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張 威
?
專題·首都特色【東城】
工資協商讓工會建設駛向快行道
——和平里街道興化社區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紀實
□ 本刊記者 張威
和平里街道興化社區共有116家單位,職工人數287人。具有小公司多,私營個體商戶多,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雖然這些企業和職工都能參加工會的活動,但一提到工資協商,有些老板就強烈反對,認為沒必要,認為干涉太多。針對這種情況,聯合工會工作人員深入調研,積極宣傳,組織企業主和職工代表學習工會下發的《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指導手冊》,請指導老師來社區講解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的相關知識。這些舉措打開了老板們的心結,提高了他們對工資集體協商意義的認識。
“集體協商還真不是走形式,而是有關法規和政策對企業的重要措施,也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老板們也意識到,協商不只是為了給工人漲工資,它既維護職工的權益,也能維護企業的利益,雙贏才是集體協商的真正目的。形成共識后,工作好開展多了。聯合工會聯系實際,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請職工方和企業方都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判。
社區內,中小企業多的,工作人員就上門服務,為企業提供相關政策信息,提供適合企業實際的職工教育宣傳材料,積極與老板溝通感情,共同分析確定協商重點。這樣一來,老板的消極情緒打消了,職工們的積極性更高了。
“但如何找準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的切入點,這是社區工會要解決的難題之一。”為此,聯合工會制訂了實施方案,理順了三和步驟,推動著工作順利開展。協商雙方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協商效果。因此,工會工作人員邊征求企業行政方和職工方的意見和建議,就協商內容、參加人員的范圍等與雙方溝通,邊在上級工會的指導幫助下,理清區域協商的程序。
興化社區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實施方案,是嚴格按照實在、實用、實效的原則制定的,職工方的協商代表是由職代會選舉產生的。聯合工會代表職工向所屬企業提出要約,確定協商時間和地點。協商內容囊括了區域最低工資標準、崗位最低工資、工資加班基數、工資增長幅度、職工休假、福利待遇等。“工會為咱考慮的可是真細致,我們想到的,工會想到了,我們沒想到的,工會也為我們想到了。”一位職工說。
在社區聯合工會組織召開的協商會上,雙方代表就協商的主要內容進行了深入討論和商議。既然工資協商的重點是餐飲行業的工資水平以及區域內企業有代表性崗位的工資,與會代表們就圍繞著《集體合同》、《工資專項協議》、《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協議》文本草案進行認真討論和審議。結果是全票通過了三項協議書文本。最后由恒鑫華泰科技公司作為區域企業代表,簽訂了協議文本。
如今,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已經成了工會溝通企業和職工的最佳平臺。不僅職工越來越離不開工會,企業方和工會的關系也越走越近。一旦企業老板們開始支持工會的工作,基層工會駛向健康發展的快行道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兒。企業高興,職工高興,工會工作者自然更高興。
近日,東城區總工會在東城工人文化宮開展了為期兩天的勞模關愛服務活動。在東城區體質測試和職工心理體驗中心工作人員指導下,在職勞模們通過肺活量測試儀、平衡測試儀等設備,科學分析后得出了與本人年齡相應的數據。
經統計分析,全區在職勞模體質良好率達到80%以上,而心理壓力普遍過大,壓力度均在70以上。

隨著3家民辦教育學校集體合同的簽訂,東城區民辦教育的集體協商工作實現了零的突破。據了解,東城區共有民辦教育學校219家,教職工1770多人。一個民辦教育聯合會覆蓋143家學校,680多人。由于行業內單位較多,各單位的經營狀況不同,因此,在年度工資增長幅度、職工定時體檢等方面難以確定統一的行業標準。
經過反復溝通協商,北京市東城區韋博語言培訓學校、北京市東城區美克培訓學校和北京市東城區現代遠程教育培訓中心3家學校已于近期簽訂了集體合同、工資專項合同和女職工專項合同。
特約欄目主持 曹建華
專題·首都特色【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