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穎文
胡耀邦從年輕時期投身革命,直到暮年退下來,從共青團到黨中央,從紅小鬼到總書記,一路走來,歷經了中國共青團、中國共產黨的一路發展,是革命和建設的親歷者、建設者、見證者。其中,贛南曾是他留下深刻印跡的地方。他對贛南情深,意亦濃。
在湘東特委和湘贛省委
1929年冬,胡耀邦在家鄉湖南省瀏陽縣,走上革命道路。之前,他被湘東特委考察并選中,到了江西省蓮花縣的花塘村,進入湘東特委兒童局工作,沒過多久,胡耀邦以出色的工作能力贏得了組織上的認可,改任少共湘東南特委技術書記。1931年7月,湘東南特委并入湘贛臨時省委。10月,湘贛省委正式成立。胡耀邦隨單位轉移,來到湘贛省委所在地江西省永新縣,同時開始擔任湘贛省兒童局書記。當時的湘贛省委,兒童局和少先總隊在同一層樓上,少先總隊隊長是譚啟龍。譚啟龍是永新縣本地人,胡耀邦和他很快熟悉起來,成為了好朋友。
兒童局的工作是組織16歲以下兒童的活動,如動員和組織掃盲識字、唱歌跳舞、站崗放哨。少先隊的工作是組織16歲以上的青年,半軍事化,隊員經常手持梭鏢、大刀操練,必要時配合紅軍作戰。
1932年5月,湘贛省委舉行了一次規模盛大的少先隊、兒童團的總檢閱活動。
在胡耀邦和譚啟龍的精心籌備下,總檢閱活動在永新縣沙羅洲舉行。那一天,在會場的檢閱臺上,湘贛省委領導王首道等檢閱了萬人左右的少先隊員和兒童團員。他們身背大刀,肩扛梭鏢,在嘹亮的軍樂口號聲中,列隊經過檢閱臺。他們個個生龍活虎、神氣十足。檢閱過后,各個隊伍又先后進行了集體體操、政治業務測驗和文藝歌舞表演。經過評選,給優勝者發了獎。這一次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井井有條,效果非常好,得到了王首道等人的肯定。
在檢閱的領導人中,有一位是來自中央蘇區瑞金的共青團蘇區中央局巡視員馮文彬。在活動中,胡耀邦出色的組織能力得到了馮文彬的贊揚。在此之前,馮文彬見過胡耀邦,他回憶說:“當時16歲的未成年人(胡耀邦)正在編一個兒童刊物,自己寫文章,自己編排,自己搞發行,自己刻鋼板印刷。編得生動活潑、很有內容。”馮文彬對胡耀邦的格外關心是有原因的。原來,在來湘贛省委之前,共青團蘇區中央局書記顧作霖向馮文彬交代了一項任務:在巡視中挑選幾個年輕的優秀干部到中央局工作。因為在“立三路線”期間,共青團被合并到了各級行動委員會。現在“立三路線”被黨中央糾正過來,共青團中央局亟須一些干部補充進來。帶著這項任務,馮文彬在湘贛省委巡視過程中,每到一地都認真觀察、仔細挑選所需要的年輕干部。
通過湘贛省委領導的介紹及實地考察,馮文彬確定了胡耀邦就是共青團蘇區中央局需要的干部。與此同時,馮文彬有意找胡耀邦交談。胡耀邦雖然言語不多,但是很有見地,想問題思路開闊。在會議上,胡耀邦的發言條理清晰,很有內容。
1932年夏,胡耀邦受湘贛省委的派遣,隨部隊到湘東進行擴充紅軍的宣傳工作,一起同行的前衛連長潘豹是他的老鄉。在湖南醴陵的白兔潭,胡耀邦與潘豹突然遭遇國民黨“圍剿”的大部隊。在國民黨軍不明就里的情況下,兩個人機智靈活,巧妙地撇開了數量眾多的國民黨大部隊,從小鎮順利帶出了剛剛擴充的紅軍,順利完成了擴充紅軍的任務。
蒙冤“AB團”與馮文彬的力保
正當胡耀邦以一顆赤子之心,全力以赴從事革命工作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到他身上。他被人指控為“AB團”分子。這個時候恰巧就是馮文彬巡視湘贛省委的時候。
“AB團”是1926年國民黨右派在江西省黨部中的一些極端反動分子糾合起來建立的秘密組織。“AB”就是英語“反對布爾什維克”的縮寫。當時的“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占據統治地位以后,“肅清AB團”的“肅反”運動在各個根據地有擴大化的傾向。
湘贛省委肅清“AB團”的斗爭開展得比較晚,同樣存在錯捕、錯殺的現象。
在開展肅清“AB團”的過程中,有人為了自己過關,就指認胡耀邦是“AB團”分子。另外,有人指認胡耀邦的一個老師是“AB團”成員,說胡耀邦受其影響很深。因此,胡耀邦被政治保衛局人員列入“AB團”分子的嫌疑人名單中。后來,胡耀邦和曾鏡冰、曾滌、譚啟龍一起被列入“AB團”分子的名單。經政治保衛局批準,決定槍斃胡耀邦和曾鏡冰、曾滌、譚啟龍這幾個人。
就在準備行刑的前一天,在湘贛省邊界巡視檢查少共工作的馮文彬碰巧回到了湘贛省委的駐地,無意中看到了準備槍斃人員的名單,其中有胡耀邦、譚啟龍的名字。馮文彬對胡耀邦的印象很好,他不相信這么年紀輕輕的人是“AB團”分子。因此,他有心對胡耀邦和譚啟龍加以保護。
