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衛
煙臺市萊山有線電視管理處,山東煙臺 264003
移動媒體技術的社會影響與應用價值分析
王守衛
煙臺市萊山有線電視管理處,山東煙臺 264003
文章主要針對移動媒體技術的社會影響與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首先,介紹了現今移動媒體技術的發展和現狀,隨后,針對移動媒體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做了簡要的分析,最后,針對移動媒體技術對社會的應用價值做了分析和闡述。
移動媒體技術;社會影響;應用價值;分析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我國的移動媒體技術發展迅速并漸漸成為一種重要的主流媒體,為我國在信息傳播和溝通方面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從傳統信件、報紙到電視、廣播到移動手機媒體、移動網絡、多媒體信息、即時郵件、信息等,信息的高速傳輸和傳播讓人們完全融入了這樣快節奏的高效率生活。本文就此簡要分析移動媒體技術的社會影響與應用價值。
移動媒體技術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是移動通信技術。從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到第三代,從基本的語音通話到高帶寬、高數據傳輸的寬帶網絡多媒體服務,都給我國的信息技術帶來了很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內容正是形成移動媒體的組成部分以及初步架構。第三代,也就是3G技術令手機增加了全球漫游的功能,并且可以實現對數據的高速率傳輸,讓大眾媒體業務變得更加多樣化以及豐富。在3G時代,移動手機用戶早已不滿足于目標對目標的信息傳送和接收方式。而是變成了大眾共同對信息的發布和傳播,讓所有的移動網絡使用人都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和評論員。可以對媒體網絡中廣闊、繁多的信息進行接收和篩選,或者評論,讓手機用戶在特性上就發生了巨大的質變。而這樣的變化為手機媒體化帶來了非常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和空間,更多的移動用戶接受了3G、接受了成型的移動媒體。具體表現出來的發展速度可以從2010年和2016年移動網民用戶的數據變化上看見,在2010年,移動網民用戶在我國有2.77億人。2015年,移動網民用戶在我國有5.93億人,增長了將近3個億的移動網民。在移動媒體技術方面,也增添了許多受人們歡迎的娛樂項目。如在移動互聯網基礎之上的各種學習類、生活類的手機App、手機游戲等。可以滿足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時候對手機需求的所有需要。
2.1對社會信息獲取和交流方面的影響
移動媒體技術作為一種高效并實時進行數據傳輸的方法,做到了快速對信息進行傳播、傳播范圍廣泛、幾乎不受限制等幾個方面。在讓人們的信息在最快的時間內傳送到世界各地之外。還因為是數字化的傳播,在信息的更新速度方面也得到了質的飛躍,且更新需要的成本也比較少。這樣的特點使得新聞在進行傳輸的時候大大的保證了它的實效性,甚至這樣的實時數據傳輸可以讓用戶在數據還未傳送完畢之前就可以提前進行信息的閱讀和觀看。在移動網絡中,也漸漸開始使用。經過了3G的時代,漸漸進入4G時代的今天,手機作為接受和傳送各種信息的信息終端,它的媒體化也正式讓人們在生活中可以達到在隨時隨地和目的對象進行交流,以及對視頻、音樂、文件等多種形式的信息進行接收使用。在便利了生活和工作的同時,讓交流變得更加簡潔和輕便。
2.2社會新聞和信息可以進行動態傳播,促進了大眾傳播業的發展和變革
