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遼寧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撫順管理局,遼寧新賓 113208)
?
果桑扦插嫁接繁殖技術研究
李海燕
(遼寧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撫順管理局,遼寧新賓 113208)
摘要[目的]建立果桑無性繁殖技術體系。[方法]以河北寬選1號為接穗,1年生實生桑為砧木,采用袋接法進行嫁接繁殖,同時,選取幼嫩和半木質化枝條,研究不同基質、不同扦插時間、不同激素種類和濃度、不同光照強度對插穗生長的影響。[結果]袋接法嫁接約30 d接穗的芽萌發,長出新鮮葉片;扦插繁殖最佳時間為每年的春季3、4月和秋季樹液停止流動前,扦插在壤土+細沙混合基質中生長效果良好,可以促進插穗生根。[結論]建立了果桑扦插和嫁接繁殖技術體系,進一步提高了果桑無性繁殖速度,為林業生產提供優良的苗木。
關鍵詞果桑;無性繁殖;再生體系
果桑是以結果為主,果葉兼用桑樹的統稱,具有極其豐富的營養和多種醫療保健功能,且口味鮮美,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1-6]。桑樹的繁殖方法可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2種,有性繁殖又稱實播法,直接播種育成實生苗,無性繁殖用枝條進行壓條、扦插、嫁接或用組織培養法來繁殖苗木,扦插是無性繁殖中最簡便的方法。顧青虹等[7]、倪國孚等[8]、楊今后等[9]應用化學藥劑處理插條,人工控制苗床環境等方法,對桑樹扦插育苗進行了大量研究,促進了桑樹育種工作。但扦插發根受多種因素影響。國內外研究者認為,桑樹扦插生根部位有兩處,即桑芽兩邊、下方(根原基)和傷口(愈傷組織)部分。沈增學等[10]在湖桑硬枝扦插過程中發現,除上述2個部位生根外,尚有皮孔處產生新根,并未提到皮孔與愈傷組織生根的時間差、株生根量的比率和總根量差異。嫁接育苗需要繁育實生苗,同時還存在育苗周期長的缺點,無法滿足當年桑園大面積種植的需要。目前,果桑繁殖方法有組培快繁技術[11]、果桑芽接育苗技術[12]、果桑硬枝扦插技術[13],但果桑育苗技術除常規的嫁接技術外,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存在成活率低、生根率不穩定等問題,無法完全適應實際生產的需要。為了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繁育出較多的果桑優良苗木,滿足市場需求,筆者研究了不同扦插基質、不同扦插時間、不同激素種類和濃度、不同光照條件對桑樹插穗生長的影響,以期為進一步提高桑樹扦插繁殖成活率提供技術和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果桑嫁接接穗來源于河北承德寬選1號果桑品種,以1年生實生桑樹為砧木,于2013年4月初在撫順管理局院內進行嫁接試驗。果桑扦插試驗試材選自撫順管理局院內生長的果桑品種,于2013年11月初和2014年3月初剪取生長旺盛的枝條進行扦插試驗。
1.2試驗方法
1.2.1嫁接試驗。果桑嫁接方法采用袋接法(圖1)進行。嫁接時期是在砧木樹液開始流動、易捏開皮層時。其嫁接步驟:①剪砧木:在砧木根莖部,選擇光滑無側根的部位,剪成45°~60°的斜面。②削接穗:選擇穗條上飽滿的芽做接芽,在接芽的背面下方約1.5 cm處開始,向前斜削一刀,使斜面呈弧形,先端稍帶木質部;第二刀橫削,削去過長部位,保持斜面長3 cm左右,并使先端皮層斜露,但勿與木質部分離;第三刀在側面,第四刀在另一側面,剪去過寬的木質部,使皮層側露,是嫁接愈合成活的關鍵。③插接穗:先用手捏開砧木斜面使皮層與木質部分離成袋狀,選擇與砧木大小相適應的接穗頭,以穗頭斜面對著砧木皮層方向慢慢插入,到插緊為止。做到砧木皮層不插破,穗頭皮層不皺縮,插合部分不沾泥土。④壅土:將2把細泥分別堆放在穗頭與砧木兩側面,雙手用力均勻壓緊,勿碰動接穗頭,再將細松土蓋沒接穗厚約1 cm,呈饅頭狀。接穗嫁接好后,灌水并適當遮陰處理,同時為使接穗盡早發芽,要保持大棚內空氣濕度和溫度。

