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寧,童梅玲,王 晶,吳廣強,吳興香,王禹曈,薛子穎
?
·調查研究·
醫教結合模式下普及眼保健知識對兒童視覺發育的影響
魏寧1,童梅玲1,王晶2,吳廣強1,吳興香1,王禹曈1,薛子穎1
1Department of Children Healthcare, Nanjing Maternity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4, Jiangsu Province, China;2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4, Jiangsu Province, China
Correspondence to:Mei-Ling Tong. Department of Children Healthcare, Nanjing Maternity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4, Jiangsu Province, China. meilingtong111@126.com
Received:2016-04-05Accepted:2016-07-01
?AIM:To study the Influence and outcomes of eye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aching for the visu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under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METHODS:The children(5-6 years old)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6 kindergartens in Nanjing,3 in Yuhua District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 other 3 in Jianye District as the control group.A one-year follow-up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 of visual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rate of low vision, rate of referral caused by refractive abnormality, rate of astigmatism, the average of the equivalent spherical lens and the rate of lacking physiological hypermetropia,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hildren.
?RESULTS: One school year later,the rate of low vision, rate of referral caused by refractive abnormality and the rate of astigmatism,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nder the mode of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education”, which were also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experiment(P<0.05). The average of the equivalent spherical lens of experimental group increased and the rate of lacking physiological hypermetropi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with those before experiment(P<0.05).
?CONCLUSION:Using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education” eye health care model,is good for children’s visual development,so as to reduce the rate of low vision and delay the occurrence of myopia.
Citation:Wei N, Tong ML, Wang J,etal. Influence of eye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aching for the visu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under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education”.GuojiYankeZazhi(IntEyeSci) 2016;16(8):1531-1533
摘要
目的:在幼兒園中應用醫教結合模式普及兒童眼保健知識,研究該模式對兒童視覺發育的影響并評價其效果。
方法:在南京市雨花區隨機抽取3所幼兒園大班兒童(5~6歲)作為試驗組,應用醫教結合模式普及兒童眼保健知識;另在南京市建鄴區隨機抽取3所幼兒園大班兒童(5~6歲)為對照組。兩組進行為期一學年的對照研究,分析試驗組與對照組兒童的視力低常率、屈光偏離轉診率、散光患病率、等效球鏡度數均值、生理性遠視不足比率等指標有無差異。