當時,在肅清“AB團”的恐怖氛圍中,想要搭救一個人不太容易。于是馮文彬拿著這份名單,找到了看守人員,告訴他們說:“這三個人問題很嚴重,不能就這么槍斃便宜了他們,我要把他們帶回少共中央進一步審問。”與此同時,馮文彬找到了湘贛省委負責人:“對于胡耀邦、譚啟龍的問題,既然大家的意見不一致,況且胡耀邦、譚啟龍又屬于團中央系統的干部,我就把他們帶到團中央審查吧。”于是,看守人員和湘贛省委負責人都同意馮文彬把胡耀邦、譚啟龍帶走。少共中央和團中央在當時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搭救胡耀邦、譚啟龍的事情上,馮文彬是花了心思和精力的。這也是胡耀邦、譚啟龍和馮文彬終生保持了非常好的私人友誼的原因。
在少共中央局和蘇區團中央局
1933年元旦后,馮文彬帶著胡耀邦、譚啟龍,通過國民黨軍的封鎖線,來到了中央蘇區首府所在地瑞金。
按照審查“AB團”分子程序,馮文彬將胡耀邦、譚啟龍送到少共蘇區中央局書記顧作霖那里。隨后,就把去湘贛省委巡視情況和胡耀邦、譚啟龍“AB團”問題向他做了匯報,聽取書記顧作霖的處理意見,并準備將胡耀邦、譚啟龍送到政治保衛局。剛剛虎口脫險的胡耀邦再一次陷入困境之中,而且被關押了。
與此同時,前腳剛剛離開湘贛省委的胡耀邦,后腳迎來了湘贛省委前來帶走胡耀邦、譚啟龍的人員。因為當時的湘贛省委被執行“左”傾路線的人把持,他們堅持要把已經到了瑞金的胡耀邦、譚啟龍帶回去重新處理。
一天晚上,趁著有人過來送飯,胡耀邦不顧一切沖出去,徑直跑到了顧作霖的住處。這一次,顧作霖與胡耀邦徹夜長談。顧作霖問他參加了“AB團”沒有,胡耀邦說:“我不知道什么是‘AB團,我就是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我也不是‘AB團,你叫我到哪里都可以,就是不去政治保衛局。想留在少共中央局,做什么都行,我會刻鋼板,可以掃地、做飯。”在這一次長談中,胡耀邦動情地講述了他參加革命的歷程。顧作霖十分感動,同意胡耀邦留在少共中央局。兩天以后,胡耀邦被解除囚禁,暫時留在少共中央局機關。
礙于湘贛省委等著帶人,對胡耀邦還不能夠立刻解除審查。幾天以后,顧作霖告訴馮文彬、張愛萍:中央準備派任弼時去湘贛省委擔任省委書記,耀邦的事情等弼時去了再說。但是現在不能讓湘贛省委的人把他帶走,要不然太危險了。
隨后,顧作霖把胡耀邦交給當時的少共中央少年先鋒隊總隊長張愛萍代理進行審查,并交代說:“你們要認真審查,既不能冤枉好人,也不能漏掉壞人。”
留在少共中央局機關的胡耀邦被派去臨時主編《時刻準備著》。他寫文章、刻鋼板、油印,還兼買菜、做飯。
張愛萍前不久也被人懷疑是“AB團”分子,所以他對隨便懷疑人、審查人、整人、殺人的做法非常反感。此刻看到轉來的是兩個稚氣未脫的小娃娃,張愛萍對此就有疑惑。他分別找他們談話,詳細了解他們的出身、經歷、愛好和特長,就越發不相信他們是“AB團”分子。隨后,他向顧作霖匯報:譚啟龍是苦出身,胡耀邦是在大革命風暴秋收起義的影響下投身革命的,都是很優秀的干部。于是,張愛萍和顧作霖商量后,決定解除對譚啟龍、胡耀邦的審查,分配工作。
后來,在顧作霖主持下,給胡耀邦做了一個實事求是的、公正的結論:胡耀邦與“AB團”的事情無關,不是“AB團”分子。
1988年3月,已辭去中共中央總書記職務的胡耀邦與從四川省顧委主任崗位上退下來的譚啟龍一起回顧當年的往事,尤其是在提及關于“AB團”的往事時,不勝感慨。胡耀邦說,很慶幸這輩子遇到了三個好領導:一個是馮文彬,一個是顧作霖,一個是張愛萍。
其中,胡耀邦與馮文彬,兩個人私交很深。在胡耀邦去世的前幾天,他曾深情地對前來看望的馮文彬說:“當年如果不是你把我帶出來,我就完了;如果把我送回去,我也完了。”
解除審查后,胡耀邦被安排前往福建長汀、寧化、清流一帶巡視工作。
在少共中央局機關的一年多,胡耀邦進步很快,成績突出。尤其是在工作中起草的文件,發表的講話、意見都言之有物,很有見解。當時,他還與陳丕顯、賴大超共過事。后來,陳丕顯調任閩贛省委負責共青團工作,賴大超擔任中央兒童局書記,胡耀邦接任了張愛萍的少共中央局秘書長職務。在此之前,胡耀邦接任張愛萍的中央蘇區反帝擁蘇大同盟青年部部長一職,并代理宣傳部部長。
1934年10月18日,于都縣城東門外的于都河邊,大批的紅軍戰士和黨政干部正在準備渡河。胡耀邦被編入中央縱隊的“中央工作團”里,在總政治部做民運工作,并負責共青團組織中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
