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維制藥:環保發展讓我們走得更遠

山東魯維制藥有限公司馮帥總經理


高質量可以讓企業走得更快,而環保發展才會讓企業走得更遠,這在山東魯維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維制藥”)已成為全員共識。
魯維制藥位于淄博市淄川區黌山統籌示范區內,占地面積200余畝,是山東省唯一具有自營進出口權的維生素C(原料藥)生產企業,是目前行業內較具規模的生產企業之一。
今年兩會召開,環保問題再次引發了強烈關注,環保企業更是自動加碼,嚴格落實清潔生產。我國作為維生素C生產大國,擁有全球90%的產能。環保趨緊態勢下,維生素C生產企業在技術創新、生產工藝和設備改造上也加大環保力度。
魯維制藥更是堅信,未來,實現創新發展、減能增效、綠色環保,創造產品的差異化才是企業綠色健康發展的必然之路。
魯維制藥經營業績一直位居維生素C行業前列,90%的產品銷往美國、歐盟、日本等126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擁有6個工廠,產業關聯緊密,資源互為補充,經過不斷完善和延伸產品鏈,逐步發展成為集葡萄糖、山梨醇、原料藥、衍生品一體的具有綜合生產能力的企業。
公司始終堅持環保優先的理念,環保思維不僅帶來了顯著效益,還加快了企業的轉型步伐。為獲得全球VC市場更多的主動權和話語權,魯維制藥順勢而為,主動研發新產品,拉伸產業鏈。
魯維制藥采用了現代化管理模式,視產品質量為生存發展之根本。先后通過了藥品GMP、ISO900質量體系、ISO2200食品藥品安全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ISO18000職業健康安全體系、HACCP食品質量安全體系、全球BRC、ETI社會責任體系等認證。產品質量均達到中國、美國、英國、歐盟等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藥典標準,公司現為中國醫保進出口商會常務理事單位、山東省飼料行業協會理事單位。
如果說政策和環保要求為魯維制藥的維生素產業升級起到了關鍵的導向作用,那么產品和技術創新則對其產業轉型具有保駕護航的重要意義。
魯維制藥始終視科技創新為動力,充分聚合科研力量,強化技術攻關,促進產品研發,先后組建了省級維生素C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實現了“產、學、研”的有機統一,是山東省級高新技術企業。
強化技術投入和創新,不僅僅囿于維生素C產品研發,加大環保投入也是魯維制藥發展的重要一環。
今年3月,魯維制藥投資6000萬元的秸稈發電及污水處理綜合利用技術與集成工藝獲淄博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為了實現中水回用和廢物利用,公司去年投資建設了4個直徑10米、高23米的厭氧反應器,形成了“廢水——沼氣——發電——活性污泥”循環經濟鏈條,年增效益1000萬元。
這僅是魯維制藥強化環保發展的舉措之一。多年來,魯維制藥一直致力于推動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能源對生產經營全過程實施低碳節能工程,采用自動化、信息技術化技術進行科學的能源管理。
2013年公司投資近億元建成了多功能污水處理廠,采用雙膜法工藝處理回用污染水,日處理廢水16000立方米,其中回收利用11000立方米,回收利用率達近70%。剩余污水處理達標后排入城市污水廠。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企業用水成本和廢水排放量。
魯維制藥的積極環保措施,成效顯著。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各反應系統中產生的污泥,經過專業的污泥檢測后發現,其不含重金屬、毒害有機物等有害成分,且有機質含量、氮磷鉀等元素比例均比較協調,達到了制作有機肥的標準。在此基礎上,2014年魯維制藥與相關生物科技開發公司進行合作,研究開發有機肥生產工藝,現已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高濃度廢水經過厭氧處理后,有機物經過一系列生化反應,最終轉化為沼氣。沼氣是一種可再生的能源氣體,可廣泛應用于燃燒發電、燃燒供熱、提純生產天燃氣等。
魯維制藥在對沼氣的利用上,先后嘗試沼氣發電、制蒸汽、合作回收制天燃氣等。2015年,魯維制藥與國內具有成熟經驗的公司進行合作,投資3000余萬元新上沼氣回收壓縮存貯及制作天燃氣的設備。真正做到了變廢為寶、綜合利用、降低污染,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廢水--廢渣--生物有機肥料(沼氣回收利用)--部分中水回用”的循環產業鏈,有力的保護和改善了周圍環境。
2016年公司響應政府綠動力提升計劃,投資3800萬元對電廠進行了超低排放改造,提前兩年完成中央下達的超低排放目標。
此外,公司始終兼承創業財富奉獻社會的使命,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支持公益事業,努力創造和諧的公共關系,以實際行動踐行企業責任和義務。
多年來,公司先后捐助慈善基金6000萬,2011年至今累計社會各項捐助3000萬,發放村民及學生補貼2000萬。公司董事長馮衍明被評委“山東省慈善大使”。
展望未來,魯維制藥將一如既往的重視環保建設,持續加大環保投入,重視超低排放和循環經濟發展,將環保工作貫徹到底,爭取取得更優異的成效,也將一如既往的秉承“客戶至上、質量第一、誠信為先”的理念,以建設“百年品牌、行業典范”為目標,為實現與客戶的雙贏合作,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