結果:一學年后,醫教結合模式下的試驗組兒童視力低常率、屈光偏離轉診率、散光患病率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試驗前比較亦有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兒童等效球鏡均值增加,生理性遠視不足比率降低,與試驗前及對照組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應用醫教結合模式普及兒童眼保健知識對于促進兒童視覺的正常發育,降低視力不良發生率,延緩近視發生有著積極意義。
關鍵詞:視力;醫教結合;兒童眼保健
引用:魏寧,童梅玲,王晶,等.醫教結合模式下普及眼保健知識對兒童視覺發育的影響.國際眼科雜志2016;16(8):1531-1533
0引言
視力不良又稱為視力低常,指對數視力表檢查裸眼視力低于5.0[1]。視力不良已成為嚴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的社會公共問題[2],中國近視發病率較高,尤其是近年來學齡前兒童近視發病率明顯增高,而學齡前兒童視力的下降與學齡期兒童視力的下降有密切關系[3]。面對學齡前兒童的視力不良問題呈現發病率逐年上升和近視發病年齡逐漸提前的趨勢,如何預防和降低兒童近視等視力不良成為目前醫學界和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既往研究多關注學齡期兒童和青少年視力問題的預防及應對策略,對于學齡前兒童的眼保健知識普及教育較少[4-5]、方式單一,多局限于篩查,因此探索一種適合學齡前兒童眼保健知識普及的模式非常有必要,對于促進兒童視力發育,預防視力不良的發生,改善近視低齡化局面和降低近視發病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將通過醫教結合模式普及兒童眼保健知識,從改變兒童的自身用眼行為和習慣著手,來改善和促進兒童視覺發育,預防近視。本文評估醫教結合模式對兒童視覺發育的影響和效果,以便為學齡前兒童眼保健工作提供有效方法。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于2014-06在南京市雨花區隨機抽取3所幼兒園大班兒童(5~6歲)作為試驗組,另在南京市建鄴區隨機抽取3所幼兒園大班兒童(5~6歲)為對照組。剔除有眼病、轉學、生病或其他因素缺課超過1mo者、失訪者,一學年后獲得完整資料的試驗組249人,對照組296人。入選時檢驗試驗組、對照組兒童生活教學區域的經濟與環境差異、兒童年齡構成(試驗組5.61±0.33歲,對照組5.67±0.32歲)、性別構成、視力、屈光值、生長發育水平等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對試驗組兒童進行為期一學年的醫教結合模式普及眼保健知識,對照組只開展幼兒園常規課程教育。
1.2.1建立兒童視力發育檔案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在大班入學時、畢業時進行檢查并建立檔案:(1)視力檢查:標準對數視力表法。以5分記錄法記錄兒童被檢眼所能辨認的最小行視標視力值。由專職人員測量,要求環境安靜,兒童配合。(2)屈光篩查:應用Welch Suresight視力篩查儀進行雙眼小瞳狀態屈光度測量,記錄眼球鏡度數(DS)、柱鏡度數(DC)。由眼科護士測量,要求半暗環境,兒童配合,可信度≥6次。
1.2.2試驗組實施醫教結合干預模式該模式主要依托醫生和老師參與編制的《視力保健教學活動》教材,由醫生指導和規范化培訓幼兒園老師,傳授教師眼保健知識與基本技能,再由幼兒園老師實施教學。醫方制定兒童眼保健課程的教學計劃,制作眼球模型、玩具眼鏡、放大鏡等教具,每年兩次入園篩查兒童視力與屈光發育;監測兒童視力發育狀況和評估效果。教方安排教學內容共計34課時,理論課程26課時,實踐課程8課時,并安排主題活動3次。整個課程教育強調兒童為主體,家長、教師及園方的通力配合。內容涵蓋了兒童眼部結構、視力發育特點、視力不良預防、日常護眼行為、眼意外傷害防治等常識。
評定標準:比較一學年后,試驗組與對照組兒童、試驗組兒童干預前后視覺發育水平有無差異,評定指標如下:(1)視力低常率:視力低常指雙眼中至少有一只眼裸眼遠視力<5.0[1]。(2)屈光偏離轉診率:Welch Suresight屈光篩查數值當球鏡>+3.00DS或<0.00DS或柱鏡絕對值度數>1.00DC均需轉診。(3)散光患病率:柱鏡絕對值度數>1.00DC為散光。(4)生理遠視儲備不足比率: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兒童視力低常率比較 %
注:試驗組:進行為期一學年的醫教結合模式普及眼保健知識;對照組:只開展幼兒園常規課程教育。

表2 試驗組與對照組兒童屈光偏離轉診率比較 %
注:試驗組:進行為期一學年的醫教結合模式普及眼保健知識;對照組:只開展幼兒園常規課程教育。

表3 試驗組與對照組兒童散光患病率比較 %
注:試驗組:進行為期一學年的醫教結合模式普及眼保健知識;對照組:只開展幼兒園常規課程教育。
設定等效球鏡值≤0.75為生理遠視儲備不足。等值球鏡度數(SE)=球鏡度數(DS)+1/2柱鏡度數(DC)。