行軍不久,胡耀邦染上了瘧疾。持續高燒折磨得他渾身無力,無法走路。這時候,胡耀邦的姨表兄楊勇的馬和大家伙的擔架,讓他走完這一段路程。從贛南到湖南,再到遵義。因為以往的營養條件不太好,胡耀邦身體虛弱,所以他的身體很長時間才好起來。在遵義,胡耀邦剛剛好轉的身體又被國民黨軍飛機扔下的炸彈炸傷。
一路上坎坎坷坷,胡耀邦隨著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一起到了陜北,到了瓦窯堡,到了延安。
新中國成立后的胡耀邦與贛南
新中國成立后,胡耀邦曾任川北區委第一書記、川北行署主任、川北軍區政委。由于他卓越的才能,以及與毛澤東在延安時期的工作交往,毛澤東對胡耀邦格外重視,親自點將要他擔任重要職務。
在團中央書記處書記馮文彬調任天津市委常委以后,中共中央組織部經過討論,并征求中共中央書記處五大書記的意見,擬定了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的兩個人選:一個是胡耀邦,一個是陳丕顯。當時將名單上報到毛澤東那里,他圈定了胡耀邦作為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的人選。隨后,由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與胡耀邦做了任前談話。1952年8月10日,胡耀邦正式到團中央工作。
1958年3月15日至23日,共青團中央在江西瑞金召開了以植樹造林為主要內容的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四省百縣青年團的觀摩學習會議,來自4省100個縣的青年團干部共計150余人參加會議。會上,胡耀邦做了題為《思想解放,勇敢前進》的講話。其間,胡耀邦帶領代表們來到當年毛澤東等從事活動的沙洲壩造林、種樹50畝,他提議取名為“贛湘閩粵四省百縣林”。
1978年,胡耀邦調研路過江西大余、南康、定南等縣的時候,特別留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問題。在與群眾的交談中,他得知基層群眾對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非常熱心,而當時的省委領導卻不以為然,公開批評。地委書記還受到了反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省委部分領導的批評。在當天的工作匯報會上,形成了胡耀邦宣傳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省委領導匯報反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地委書記說當地的實際情況的匯報會。
胡耀邦走后,新華社記者采訪了當時的地委領導和當地實際情況,形成了傾向于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報道,刊登在《內部參考》上。胡耀邦看到以后,立即要求在當月的《人民日報》上發表。至此,在贛州地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全面推行。
1978年的這一次路過,胡耀邦看到贛南大部分的山地、丘陵是荒的,一片片的紅土地裸露出來,水土流失嚴重。胡耀邦了解到,1958年“大躍進”運動時,為了響應黨中央大煉鋼鐵的號召,當地群眾把漫山遍野的樹林砍伐得不成樣子。60年代,當地又在“農業學大寨”的口號下開山造田,進一步亂砍濫伐。這兩次大規模的砍伐使得贛南的生態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為了保護贛南的生態環境,胡耀邦自己的設想是種植柑橘、臍橙。早在70年代,信豐縣種植的柑橘、臍橙就成為對外出口的拳頭產品。在胡耀邦的指示下,中國科學院南方山區綜合科學考察隊在贛南開展了為期一年的考察調研。從1980年開始,考察隊通過在贛南18個縣的考察,得出了贛南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有適合發展柑橘、臍橙的氣候與土壤條件,是中國乃至于世界范圍內柑橘、臍橙的適宜種植區的結論。
