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也是實現事中事后有效監管的前提條件。棉花加工企業信用監管的核心在于提高棉花加工企業的誠信意識,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營造自覺守信的社會大環境。“寬進嚴管”之后,棉花流通市場準入門檻大幅度降低,對棉花加工企業微觀活動的干預大幅度減少,更多的棉花加工企業有機會公平參與競爭,但也可能導致部分棉花加工企業“帶病”入市,不正當競爭行為相應增多。如果對失信者缺乏相應的懲戒措施,失信收益大于失信成本,相反,守信者卻因經營成本過高而遭受經濟損失,那么,就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對棉花加工企業信用監管造成極大的阻礙。
加強棉花加工企業信用監管,要廣泛征集棉花加工企業信用信息,建立科學的棉花加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并對失信棉花加工企業進行聯合懲戒,給棉花加工企業經濟和名譽的雙重處罰。不僅要公開披露棉花加工企業失信信息,通過影響棉花加工企業名譽或限制企業相關行為來督促企業自覺守信,還要加大對棉花加工企業違法失信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企業的違法失信成本,增加監管的威懾力,形成對棉花加工企業企業有效的約束和監督,倒逼企業嚴格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