統計學分析:用EpiData軟件建立數據庫,經核查無誤后,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不同樣本均值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同一樣本干預前后的均值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兒童視力低常率的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兒童在大班開學時視力低常率無統計學意義,一學年后兩組均有下降趨勢,但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一學年后對照組兒童視力低常率高于試驗組兒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兒童屈光狀況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兒童屈光偏離轉診率和散光患病率在開學時均無統計學意義,一學年后自身前后比較均有上升趨勢,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一學年后,試驗組兒童屈光偏離轉診率和散光患病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兒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2.3兩組兒童等效球鏡均值與生理性遠視儲備不足率的比較一學年前,兩組等效球鏡值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一學年后,兩組等效球鏡值采用配對t檢驗,試驗組兒童等效球鏡值較干預前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經過一學年醫教結合模式干預,生理遠視儲備不足比率降低,而對照組則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一學年后試驗組的生理遠視儲備不足比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5。

表4 試驗組與對照組等效球鏡值的比較 ±s,D
注:試驗組:進行為期一學年的醫教結合模式普及眼保健知識;對照組:只開展幼兒園常規課程教育。

表5 試驗組與對照組生理遠視儲備不足比率的比較 %
注:試驗組:進行為期一學年的醫教結合模式普及眼保健知識;對照組:只開展幼兒園常規課程教育。
3討論
視覺是人類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8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由視覺系統接受、處理和感知的[6]。Berardi 等[7]研究證實出生后視覺發育存在敏感期,在此期間兒童視覺系統存在發育可逆性[8]和治療的時限性,易受諸多不良因素影響[9-10],如不正確的用眼習慣、照明不良、用眼衛生知識缺乏、早產、飲食不當及遺傳因素等,若能及早發現并排除這些干擾因素,可避免形成永久性視力不良。學齡前期極易形成視力不良,也是糾正視力不良的關鍵時期。近年來,兒童視力不良的發病年齡提前、患病率居高不下,教育部和衛生部2000年調查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近視眼患病率為2%~6%,4~6歲兒童視力異常發生率為12.5%~25%。兒童視力不良不僅影響學習,而且可導致情緒和行為問題,已經不單是一個醫學問題,更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因此探討如何保護學齡前兒童視力,減少或延緩視力不良的發生發展,對其今后的生活和學習至關重要,而良好的預防措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目前國內研究關于指導兒童保護視力,預防視力不良的方法和形式主要是通過一些宣傳手冊、科普講座或是就診時醫生對家長的宣教,其對象主要是家長或撫養人,真正作為行為主體的兒童本身受教育很少,即使有也是主要針對中小學生相對較大的兒童進行的[11-12]。兒童在此過程中主體角色的缺失,使其很難去付諸實際行動或不能持之以恒地做好愛眼護眼的自我管理。本研究建立的醫教結合模式,采用適宜的、低成本、高效的常規技術和工作模式定期服務[4],兒童、家長及學校較為容易接受。通過醫生和教師參與編制教材,把兒童眼保健知識融入到幼兒園的健康教育課程中,針對兒童用眼特點,遵循視力發育規律,讓每個兒童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了解和掌握正確的眼保健知識,及時糾正不健康用眼行為,建立良好的用眼習慣,做好弱視和近視的預防,在國內屬于首次探索。
本試驗研究顯示,大班開學初試驗組和對照組兒童的視力低常率、屈光偏離轉診率、散光患病率、等效球鏡均值、生理性遠視儲備不足比率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而試驗組經過一學年醫教結合模式普及兒童眼保健知識干預后則凸顯出差異。視力不良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13],生理性視力不良是由于視覺功能發育沒有完全成熟引起的,病理性視力不良與環境和遺傳因素有關。兩組兒童視力低常率在一學年后均有下降,表明兒童視力發育是逐步發育成熟的過程,生理性原因導致的視力不良發生比率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這與兒童整體發育是一致的。但是一學年后試驗組兒童視力低常率從31.7%降至23.7%,明顯低于對照組兒童(P<0.05),試驗組屈光偏離轉診率(11.2%)和散光患病率(10.0%)明顯低于對照組兒童的19.3%和17.9%(P<0.05),表明醫教結合模式的干預對于降低病理性視力不良發生率,促進視力提高是有幫助的。學齡前兒童屈光狀態以生理性遠視為主,在眼球發育過程中,主要是由于眼軸的不斷增長,屈光狀態從遠視向正視化方向發展,如果其屈光狀態過早地正視化,有可能會發生近視眼,研究發現近50a來中國學生的正視率明顯下降,近視率明顯上升[14]。本研究經醫教結合模式干預一學年后,試驗組的等效球鏡值均值為1.27±0.50D,對照組等效球鏡值均值為1.20±0.62D,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試驗組兒童的生理性遠視儲備增加,而一定數值的生理性遠視度數可以減慢正視化進程,從而延緩近視發生。因此應用醫教結合模式普及兒童眼保健知識對于控制學齡前兒童視力不良發生率、降低屈光偏離轉診率、保持生理性遠視儲備和延緩近視發生有著有利作用。這與張海林等[11]、杜倩等[15]報告的學齡前兒童眼保健采用醫院、幼兒園、家庭一體化模式對學齡前兒童視力健康水平有著積極影響結論一致。
