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龍山分公司 湖南龍山 416800)
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運用
陳超
(國網湖南省電力公司龍山分公司 湖南龍山 4168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對電氣工程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電氣工程中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優勢,之后以實際工程為案例,對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以供參考。
電氣自動化技術;電氣工程;應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自動化技術也在不斷發展與完善。當前,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
2.1 技術結構較簡單,操作便利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電力應用范圍與程度也在逐漸增大,傳統電力系統結構問題不斷顯露,為了從本質上改善、優化電力系統結構主要功能,電氣自動化技術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針對此,必須不斷強化對電氣自動化技術結構的優化力度,并且還要不斷提升電力整體應用水平。此外,基于電氣自動化整體性特征,其結構較為簡單,操作人員在進行相關操作時也較為便利,以促進我國電氣工程的持續發展。
2.2 結構性能良好
相比于傳統的電氣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結構性能較為完善,電氣設備也較為健全,技術應用較全面。基于我國當前電氣應用發展情況可知,傳統電氣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與進度需求,并且也無法適應不斷更新的社會環境,其電氣系統結構也無法滿足電氣設備發展需求,這就要求不斷優化電氣技術結構,并且還要健全電氣設備,進而從本質上推動我國電氣工程的持續發展。
2.3 系統的適應性強
通常情況下,電氣自動化技術系統具有較強的適用性,操作方式也相對較多,與傳統自動化技術不同,電氣自動化技術能夠使用大多數人群共同操作。同時,操作內容也較為簡單,但操作效果較高,能夠很好的適應電氣工程發展需求與趨勢。此外,電氣自動化技術自身具備的系統適應能力也能夠有效提升電氣技術結構整體效率,從而推動我國電氣工程的進步與發展。
3.1 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網調度中的應用
(1)實時監控電網運行情況,最大限度的確保其電網調度運行安全。但要想實現此目標,需安排專業人員對監控范圍內的電壓、潮流、周波以及負荷等進行實時監控并記錄,然后將其與正常的壓力值、負荷量、潮流量等進行比對,可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排除不安全隱患。同時,還需仔細觀測設備中的水指標與熱指標,當指標不滿足相關規定時,必須及時調整,確保區域范圍內用戶能夠正常用電、用水、用氣。
(2)對電網運行進行經濟調度。在完成電網運行實時監控操作之后,還需要采用自動化方式對電網運行進行合理的經濟調度,以最大限度的節約能源,降低損耗,從而在促進電氣工程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多供電目的。
(3)當事故發生之后,可對電網進行良好的分析與處理。電網運行涉及到多個方面的內容,當其出現故障或異常運行時,如果不能盡快進行處理或者發現事故源頭所在,極有可能對整個設備的運作和人身財產安全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通過運用并不斷增強電網調度自動化技術,可在監控電網運行情況的基礎上,自動排查故障,為事故處理與解決提供有力依據。近年來,隨著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該項技術也將能夠對已經發生的事故進行及時自動處理,減少事故的危害性。
3.2 電氣自動化技術在發電場中的應用
對于電氣自動化技術在發電場中的應用,主要包含水電廠與火電廠中的應用。其中,水電站自動化可分為單機自動化、公共設備自動化、全場自動化等多種形式。通過調速器、水輪機、電機控制系統等的使用,可大幅提升水電廠的自動化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水電廠的運行效率與安全性。此外,對于電氣自動化技術在火電廠中的應用,可對相關信息與數據進行更好的處理與保存,并且還具備設備自動檢測與管理等方面的功能。而這些自動化的實現得益于計算機監視技術,數據分析系統與多重控制系統的共同協作與運用。
3.3 電氣自動化技術在變電站中的應用
在變電站中合理應用電氣自動化技術,能夠代替大多數人工操作步驟,大大提升了變電站工作效率,并且還可有效減少人工操作導致的誤差。同時,變電站管理人員還能夠通過電氣自動化技術對變電站作業進行實時監控,從而及時發展變電站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采取適宜的措施解決,以確保變電站運行安全性與穩定性。
近年來,隨著電氣自動化技術的迅速發展,其已經在變電站工作流程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加快了變電站管理速度與效率。此外,要想在變電站中更加成熟的應用電氣自動化技術,還需對該項技術的開發與研究投入高度的關注,并且還要積極、合理解決電氣自動化技術在變電站應用過程中存在的諸多技術問題,為變電站運行穩定性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3.4 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配電系統中的應用
配電自動化技術是一套綜合信息管理系統,不僅包含計算機技術、現代控制基礎,還涉及數據的保存與傳送。通過配電自動化技術的運用,可為電能質量提供堅實的保障,從而有效提高供電的可靠性,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我國,配電自動化主要采用三種基本功能模式,即分層管理、集中管理、獨立管理,后兩種模式將主站與子站通過網絡進行連接,進而形成一個較為統一的配電自動化系統。但是客觀看來,我國的配電自動化技術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光纖通信,人工智能等實用性技術已經能夠較為成熟的運用與配電自動化技術中去。我國在進一步發展配電自動化技術時,應該積極借鑒外國的先進經驗,不斷進行突破與創新。
4.1 電氣自動化系統應用概況
某火電廠總共安裝了5臺發電機,其中#1、#3、#5機位12MW機組,#4機容量為15MW。同時,該火電廠配備了6臺主變壓器與1臺高壓備用變壓器,其中出現電壓有三種電壓等級,即為10kV母線東西兩段、35kV母線南北兩段和110kV母線一段,這三種電壓等級均能夠通過聯絡變壓器與母聯開關相互連接。此外,該火電廠發電機出線電壓為6kV,高壓廠用電經電抗器來源于發電機端,5臺機電氣部分在主控制室控制,各臺機分設汽機和鍋爐控制室,通過指揮信號以及電話聯絡。
4.2 改造內容
該火電廠整個系統終期規模全長電氣系統為:110kV、35kV、10kV線路。同時,5套發電機變壓器組、各發變組單元配套的6kV廠用電系統、勵磁系統等。整個系統間隔層裝置超過120個,本期工程包括1#發電機;1B、5B(聯絡變)兩臺主變壓器,1#機廠用電系統,間隔層共計30個裝置,通過光纖自愈環網聯網實現智能化的管理。圖1為全廠電氣保護系統構成圖。

圖1 全廠電氣保護系統構成圖
4.3 改造效果
改造之后的所有系統均能夠實現微機化,取消了原先所有的保護屏、控制臺(68面臺),更新為18面微機保護測控屏與計算機工作站,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進行雙向通信、資源共享,并充分考慮了電氣運行人員的工作習慣,取消硬手操,實現軟手操,便于其全面、高效地管理電氣設備,降低誤操作和事故幾率,提高安全運行水平和自動化水平。此外,主控室的有效空間擴大,使得布局顯得更加的合理,為該電廠的管理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綜上所述,對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進行深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現代電氣工程施工企業,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必須緊密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并且還要充分意識到電氣工程中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應用水平,為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提供保障。
[1]崔森.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運用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4(03):46.
[2]黃亦東.關于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運用的探討[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20):317.
[3]賈登舟.分析電氣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運用[J].青年與社會,2014(08):268.
TM76
A
1004-7344(2016)12-0102-02
2016-3-25
陳超(1964-),男,助理工程師,大專,主要從事電氣工程自動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