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通知,進一步明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有關不動產租賃政策。
《通知》指出,房地產開發企業中的一般納稅人,出租自行開發的房地產老項目,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按照5%的征收率計算應納稅額。納稅人出租自行開發的房地產老項目與其機構所在地不在同一縣(市)的,應按照上述計稅方法在不動產所在地預繳稅款后,向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進行納稅申報。
一般納稅人出租其2016年5月1日后自行開發的與機構所在地不在同一縣(市)的房地產項目,應按照3%預征率在不動產所在地預繳稅款。

地下空間納入不動產統一登記
6月26日消息稱,已有和在建地下空間將納入不動產統一登記管理。據悉,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當中提出,總體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初步建立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建設管理體系。同時,將開展地下空間普查,推進城市地下空間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到2020年,不低于50%的城市初步建立包括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現狀、規劃建設管理、檔案管理等的綜合管理系統,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空間信息化管理能力。對此,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表示:我們以前注意的都是地表上的產權性質,地下這部分其實非常有價值。
農地入市需征20%-50%調節金
日前,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聯合印發《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對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增值收益管理做出規范。
《暫行辦法》明確,調節金是指按照建立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的目標,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及再轉讓環節,對土地增值收益收取的資金。
調節金原則上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出讓方、出租方、作價出資(入股)方及再轉讓方繳納,分別按入市或再轉讓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增值收益的20%-50%征收。征收比例,綜合考慮土地增值收益情況等因素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