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穩善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管理中心 安徽合肥 230023)
對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監督管理的研究
惠穩善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管理中心 安徽合肥 230023)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化,建筑項目呈現規模化發展態勢,越來越多的建筑工程出現在城市各個角落。施工現場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場所,涉及內容較多,具有一定復雜性、綜合性,決定其具有存在一定危險性。安全質量監督管理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兼顧了施工安全與施工質量雙重目標,對建筑領域現代化建設及發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對建筑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管理現狀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監督管理建議及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監督管理
近年來,面對與日俱增的城市人口與緊張的土地資源,大中型、特大型住宅小區成為城市的主要標志之一。施工與科學技術的深度結合,出現越來越多的新工藝、新設備,但是受到工程量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施工過程中潛在很多危險,如火災、觸電及機械傷害等,如果忽視對施工現場的管理,極有可能對施工人員人身安全構成威脅,且違背了建筑領域人性化發展目標。因此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安全質量監督管理是建筑領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供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筑工程作為一項綜合性、復雜性工程,建設工期相對較長,且涉及的施工原料、機械設備數量較大。因此重視安全質量監督和管理非常必要。尤其是越來越多的高層、超高層建筑拔地而起,存在很多交叉作業,直接增加了施工管理工作難度,需要更加完善的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給予支持。當前,很多施工企業在施工中,并未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開展工作,存在一定盲目性,造成財產、生命存在危險性,且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工程施工現場安全不盡人意,圖1建筑行業在全世界職業傷害中的占比情況,可見建筑行業危險性非常巨大。該項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圖1 建筑行業在全世界職業傷害中的占比
一方面,施工企業重視度不夠。一些施工企業管理者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在工程施工之前,并未對施工人員進行嚴格的安全培訓,且沒有制定具體的施工執行方案,難以為實踐工作提供制度依據。綜合來看,施工隊伍整體素質并不高,且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違規操作現象普遍存在,埋下了安全隱患,不利于監督管理工作順利開展[1]。
另一方面,監管工作落實不到位。現階段,相關部門主要受政府的委托,對施工項目進行安全質量檢查,集中在主體結構、地基基礎等方面。由于缺少對部門的準確定位,在實踐中,工作人員對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監管落實不到位,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給施工企業違規操作留下了可乘之機。圖2為安全質量監管缺失產生的影響。

圖2 安全質量監管缺失后果
建筑行業施工具有一定危險性,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在建筑領域規模化發展趨勢下,工程安全質量事故時常發生,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及發展。雖然,我國已經制定并實行了相關標準,且加大了對市場準入的控制,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基于此,筆者認為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在施工現場落實安全質量監督和管理工作:
2.1 建立安全生產管理平臺,豐富監督方式
施工企業作為工程施工管理主體,應明確自身職責,樹立正確管理理念,嚴格落實安全管理制度,針對現場施工,有必要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并安排經驗豐富、管理能力較強的人員任職。同時積極實施責任制,將各項責任落實到崗位與員工身上,促使管理人員在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并進行調整和改善,為項目施工構建良好、安全的施工環境。除此之外,針對工程項目進行組織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各項影響因素,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預測,從技術與管理層面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此來避免或者消除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上提高工程施工安全性。
具體工作中,應采取豐富監督方式,如對結構施工等重點環節應采取樣板引路的方式,提高施工質量;針對鋼筋安裝、節能及防水都能夠工作,應加大對關鍵部位的而監督和抽查;落實質量驗收“十條紅線”,對存在開裂、滲漏的工程,不予以驗收;引進先進檢測設備,對建筑材料進行監督和抽查,嚴厲查處違規行為。
2.2 完善有關制度,重視機械設備管理
制度作為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監督和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制度完善與否對監管工作將會產生深遠影響。因此企業應結合工程項目特點,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制定事故檔案。總包、分包單位應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培訓,認真落實技術交底,確保施工人員通過考核后,持證上崗,從根本上違規操作行為的出現[2]。在實踐管理工作中,針對“三類人員”不到位等現象,應按照規定進行處分,如果出現重大傷亡事故的企業,應對其進行降低資質等級處理,增加施工企業違規操作成本,逐漸引導施工企業管理者樹立正確的安全質量監管意識,不斷提高項目施工質量。
2.3 健全市場機制,規范企業行為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不斷發展,很多企業開始參與建筑行業競爭,為行業注入了很多新鮮血液,但是由于資質不夠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監督工作并不樂觀。單純某一主體遠遠不夠,因此政府要發揮自身宏觀調控作用,協調多方主體力量,形成合力,提高監督和管理有效性。如針對施工企業應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基本原則,采取相應的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從根本上提高企業安全質量監管水平;勘查、設計單位也應積極參與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在施工圖紙上標記出施工難點,提醒施工人員注意安全,從源頭上將安全質量意識內化到施工人員思想、觀念當中。重視對建筑市場監督和檢查,促使各方主體能夠將安全質量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嚴厲打擊違法施工、違法發包、轉包及分包等行為,從根本上杜絕一切引發安全隱患的事件。同時,還應加大對合同及用工的管理力度,執行施工合同備案,采取制度措施,嚴格控制工程款、民工工資支付等,營造良好的建筑發展環境[3]。
2.4 認真落實監管工作,積極排查安全隱患
建筑項目施工之前,應對工程相關負責人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和教育,從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與技能層面上增強負責人的責任感及工作能力,促使其能夠嚴格按照監管制度開展工作,并在工作中,發現制度存在的不合理之處,不斷完善和改進,形成立體化、系統化機制,對施工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能夠做出應急反應,確保施工人員人身安全,保障施工現場各項交叉工作能夠有序進行,從而建設符合標準的建筑工程,為城市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對于安全質量事故的管理,我們要堅持預防為主,嚴格監控方案編審、論證等各項工作,針對重大隱患,應對其進行記錄,并及時跟蹤和銷案,不留下任何監管盲點。不僅如此,還應整合國家、省市級力量,建立標準化示范工地,為其他施工企業樹立良好的榜樣。針對違章作業的施工現場,要強化轉向管理,執行節假日暗訪制度,督促管理人員不要存在僥幸心理。
根據上文所述,施工現場安全與否作為衡量施工企業的重要標準之一,只有確保施工現場安全,才能夠逐漸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長足發展。因此施工企業管理者要明確認識到加強對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監管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嚴格遵循制度規范,落實相關標準,努力完善有關管理制度,促進工程施工朝著規范化、制度化方向發展。同時政府相關部門要從宏觀層面上給予一定支持,整頓監理市場,強化安全質量工作,不斷提高施工企業安全質量監管水平,實現安全生產目標,從而促進我國建筑行業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1]余遠志.對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監督管理的研究[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6):408.
[2]孟維東.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5(33):383.
[3]童勇江,徐馬林,陳琦.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監督新模式實踐探討[J].工程質量,2015(11):4~6+10.
TU714
A
1004-7344(2016)12-0018-02
201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