圖1 果桑袋接法示意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pocket grafting of M.laevigata
于2013年2月從河北購進50個接穗,放于4 ℃冰箱保存。嫁接時間為2013年3月,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嫁接,共嫁接100棵嫁接體,嫁接后進行管護,適時澆水、松土、除草并保證大棚內溫度,約30 d后觀察發現陸續有新的嫁接體發出新芽。在一年內對嫁接桑樹進行了2次調查。
1.2.2扦插試驗。果桑接穗的處理:將2013年2月購買的河北寬選1號接穗放入4 ℃冰箱冷藏,備用。2013年11月初選取接近休眠但尚未完全進入休眠狀態的枝條和2014年3月初選取生長旺盛的枝條為插穗。扦插試驗于上午進行。在果桑品種的母株上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半木質化和未木質化枝條,將枝條剪成10~15 cm的插穗,下切口要削成斜面,切口要求平滑。每根插穗上預留2~3個芽和1~2片葉子,再剪去該葉片1/3~1/2面積的葉片。
2結果與分析
2.1嫁接成活率由表1可知,1年后嫁接體成活率下降,有個別果桑嫁接后30 d能夠長出新芽,進而萌發葉片,但經過一個冬天后出現死亡現象。其原因可能是這些嫁接的苗木是在大棚內用播種的桑樹實生苗為砧木嫁接而成,由于大棚中當年播種的桑樹實生苗砧木為一年生苗木,根系不發達,在第2年嫁接果桑后,由于木質化程度低,在冬季大棚內無供暖設施,大多數會發生凍害,且凍害發生的部位大都在根莖交接處不易被發現,以致于栽植后出現整株死亡的現象;另一方面可能是在嫁接后期管理過程中未及時加強水肥管理,導致嫁接后生長過程中也會出現逐漸死亡現象。嫁接果桑生長情況見圖1。

表1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嫁接成活率
2.2扦插試驗結果
2.2.1扦插時間對果桑插穗生長的影響。穗條采集時間分

圖2 河北寬選1號嫁接苗生長情況Fig.2 Growth situation of Kuanxuan 1 grafting seedlings in Hebei Province
別為2013年11月初、2014年3月初、2014年4月初,穗條采集后即剪成插德,穗長12~15 cm,最長不超過17 cm。留芽3~4個,下端剪口在下芽葉痕下端0.5~1.0 cm處,上剪口在上芽上端1 cm處,剪口平滑,不裂口,不撕皮。15根插穗扎成捆(圖3A),下端條基要平齊。然后將插穗放入生根素溶液中浸泡(圖3B)。將浸泡后的插穗進行扦插,扦插前先將苗床打緊,澆透水,按行距8~10 cm、株距4 cm扦插,扦插時要使插穗葉片與地面成45°傾斜角,以插穗葉片不相互重疊,短莖2/3插入土中,葉柄、芽露出土面為宜,然后用食指或中指沿扦插行周圍的土壓緊,使基質與插穗密接并固定于苗床,每行40個插穗。

注:A.15根插穗扎成捆,B.浸泡插穗。Note:A.15 cutting seedlings were made into a bundle;B.Soaking cutting.圖3 插穗苗Fig.3 Cutting seedlings
由表2可知,2013年11月初,扦插的插穗雖然已有腋芽萌動和葉片萌發,但萌發數量很少(圖4),其原因可能是11月生長在大棚內的果桑已接近休眠,此時進行扦插繁殖,最初生長狀態較好,但由于冬季大棚內無供暖設施,棚內溫度與室外相近,以及冬季疏于對扦插苗的管理,可能會導致部分果桑扦插未能成活。雖然2013年11月初扦插的插穗成活率很低,但成活的28株果桑已經正常生根,且根系生長旺盛(圖4B),葉片萌發正常。2014年3月初,扦插的果桑最初生長表現正常,約30 d后發現個別插穗梢部開始出現萎蔫現象,而有的插穗芽部位開始逐漸膨大,顏色仍為綠色,生長較旺盛(圖4C),但此時插穗尚未生根。2014年4月初扦插的果桑,扦插后正常管理,每天按時適量澆水,生長狀況暫時較正常,未出現死亡現象(圖4D)。

表2 不同扦插時間的果桑插穗生長情況

注:A.2013年11月初,B.2013年扦插生根,C.2014年3月初,D.2014年4月初。Note:A.Early Nov. 2013,B.Cutting in 2013, C.Early Mar.2014,D. Early Apr.2014.圖4 不同扦插時期扦插后的果桑生長狀況Fig.4 Growth situation of M.laevigata in different cutting periods
2.2.2不同扦插基質對果桑插穗生長的影響。將插穗分別扦插在2種不同基質中,扦插后分別在3~5月進行調查,生長成活情況見表3。由表3可知,無論是2013年11月初扦插的果桑,還是2014年3月初扦插的果桑,在棚內原土扦插的果桑生長情況均不如壤土和細沙混合基質的果桑生長效果好(圖5),且生根情況有明顯的區別。

表3 不同扦插基質對插穗成活的影響
注:2013年11月扦插450棵,2014年3月扦插590棵。
Note:450 seedlings were cut on November 2013;590 seedlings were cut on March 2014.

