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
“五違”整治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文/本刊評論員
上海世博會期間,曾提出一個家喻戶曉的口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句口號很吸引人,也讓人充滿了期待,但是如果城市沒有形成美好的形態,并給人以真切的美好的體驗,那這就是一句空話。這些年上海城市建設和管理每年都有亮點,特別是地鐵的興建、“高大上”項目的建設和城市公共花園的免費開放,讓市民深切感受城市生活確實很美好,但是在城市“光鮮”的背后——在郊區、城鄉結合部、市區的一些旮旯,違法用地、違法建筑、違法經營、違法排污、違法居住問題十分嚴重,環境臟亂、居住安全隱患等問題屢遭周邊居民投訴,這是上海多年來城市管理的短板,由于種種原因一直得不到根本整治。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怎么能讓人全面體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呢?
為了讓上海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環境更美好,全面顯示國際化大都市繁華的風采和宜居城市的形象,上海開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五違”整治。這是上海在2020年建成“四個中心”和2040年成為國際文化大都市“積跬步以至千里”的必要措施,是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工作內容。去年,上海共拆除違法建筑1392.04萬平方米。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又拆除違法建筑2870萬平方米。今年生態環境17個重點區域的綜合整治,已完成70%以上。市拆違辦負責人還勾勒出上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路徑圖:3年內消除用于出租牟利的違法建筑,5年內消除用于無證經營的違法建筑。這一連串數字表明:上海對整治“五違”部署全面、目標清晰、內容明確、工作如火如荼。
如今,“五違”整治已從郊區鎮村、城鄉結合部地區向市中心的“黃金地段”延伸。據城市規劃,上海中心城區現有12片風貌保護區、119處風貌保護街坊,總面積超過4000萬平方米,其中衡山—復興歷史文化風貌區面積達766萬平方米,以居住為主的歷史建筑和歷史街區相對集中,匯聚了世界各地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筑藝術精品,是上海成片保護規模最大的區域。如今拆違整治雷厲風行,力爭全面恢復歷史建筑原貌,因為歷史風貌是城市歷史的延續、文化的積淀,風貌體現城市的底蘊。

上海的“五違”整治在實踐中強化法制引領,堅持依法整治和依法嚴格管理,還全面建立和完善源頭管控、跟蹤督辦、拆后核查等機制,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四聯八步”工作法。所謂“四聯”,是指聯合檢查、聯合告知、聯合約談、聯合整治。所謂“八步”,是指“五違”整治的具體操作步驟:檢查、報告、取證、約談、告知、強制、處罰和消除。由于各部門加強聯動、通力配合,能在短時間內集中優勢兵力突破重點難點。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態治理永遠是進行時,為了鞏固整治成效,將繼續采取措施:首先,將借助無證建筑普查數據庫、現場檢查等逐一消項、加強督查督辦;其次,將加快生態修復,實施綠化造林和農業復耕等,將已整治重點區域納入城市網絡化綜合管理,防止回潮。實踐告訴人們:違法建筑是“硬骨頭”,推諉扯皮更是“硬骨頭”,只有把兩塊“硬骨頭”一起啃,做到源頭發現“燈下黑”要問責、督辦處置“不作為”要問責、拆后核查“報假賬”要問責,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才能真正見實效,城市生活才能更美好,老百姓才能真正說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