移動媒體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影響最明顯的就是在大眾傳播業方面,社會新聞以及信息的動態傳播。這種不限時間、不限地點、不限設備終端的傳播方式給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人們可以通過任何一種聯網終端設備隨時對正在發生的、剛發現的新聞和消息進行接收和評價,甚至可以利用移動設備對自己身邊所發生的事件進行實況轉播,讓大部分的人都看到。而在日益變化的現代社會中,這樣的媒體媒介的功能變化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和沖擊是非常大的。包括新聞的產生方式都不再和過去相同,過去的新聞幾乎都是人們被動接受,是已定的事實,是權威平臺發布的。現今人們接受到的新聞有一部分是由權威平臺發布的,另一部分是由大眾制造發布的,還有一部分是虛假炒作的。這樣的新聞產生方法和傳播方式也為傳統媒體帶來了挑戰和改革。由于移動媒體技術對紙質媒體的影響,導致一些期刊也針對人們對移動媒體的喜愛開發了手機新聞報或手機刊報之類的閱讀平臺。并且手機媒體可以被人們隨身攜帶,因此在優勢方面,人們可以在得到新聞信息的第一時間進行互動、并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在危機傳播技術方面,過去的危機傳播都是通過手機短息或者廣播電臺等方式,但是移動媒體技術的出現讓危機傳播的傳播終端變得更加多樣化,也更加有時效性了。
3.1移動媒體技術對社會管理和溝通方面的應用價值
移動媒體技術在社會管理和溝通方面的應用價值也是非常顯而易見的。利用移動媒體技術提高對社會公共信息的傳播有效性,通常表現在發生重大事故和災害預警等方面。在災害預警方面,最早出現在2004年,利用手機短信和各種媒體廣播提醒人們對流感以及相應的呼吸道疾病進行預防。在四川的多次地震后,也利用了移動媒體技術對災情進行跟蹤實時報道、對災后重建進行了宣傳。災情發生后,在仍有遭遇險情的人沒有被找到的時候,利用了移動媒體技術開發了“手機尋親”等功能,讓尋親者能夠通過互聯網和手機隨時掌控尋人信息的變化和進展。
3.2移動媒體技術對政府公共話語平臺建設的應用價值
一個國家,公民應該有參與和了解政治的權利。建設政府的公共話語平臺首先必須了解這個平臺的受眾對象,平臺主要是對社會人民群眾而開放。讓人們可以在平臺上進行交流和評論,在此期間也會有其他的公民參與進來。平臺上面應該設置專門的國外資訊和國內資訊板塊,讓公民能夠得到最權威的、新鮮的資訊消息,也讓公民能夠積極參與到政治時事中,拉近公民和政府的關系。同樣,在政府下發或即將下發一個新政策之前,也可以利用該平臺設置投票環節,進行民意調查。
但是在以往傳統的媒體技術中,這樣快捷的公共話語平臺很少。由于媒體資源的缺乏,傳統媒體一般都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帶寬、報刊版面、發行量等等,而且發布的消息的差異性都比較明顯。移動媒體技術的產生,為國家發布資訊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媒體資源漸漸不受限制,平臺取代了傳統的廣播頻道。
如在過去幾年的全國兩會中就曾開通了央視手機網互動平臺很少,除此之外,手機新華網、搜狐網等多個網站平臺都設置了相應的投票和互動板塊。比如《兩會問題調查》《給報告打分》等,參與人數高達數十萬人。在2016年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始之前,移動網絡、新媒體網絡上也提前將會議的日程安排進行公布,讓群眾能夠對當日會議安排清晰明了。另外,在日常的政府工作中,也有建立了交流溝通平臺的案例,如北京鐵路中院開通的廉政短信平臺等。同時,各大政府工作部門在如今熱門的微博、微信等互動平臺上都設置有公眾號,所有的民眾都可以直接和該政府部門公眾號直接對話,或者在其發布的消息下進行交流和評論。
在移動媒體技術出現后,人們的生活漸漸被新時代的信息接收方式而改變。在新聞和信息的接受和傳送方面,群眾除了能夠接受信息之外,還能夠主動的發布信息,擁有了較強的自主性。在國家政治方面,群眾利用移動媒體技術參與到了政治討論中,增強了對社會的責任感。同時也在推動民主進程的時候強化了自身的社交網絡。因此,移動媒體技術是社會進步和發展不可缺少的技術方法,相信這種技術在未來還會不斷更新和精進。
[1]王艷.移動媒體技術的社會影響及應用價值研究[J].創新科技,2013(7):100-101.
[2]胡敏.流媒體技術在網絡中的應用與發展探究[J].電子測試,2014(3):131-132.
[3]楊曉白,杰夫·桑德曼.移動終端媒體實踐的九個關鍵課題(下)——移動媒體新聞、技術和商業模式討論[J].青年記者,2014(25):87-88.
[4]吳雯.新移動媒體時代的消費社會[J].新聞研究導刊,2014(16):50.
G2
A
2096-0360(2016)17-0111-02
王守衛,記者,研究方向為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