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林
2016年國際賽事風起云涌,幾乎一個接一個。6月,歐洲杯開賽,8月里約奧運會緊鑼密鼓,還不包括網球四大滿貫、高爾夫大滿貫、F1各分站賽等。世界各國的紡織服裝公司自然不甘寂寞,紛紛為賽事推出新品并聲稱進行著各種測試。其中之一是服裝設計和近年流行的風洞檢測,以此為各類賽季做準備。
紡織服裝業有一種說法,誰預測到未來誰就抓住了契機。戶外運動裝已成為全球紡織業中增長速度最快的領域之一,用于高性能服裝的高科技面料需求量大增。服裝不僅是地位和品味的象征,同時,其功能、精細度和面料也依據某些標準,具有目的性。據權威統計顯示,2017年全球運動裝對經濟的貢獻將達到1650億美元。紐約華盛頓NPD集團首席行業分析專員馬歇爾·科恩認為:”全世界運動裝產業正在快速增長,其銷售量的增長超過了服裝產業的整體增長。運動服舒適而多元,同時時尚新潮,深受消費者青睞。”該產業市場份額的增長又得益于潮流的標新立異。
品質優異逐漸讓位于性能優異
若要順應顧客需求和社會發展,材料科技必不可少。它要求設計和開發團隊處于常年研發狀態,以此創造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并預測未來的需求。如今,國外發達國家的技術性產品往往要求終身質保,因此研發團隊全力而為,使產品更加優質耐用。為確保產品的舒適和功能,他們為服裝和材料設定嚴格的質量把關項目,同時也頻繁進行開發測試。
以一家美國紡織企業珍珠泉公司(Pearl Izumi) 為例,他們以高性能產品研發為主。該公司運用高科技布料來增強戶外愛好者體驗。其中可用于運動服的技術還包括:紗線技術、材質技術以及織造技術。逐漸形成如下趨勢。
趨勢之一:著眼于紗線材料的選擇
紗線品質的選擇對新型運動裝布料的開發至關重要。在生產加工階段,紗線會對服裝材料的縫合、視覺和質感產生直接的影響,而這些都必須在考慮范圍之內。開發團隊所選擇紗線,要求達到競爭對手所不能企及的性能標準,實現特定的審美目標。紗線的優化可提高布料的吸濕速干性、透氣性、保暖性和防水性。2016年歐洲杯球員所穿賽裝設計十分精巧,其紗線本身即可提高布料散熱性并能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并實現康復。
趨勢之二:關注新型布料特性
纖維織物具有可縫合性,并且具有良好的抗皺性,只有具備這些特性才可于生產優等服裝。一般而言,在保持舒適的前提下,服裝的拉伸度為20%-40%;若低于20%,則會影響人體的舒展運動。其原因是,纖維布料伸展性適當能提高穿作的舒適度,這樣,戶外愛好者們就能集中于運動,不為衣服不適而煩惱。其次,目前西方發達國家把重點放在了對所有彈性纖維布料進行拉伸性和恢復性測試上,以確保布料的伸展性。
趨勢之三:看好新型吸水功能
織物結構能夠加速或減緩轉移布料間的水分,這已成為一種新的要求。人體通過出汗來調節體溫,以適應外界。體溫越高,出汗越多。人體通過汗水的蒸發冷卻釋放體熱,保持體溫平衡。若布料進一步優化,服裝設計也得到改善,人體就能調節體溫和汗量,促使活動正常進行。現在的功能性紗線選擇是以增強布料的吸濕排汗為主要標準,也就是透過布料將汗液從皮膚轉移至外部的功能。由于橫截面中纖紗線數量較多,芯紗表面積更大,布料的表面積也相應增大,也就更容易蒸發汗液。除了采用功能性紗線,國外一些研發機構根據汗液滲透原理,把重點研發目標放在了采用雙層結構的織物吸濕排汗上。吸汗性較弱的內層可使汗液脫離皮膚,進入吸收性較強的一層織物,以此加速汗液的蒸發。
對成品布料的進一步加工和處理為衣物提供防護,使其免受惡劣天氣和環境的影響。在任何天氣情況下,服裝都能遮風擋雨,同時保持戶外愛好者的舒適度。
趨勢之四:合作研發共結碩果
打造防水,防風,透氣等高性能多功能布料,并非一家所能企及,因此合作成為了西方紡織服裝研發的另一趨勢。為在高海拔地區惡劣的環境中保持透氣清爽,在低海拔地區防風防雨,為戶外運動愛好者提供防護,國際開發商幾乎達成共識,要變競爭為合作。例如:層壓布料的成分選擇是以活動地點的特定天氣狀況為基礎,但對寒冷干燥地區而言,應選擇防水,保暖,透氣且防風的布料。而若氣候潮濕,衣物必須壓膠,雙倍防水。若要將多種功能糅合為一體,一家公司很難完成,因此合作才是共贏的最好方式。
越來越多的戶外運動愛好者為自身的安全考慮。除了選擇亮色以外,還要求特殊的科技手段,既能相互辨認,又能增多增強防護。亮色能提高騎行者和跑步者的辨識度,使其在光線昏暗處更感安全。其中帶有熒光綠系列的紡織品日趨受到消費者的追捧。他們在布料可見性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比如:反光技術、發光技術、絲印夜光技術、隔膜功能及印花技術等等,這些昔日只在印刷工業才應用的技術紛紛應用到戶外運動裝研發上。而其中,發光技術的靈感最初來自于頭燈。為了使布料能達到特定的發光量,滿足發光強度要求,研發公司往往要對其反光布料都進行測試,以確保騎行者和跑步者能在100米以外能清晰看到。而這些功能也非一家公司所能完成。
保持可持久性發展
國際紡織服裝的研發的另一大趨勢是,保持可持久發展。帶有可持久特征的產品往往已成為許多戶外運動裝產業的第一選擇。美國戶外裝產業協會(OIA)與可持續服裝聯盟(SAC)聯合提出,戶外運動服裝制造應規范化和透明化,并首次開創性提出評估標準化,可供品牌商、零售商和各種規模的機構在持久發展中各個階段進行測評,進而評估其對環境、社會、勞動力的影響,發現自身需要改進的領域;SAC認為,戶外運動裝的核心驅動力應該是順應人體需要,多功能化。他們還認為:“消費者越來越意識到,產品或公司的持久發展狀況是重中之重,而要想取得進步,創新產品的全局觀首當其沖。”
實現持久發展,有多種選擇,比如采用生物衍生紗線、可再生紗線或選擇更輕盈,更耐用的纖維材料。許多國際企業為長遠起見,也已采取減少布料化學成分的措施,比如使用不含碳氟化合物的防水劑、使染色工序更高效等。
世界上對飲用水造成污染最多的行業是農業,其次就是紡織服裝業。為此,許多大品牌商正減少水染色和無水染色。除此之外,西方更多品牌商正通過防臭紗線和處理來減少衣物的清洗次數,進而減少用水量。同時,也有品牌商通過減少包裝來降低浪費量。據估計,位于美國加州一家運動服開發公司通過縮小衣袋節省并減少廢物3萬磅。當然,現在的研發已今非昔比,它必須與環保連體,與品牌共生,與時代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