1981年,胡耀邦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身份將考察隊的考察報告《關于把贛南作為我國柑橘生產基地建設重點地區的建議》批轉給中共江西省委。但是,在報告批轉以后,胡耀邦很長時間沒有收到江西省委有關把贛南作為我國柑橘生產基地建設重點地區的工作信息,也沒有看到贛州地區開展柑橘生產基地建設的重大舉措。
白棟材與胡耀邦有在延安一起共事的經歷。白棟材時任江西省委第一書記,所以胡耀邦給白棟材寫信:
棟材同志:
贛南發展柑橘的方針,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應該堅定不移地、腳踏實地地以大力支持個體種植為主,集體專業承包發展種植為輔的方針。所謂大力支持個體種植,就是要迅速將社員住地附近的小塊荒坡、荒原、荒灘和田頭、水邊等小片空地固定給社員去種植,至少一定30年不變。在這些土地上種植柑橘的經營、收入、出售等等權利,完全要由社員自己支配,除土地使用權仍屬集體所有外,不應當再附加其他限制條件。這就是說,要把社員從事這項種植業作為社員的家庭副業來看待。國家在提供苗種和技術指導等方面,初期還可以考慮無償地供應一部分,另一部分收點成本費,這樣才能扶持得起來,否則也很困難。所謂集體承包,就是把那些較大塊的荒山、荒原包給一戶單獨經營或幾戶經營,結果后的收益分配和如何經銷,一律采取投標和簽合同方式加以確定,并保證嚴加遵守。
在我看來,只有采取這樣的做法,才能迅速地把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而采取這個方針,對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絲毫不存在什么危險性。
這件事情請你們放開來議一議,不要放不開,不要貽誤時間。時間就是財富,貽誤一年就損失一年。
收信以后,江西省委多次派出工作組前往贛南實地調查研究,并出臺《關于貫徹執行以大力支持個體種植為主,集體專業承包發展種植為輔的方針,積極發展柑橘生產的決定》,制定了以贛南為重點的近期和遠景柑橘生產發展規劃。
這封信為贛南柑橘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極大地鼓舞了贛南人民發展柑橘產業的熱情。
多年以后,作為親歷者,春天同志(即羅春濤,曾經擔任贛州地委副書記,贛州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特意在《客家搖籃》上撰寫了 《胡耀邦同志指示信和贛南柑橘產業的起飛》一文。
在貫徹落實胡耀邦指示信的過程中,贛南的干部群眾創造了許多獨具特色的做法和經驗,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現在贛州地區臍橙種植面積已居世界第一,年產量世界第三。臍橙已經攻城略地,不僅進入國內大中城市超市的貨架,而且漂洋過海,走上了俄羅斯、北美、歐洲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百姓的餐桌。
用春天的話來說:“在贛南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于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臍橙生產區的今天,我們不能夠忘記那起飛的時刻,不能忘記胡耀邦同志!”
1983年,胡耀邦來到贛州地區,重點了解贛州地區的柑橘產業發展情況。看到贛南群眾對柑橘產業的沖天干勁和熱火朝天的場面,胡耀邦非常高興。這一次,他走到贛州市兩江匯合的八境臺遺址,在游覽風景的同時了解到1976年7月13日八境臺失火,大火從凌晨4時燒到天亮,整個建筑付之一炬,臺內珍藏的700多件文物全部燒毀。
胡耀邦從恢復游覽勝地、做好統戰工作的角度出發,指示要重修八境臺。他說:“贛州市是贛州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地區在海外人數眾多。僅在臺灣的人就有數萬之眾,修復八境臺對做好統戰工作有積極意義。”胡耀邦還說:“這是個旅游勝地,贛南在解放前大批人隨同蔣經國去臺。現在,黨對他們的政策是來去自由,有些人可能要回家鄉來看看,這個臺還是要修復起來。一年不行,分兩年建。”
江西省各級政府對此事都十分重視,明確指導思想,制訂重建方案,落實重建資金,組織重建隊伍,開始了八境臺重建工作。1987年5月1日,一座由著名書法家趙樸初題字的仿宋八境臺巍峨矗立在贛江源頭,迎接海內外人士光臨這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