本研究建立的醫教結合模式普及兒童眼保健知識,采取醫教緊密結合,強調衛生、教育、家庭等多方面參與,實施分級預警、預報,完善屈光不正及弱視篩查和轉診、個體化診療和重點干預。該模式既節約了社會和家庭對于治療近視等視力不良兒童的后期經濟花費,又對于促進學齡前兒童視力健康發育、降低視力不良發病率、延緩近視低齡化發生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
參考文獻
1石淑華.兒童保健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42-2492王金堂.我國學生視力低下防治現狀.中國學校衛生2001;2(5):471-472
3姬荷.1993-2004年我國部分地區學齡前兒童及小學一年級學生視力狀況分析.眼科新進展2006;26(11):853-855
4董益萍,沙吉達,朱劍鋒,等.上海市社區學齡前兒童初級眼保健模式探討.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1):29-33
5梁淑貞,郭建玲,余鳳慈,等.學齡前兒童眼保健模式探討.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4):5598-5599
6李麗紅,李娜,康映紅,等.健康教育在幼兒園兒童眼病篩查中的作用.中國婦幼保健2012;27(7):978-979
7 Berardi N,Pizzorusso T,Maffei L.Critical periods during sensory development.CurrOpinNeurobiol2000;10(1):138-145
8童梅玲.兒童早期視力篩查的意義及方法.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20(6):482-484
9吳廣強,童梅玲,魏寧,等.學齡前兒童視力發育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國際眼科雜志2013;13(12) :2495-2498
10孫卓,王瑞珊,中小學生視力低下的影響因素調查.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7;21(2):70
11張海林,嚴柳青,黃惠萍,等.三位一體眼保健模式對學齡前兒童視力健康水平的影響.中國學校衛生 2011;32(6):689-690
12李麗紅,李娜,趙軍陽,等.兒童眼保健與臨床相結合的實踐與思考.云南醫藥2012;33(3):305-307
13李玲,張志輝,曲榮,等.合肥市區4~6歲學齡前兒童視力不良狀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13;34(7):883-884
14麥錦城,曾陽發,郭仰峰.廣州市5~17歲兒童視力不良篩查與屈光檢查結果比較.中國學校衛生2016 ;37(2):178-183
15杜倩,杜琛.醫院、幼兒園、家庭一體化模式在學齡前兒童眼保健中的效果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0):5199-5200
基金項目:南京市衛生局醫學科技發展項目(No.YKK14125)
作者單位:1(210004)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2(210004)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南京醫科大學
作者簡介:魏寧,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兒童眼保健。
通訊作者:童梅玲,碩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科主任,研究方向:兒童眼保健.meilingtong111@126.com
收稿日期:2016-04-05 修回日期: 2016-07-01
Foundation item: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ing Project of Nanjing Public Health Bureau(No.YKK14125)
DOI:10.3980/j.issn.1672-5123.2016.8.34
?KEYWORDS:visual acuity;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education; children’s eye care
Influence of eye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aching for the visu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under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education”
Ning Wei1, Mei-Ling Tong1, Jing Wang2, Guang-Qiang Wu1, Xing-Xiang Wu1, Yu-Tong Wang1, Zi-Ying Xue1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