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清 李明華 劉冬梅
?
整體護理在手部燒傷患兒行瘢痕攣縮整形修復術中的應用價值
李淑清 李明華 劉冬梅
【摘要】目的 探討整體護理在手部燒傷患兒行瘢痕攣縮整形修復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吉林省人民醫院收治的130例手部燒傷患兒,均接受燒傷瘢痕整形修復手術處理,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5例。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整體護理,比較兩組患兒手術前后抑郁焦慮情況及出院后3個月手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術后2周,觀察組患兒的兒童抑郁障礙自評量表(DSRSC)以及兒童焦慮性情緒自評量表(SCARED)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出院后3個月,觀察組患兒的日?;顒?、工作情況、疼痛及外觀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對行行瘢痕攣縮整形修復術的手部燒傷患兒實施整體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兒手部功能,改善其抑郁及焦慮情緒。
【關鍵詞】手部燒傷;瘢痕攣縮;整體護理
兒童手部2~3度燒傷,將會出現瘢痕增生、攣縮等并發癥,影響其手部功能,且手部外觀可對患兒心理及生理健康成長造成一定影響[1],需早期對手部瘢痕攣縮畸形進行有效治療,并在圍術期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取的良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就整體護理在手部燒傷患兒行瘢痕攣縮整形修復術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 130例手部燒傷患兒,均接受燒傷瘢痕整形修復手術處理,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5例。觀察組患兒中,男41例,女24例,年齡5~14歲,平均(7.4±2.6)歲,病程3個月至5年,平均(2.2±1.1)年;指間關節畸形43例,腕關節畸形22例。對照組患兒中,男39例,女26例,年齡4~13歲,平均(7±3)歲,病程4個月至6年,平均(2.7±1.3)年;指間關節畸形41例,腕關節畸形2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患兒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首先充分松解影響手部正常功能的瘢痕組織,恢復各個關節位置,盡量將增生的瘢痕組織徹底切除,但需避免損傷正常皮膚組織。燒傷瘢痕一般只需經松解處理便能復位,無需延長肌膜,但對于線條狀或蹼狀瘢痕需進行“Z”型成形皮瓣修復處理[2],若手指伸肌腱功能喪失但掌指關節正常則可采取關節功能位融合處理。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護理,包括飲食護理、用藥指導、健康指導以及出院后相關注意事項等。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整體護理,具體如下。
1.3.1 術前心理護理 受傷后,家長希望最大限度地恢復患兒手功能及外形,抱有較大希望,護理人員應根據其心理需求以及患兒手部畸形缺損程度,向其詳細解釋,并介紹以往成功案例,使其對手術效果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采取患兒易接受的方式,取得信賴,進而積極配合治療。
1.3.2 術后護理
1.3.2.1 觀察血運 瘢痕松解術后需包扎,血管受牽拉直徑將縮小,血流量減少,包扎過緊易導致局部腫脹加重。因此,術后需對手指端血運進行嚴密觀察,若指端呈青紫色,抬高患側手臂后仍不緩解多為局部包扎過緊表現,需及時向主管醫師匯報進行處理[3]。
1.3.2.2 室溫及體位 術后需將患肢抬高,臥位時保持肘部略高于心臟5~8 cm水平,呈135°姿勢放于枕上,位置過高會影響肢體遠端血液供應及皮瓣成活,位置過低則會影響血液回流,無法減輕水腫。室溫宜控制在20~25 ℃,因寒冷會刺激血管發生痙攣。術后采取臥床方式或在床上活動10 d左右[4],避免過度運動,減少因體位改變而影響血液循環,手部需制動,避免活動導致移植皮片與受區之間的滑動,影響皮片成活。
1.3.3 出院后功能鍛煉 出院后,需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使患指恢復正常功能,避免畸形復發,越早進行功能鍛煉越有利于其功能恢復,指導患兒主動行功能鍛煉,防止關節攣縮、強直,應鼓勵其多玩耍,有必要時可以晚上睡覺時應用彈力服或彈性夾板對抗攣縮,改善手部外觀及功能。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手術前后抑郁焦慮情況及出院后 3個月手功能恢復情況。采用兒童抑郁障礙自評量表(DSRSC)以及兒童焦慮性情緒自評量表(SCARED)對患兒入院時以及治療后2周的抑郁及焦慮情況進行評定,DSRSC總分>15分為存在抑郁癥狀,SCARED總分>23分為存在焦慮癥狀;采用Micgigan手功能評價問卷對患兒出院后3個月手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包括日?;顒?、工作情況、疼痛、外觀4個部分,每項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手功能恢復越好。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前后抑郁及焦慮情況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兒的DSRSC及SCARED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2周,觀察組患兒的DSRSC 及SCARED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手術前后抑郁及焦慮情況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兒手術前后抑郁及焦慮情況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入院時 術后2周 入院時 術后2周SCARED評分 DSRSC評分對照組 65 29±5 21±5 18±5 15±4觀察組 65 29±5 14±4 18±4 7±3 t值 0.217 1.654 0.739 2.336 P值 >0.05?。?.05 ?。?.05 ?。?.05
2.2 手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出院后3個月,觀察組患兒的日?;顒?、工作情況、疼痛及外觀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手功能恢復情況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兒手功能恢復情況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日常活動 工作情況 疼痛 外觀對照組 65 71±13 63±13 51±11 59±21觀察組 65 89±12 72±13 60±12 75±14 t值 2.314 3.116 2.157 3.624 P值 ?。?.05 ?。?.05 ?。?.05?。?.05
手部是人體中最為關鍵的活動功能器官,其處于暴露部位,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在遇到手部燒傷等意外事故時,更易出現手部畸形,進而導致功能喪失,而爪形手是其中的一種主要畸形狀態,表現為拇指內收,掌指關節呈過度背伸狀態,關節囊背側攣縮,甚至可導致關節脫位、粘連以及關節囊破裂,近端指間關節出現屈曲或強直,遠端指間關節背伸,指甲跟暴露、指甲變厚,腕關節多呈屈
曲畸形?;純阂虬l育較快,故燒傷后攣縮畸形將不斷加重,所以要爭取在半年內進行修復手術,予以瘢痕切除,但術前患兒易存在恐懼、自卑以及消極心理,可影響術后恢復,故需予以有效的護理措施[5]。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 2周觀察組患兒的DSRSC及SCARED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在于:通過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幫助患兒正確認識自身處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使其樹立信心,滿足心理需求。同時本研究中,出院后 3個月,觀察組患兒的日常活動、工作情況、疼痛及外觀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是由于整體護理可使手部燒傷的康復護理工作更加有序、規范。
綜上所述,對行行瘢痕攣縮整形修復術的手部燒傷患兒實施整體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兒手部功能,改善其抑郁及焦慮情緒。
參考文獻
[1] 雷芳,唐有玲,陳佩,等.運動療法聯合自制簡易矯形器治療兒童手部燒傷瘢痕攣縮的療效觀察[J].中華燒傷雜志,2014,30(6):477-481.
[2] 郭志謙,陳旭林,高優,等.蝶形皮瓣治療手部蹼狀瘢痕攣縮的臨床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4,25(9):536-537.
[3] 王作書,周忠志,黃新靈,等.兒童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治療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13,22(24):2359-2360.
[4] 胡玲,劉慧芳,陳新,等.手部燒傷瘢痕攣縮畸形整復術后患者的康復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0,25(6):67-69.
[5] 黃桂芳.探討手部燒傷后瘢痕攣縮畸形的整形治療護理[J].醫學信息,2013(28):345-346.
吉林省人民醫院,吉林長春 130021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