注:A.壤土+細沙;B.棚內原土。Note:A.Loam + silver sand;B.Loam in greenhouse.圖5 不同扦插基質對插穗生長的影響Fig.5 Effects of cutting substrates on the growth of cutting shoot
2.2.3不同激素種類和濃度對果桑插穗生長的影響。2014年3月初和4月初剪取果桑枝條,將枝條剪成15 cm左右的插穗,分別用50、100 mg/L的NAA和1 500倍液和2 000倍稀釋液的生根粉ABT分別處理插穗,浸泡時間分別為15、30 min,然后取出進行扦插,扦插后觀察插穗的生長情況。
采用單一的生長素進行浸泡插穗,無論時間長短,對插穗的生長狀況無差別(圖6A、B),對插穗根部的生長也無明顯影響,其原因可能是扦插后的時間較短,雖然插穗腋芽已長出新葉片,但根部并未長出新根(圖6C)。

注:A. NAA; B. ABT; C. 插穗成活未生根。Note: A. NAA; B. ABT; C. Survived cutting shoot without roots. 圖6 不同激素種類和濃度對插穗生長的影響Fig.6 Effects of hormone type and concentration on the growth of cutting shoot
2.2.4不同光照條件對果桑插穗生長的影響。于2014年3月初選取生長健壯的果桑枝條,剪成15 cm左右的插穗,進行扦插試驗。扦插后對插穗采取正常自然光照和遮陰處理,觀察光照強度對果桑插穗生長的影響。
在插穗生長過程中發現,自然光照條件扦插的插穗在最初生長過程中雖然易受直射光的影響,導致少數幼嫩插穗梢部失水萎蔫,但大部分生長較為正常(圖7A);而扦插后經過遮陰處理的插穗,由于溫濕度保持較好,在遮陰情況下插穗生長較好(圖7B),但遮陰處理20 d后去除遮陰網,幾天后發現遮陰條件下生長正常的插穗逐漸出現葉片枯萎、插穗失水嚴重,繼而逐漸死亡的現象(圖7C)。其原因可能是插穗一直處于遮陰狀態,保濕保溫效果較好,但不易通風,除去遮陰網后,插穗接受直射光的照射,溫度驟然升高,以及在去除遮陰網后的水肥管理等原因,可能會導致插穗后期生長停滯、萎蔫直至死亡。

