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清
摘 要:從準確、有條理的語言表達,培養教師自身的語言文字敏感性,為學生打開豐富的語言感知空間,創設學生口語表達的良好情境氛圍四方面,研究如何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夯實他們的語用根基。
關鍵詞:學生;語言表達;現象策略;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1-0089-01
國民語言表達能力低下是當前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2011版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要提升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關鍵因素還在于語文教師。這是時代對教師的呼喚,也是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而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則需要一線教師真正從課堂入手,著眼于學生語用能力培養,心無旁騖,多措并舉,夯實語用根基。
一、準確、有條理的語言表達
語言表達不僅是為了傳遞信息,實現交流,更能展現國民的素質與修養。一次電視里正播放著一則新聞,主持人就某個民生話題采訪一位部門負責人。這位負責人在短短一兩分鐘時間的介紹里一連用上了8個“然后”。無獨有偶,在另一個采訪節目中,一位目擊者在還原事件現場時也是“然后”不斷。要描述一個場景或介紹某種現象,在語句的承接處除了可以使用“然后”,還可以用上“緊接著、隨后、接著、后來、最后”等詞語加以關聯,如此一來,同樣的話語不但不會讓聽者感覺單調乏味,反而會增加幾分生動,表達則會更清晰,更具邏輯性。語言表達中用詞要準確,避免重復;表達要有條理,能恰當使用語序詞。這些基本表達方法,沒有那么深奧,人人都應該掌握??墒菫槭裁丛谌粘I钪校珪B牭竭@種“然后”那種“然后”呢?透過這些“然后”現象,細細思量,背后的原因大多有這幾種:其一,從沒有接受過表達方法的指導,缺乏正確的認知。其二,對語言表達的要求和方法有所了解,但語言表達能力缺失,缺乏豐富的詞匯量,缺少整體的語言組織能力。其三,在書面表達時也能夠基本做到準確通順,但是欠缺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口語表達缺乏臨場感和應變力。而在這三點上,語文教師都承擔著不可回避的重要責任。
二、培養教師自身的語言文字敏感性
著眼語言文字的運用,則必然要培養教師自身的語言文字敏感性。語文教師要能夠準確地在學生的課堂發言或書面作業中發現表達中的問題或疏漏,并能夠及時進行點撥和指導。要善于準確解讀教材文本,能夠透過平實普通的文字發現蘊藏其中的文字奧秘和表達密碼,帶給學生多維的語言文字體驗,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自我的文字敏感性。如《陳毅探母》一課中,“一進家門,陳毅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本渥又杏谩耙弧汀币贿B寫出陳毅的四個動作,表現了陳毅對母親的著急與擔心。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讓學生從這些平常的字詞中發現其中的語言特點,在朗讀中體會動作描寫的準確。而教師要達成這種文字的敏感性,是離不開自身的理論學習與豐富閱讀的。
三、為學生打開豐富的語言感知空間
著眼語言文字的運用,教師必須要為學生打開豐富的語言感知空間。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不是孤立地模式化存在,也不是某種可供直接套用的公式形態,語用能力的形成與學生豐富的閱讀體驗是緊密關聯的。脫離了閱讀體驗談語用能力培養,無異于緣木求魚。而語文教師則更需要為學生打開那一扇通往語言世界的大門,引領學生走進閱讀的一方天地,如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文中蕭紅獨特的“兒童化語言”是一大特色,教學中教師可抓住“祖父……我就……”“……愿意……就……”的句式讓學生來感受作者的自由與快樂,從而體會文字背后蘊藉的濃厚祖孫之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就是一扇窗,是學生透過其中窺探見精彩的閱讀世界的重要幫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讓學生閱讀中感受文字的獨特魅力,并能夠主動參與到閱讀中去,由一及百、由一課到一書,讓學生會讀、樂讀、愛讀,善于在文字的徜徉中積累語言、內化情感、啟迪思考。
四、創設學生口語表達的良好情境氛圍
著眼語言文字的運用,莫忽視創設學生口語表達的良好情境氛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不僅僅局限于書面語言的表達,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在當下則更具有現實意義。用足上好語文課堂中的口語交際課是基本保障,還需要將語文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相結合,借助多彩的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人際交流場景。在教學中要能夠借助具體的課文內容加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學習過《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可以讓學生運用上文中的語句來進行現場導游,向游客們介紹這兩棵樟樹;學習過《埃及的金字塔》,讓學生模擬紀錄片解說,給視頻配音;學習過《沉香救母》,讓學生來講講這個故事。這樣,以任務驅動訓練,用評價滋養能力,讓學生在運用中培養,在實踐中提升,能實現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共舞齊飛。
五、結束語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逐步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和表達習慣,給語言表達規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要適應這種新常態,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和語文素養,語文教師責無旁貸,任重道遠。語言表達是一種能力,是需要教師有目的、有意識、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和訓練的。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中的每篇課文,讓學生在語言感知中發現表達的美與丑,在語言的運用中逐步掌握表達的易與難,不斷形成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成軍.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淺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06).
[2]黃真金.新課程背景下漢語口語交際教學問題的思考[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