治療過程中對其發生的針頭的脫落、針眼的出現淤青、身體腫脹、皮膚發熱或者出現疹子、嘔吐、出血等各種不良現象進行記錄統計,并觀察患者在治療結束后是否發生藥物感染和醫院的交叉感染和用藥出錯等問題,對治療中發生的不良現象進行分析,歸納輸液中的各類潛在風險,并針對性的提出合理的護理方案。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輸液護理,包括碘酒消毒,傷口包扎等,另外也和觀察組患者一樣,統計分析治療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因素。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中發生涉及到的不良的潛在風險因素并比較實施以潛在風險針對性護理措施后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均以平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均以百分率表示,當P<0.05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年齡比例:將患者的年齡區間以12、28、60歲進行分割后發現,年齡段處于12歲以下和60歲以上的患者在急診科門診治療中占據較高的比例,占總人數的75%以上,這表明,進行急診科門診輸液的患者中以老年人和兒童為主要群體。
2.2 就診時間:對兩組患者的就診的時間進行統計后發現,患者在晚上進行急診的比率高于白天,白天治療患者僅占15%。
2.3 疾病嚴重度:120例患者中,病情非常嚴重者92例,病情輕微或不會威脅到生命健康者28例,這表明,急診輸液患者中,重病患者占的比例遠遠高于非重癥患者。
2.4 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狀態: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觀察和評測,發現大多數患者和家屬的心理狀態都非常差,對照組中有42例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狂躁、焦慮、緊張,觀察組中有40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狂躁、焦慮、緊張。
2.5 不良事件發生比例:對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因部分潛在危險因素導致發生不良現象的人數進行統計和歸納,見表1。由表可知,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8.3%,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不良潛在風險因素歸納表
通過研究可知,急診輸液的潛在風險因素主要有病患年齡、就診時間、病情嚴重度、心理狀態、是否發生感染、是否有藥物過敏反應、醫護人員的操作水平及是否規范用藥等,這與倪惠琴[2]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針對以上各類風險因素,依次分門別類的加以解決,且經過對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護理效果的對比后發現觀察組的效果極佳。針對患者的年齡問題,從本文研究中可發現,面臨較大風險的患者是老年人和孩子,因此,對這類患者進行輸液治療時應該先進行血壓、過敏性檢查,并在操作時謹慎小心;針對就診時間,因患者多在夜間接受輸液,因此護士在操作的過程中應非常認真,以免因身體困乏而用錯藥或操作出錯,醫院還需要保證工作人員的充足,避免醫護人員長時間奔波勞累;針對病情嚴重程度的不同,尤其是重癥患者和中癥患者,必須嚴格遵循醫師的建議和指導,對患者的病情予以實時的監測;對于心理狀態不良者,要對患者本人與家屬加強心理干預,不時地向他們講解一些醫藥知識,以免他們做無謂的擔心;另外,要嚴格規范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行為,并注重病房環境的維持,降低外界因素對患者的影響。
總之,在輸液過程中針對這些風險因素采取相應的護理方案有利于降低潛在風險帶給患者的傷害和威脅,減少不良事件發生。
參考文獻
[1] 王曉娟.急診觀察室輸液患者如廁風險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報,2012,13(2):201-202.
[2] 倪惠琴.門急診輸液安全風險分析與防范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1(15):104-105.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0-0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