注:A.遮陰;B.自然光;C.去網插穗生長情況。Note: A.Shading; B.Natural illumination; c. Growth situation after moving the shade. 圖7 不同光照條件對插穗生長的影響Fig. 7 Cutting shoots under different lighting conditions
3結論
該研究選取河北寬選1號接穗,采用袋接法以1年生實生桑做砧木進行嫁接;同時選取2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的果桑枝條做插穗進行扦插繁殖。探討了不同扦插時期、不同激素和生根粉處理、不同光照條件和不同基質對果桑插穗生長的影響,為果桑通過無性繁殖獲得苗木奠定了基礎。
(1)袋接法是果桑嫁接常用的一種方法,以寬選1號為接穗,1年生實生桑做砧木,嫁接后約30 d接穗上的芽萌發,長出新鮮葉片,在嫁接成活后進行水肥管理次年即可開花結果。
(2)在2013年11月初、2014年3月初、2014年4月初進行取材,2013年11月初,扦插的插穗雖已有腋芽萌動和葉片萌發,成活率很低,但成活的28株果桑已經正常生根,且根系生長旺盛。2014年3月初、4月初扦插的果桑最初生長正常,約30 d后發現個別插穗梢部開始出現萎蔫現象,而有的插穗芽部位開始逐漸膨大,顏色仍是綠色,生長旺盛,但插穗尚未生根。
(3)選擇大棚內原土、壤土+細沙混合對果桑插穗進行基質試驗,將插穗分別扦插在2種不同基質中,結果表明,無論是2013年11月初扦插的果桑,還是2014年3月初扦插的果桑,在棚內原土扦插的果桑生長情況均不如壤土+細沙混合基質的果桑生長效果好。
(4)選擇NAA和生根粉ABT 2種促生根激素,研究不同激素種類和濃度對果桑插穗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選擇單一生長素進行浸泡插穗,無論時間長短,插穗的生長狀況無差別,對插穗根部的生長也無明顯差異,果桑品種扦插生根需要較長時間,其原因可能是生長素和生根粉的濃度低或扦插后調查的時間較短,雖然插穗腋芽已經長出新葉,但根部位并未長出新根。
(5)于2014年3月初選取生長健壯的果桑枝條,通過光照和遮陰處理進行扦插試驗,結果表明,插穗經遮陰處理后初期生長較好,但去除遮陰網后插穗逐漸出現葉片枯萎、插穗失水嚴重,繼而逐漸死亡的現象。因此,在采取遮陰措施后,應加強通風處理,保持溫濕度,加強后期管理才能提高插穗成活率。
參考文獻
[1] MACHII H,KOYAMA A,YAMANOUCHI H.Mulberry breeding,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Japan[M]//SANCHEZ M D.Mulberry for animal production. Rome,Italy:FAO Anim Pro Health Pap,2002.
[2] 何雪梅,廖森泰.桑樹資源綜合利用進展及開發對策[J].蠶業科學,2005,31(1):4-7.
[3] DATTA R K.Mulberry cultivation and utilisation in India[M]//Mulberry for animal production.FAO,Rome:Animal Production Officer Animal Production and Health,2002.
[4] 李東升,張和禹.桑樹種與品種分類學研究進展[J].中國蠶業,2003(8):15-17.
[5] SANCHEZ M D.World 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ulberry and its potential for animal feeding[M]//Mulberry for animal production conference.FAO,Rome:Animal Production Officer Animal Production and Health,2002.
[6] 潘一樂.我國桑種質資源及桑育種研究的概況和進展[J].江蘇蠶業,1995(1):6-8.
[7] 顧青虹,倪國孚,陳愛玉.關于胡桑扦插繁殖的研究Ⅱ.焦糠營養缽扦插桑苗試驗[J].蠶業科學,1983,9(2):71-73.
[8] 倪國孚,陳愛玉.關于湖桑扦插繁殖的研究Ⅲ.吲哚丁酸快浸法的扦插發根試驗[J].蠶業科學,1984,10(2):63-66.
[9] 楊今后.楊新華.影響桑樹扦插發根的若干內在因子及發根促進劑處理的效果[J].蠶業科學,1983,9(3):127-133.
[10] 沈增學,楊慧蓮.湖桑扦插皮孔根的形成及其誘導研究[J].蠶業科學,1994(1):7-9.
[11] 張建華,管幫富.果桑的組培快繁技術初探[J].蠶桑茶葉通訊,2003(3):35-36.
[12] 嚴寬后.果桑芽接技術[J].西北園藝,2003(2):22.
[13] 李康和,王仕玉,張樸剛.果桑硬枝扦插試驗[J].云南農業,2008(3):29-30.
基金項目林業公益性行業項目“遼寧省宜林地營林決策平臺構建及示范”(201304216)。
作者簡介李海燕(1975- ),女,遼寧新賓人,工程師,從事林業生產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30
中圖分類號S 60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16-186-04
Research on the Propagation Technique ofMoruslaevigataGrafting and Cutting
LI Hai-yan
(Fushun Management Bureau of Liaoning Laotudingz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Xinbin, Liaoning 113208)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vegetative propagation system of Morus laevigata. [Method] With Hebei Kuanxuan 1 as the scion, 1-year non-grafted mulberry tree was used as the stock. Pocket grafting method was used for grafting propagation. At the same time, young and tender branches and half lignification branches were selected.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cutting growth were researched under different cutting time, hormone type and concentration and illumination time. [Result] After pocket grafting for about one month, bud germination?of the scion could be seen, as well as a few of fresh leaves. The optimal time for cutting propagation was March, April, and autumn before the sap flow in every year. M. laevigata on the mixed substrate of loam and silver sand showed good growth effects, and promoted the cottage rooting. [Conclusion] Propagation technique of M. laevigata grafting and cutting is established, which enhances the vegetative propagation speed of M. laevigata, which provides high-quality seedlings for forestry production.
Key wordsMorus laevigata; Vegetative propagation; Regener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