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濱
(北海市防護林場)
北海地區紅樹植物拉關木的引種效果調查研究
李濱
(北海市防護林場)
我國在1999年從墨西哥引進拉關木,在海南成功種植后逐步引進到廣東、廣西等地區,經過長期的種植培育,拉關木在我國沿海地區長勢較好。拉關木的種子千粒重量為450g左右,種植發芽率達到90%以上,在近年的種植中我們也能知道拉關木的抗寒性能與白骨壤相當,僅次于秋茄,并且拉關木的抗鹽性能比本地樹種要好,在北海地區的造林中具有一定的優勢。
紅樹植物;拉關木;引種效果
廣西北海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瀕臨北部灣,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區,常年平均溫度為22.9℃,沿岸的灘涂地等適合紅樹的生長。拉關木原產于美洲的東岸以及非洲西岸的灘涂地帶,21世紀初引入到海南,現今已成功引入到廣東、福建等地區,長勢較好。
我國的拉關木引自墨西哥的拉巴斯市,位于北緯24°30′,年平均溫度為24℃,其緯度要比我國的海南、廣東、廣西等地區高。但是拉巴斯市的極端低溫要比以上該地區溫度高出不少,同時該地區海水鹽都為30~60‰,也要較上述地區的鹽度高。

表1 拉關木原產地及引種地對比表
海南東寨港是最早引進拉關木的地區,該地區位于海南東北部,屬于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年均溫度為23.5℃,極端低溫為2.8℃,年均降水為1676mm,雨季為每年的5~10月,該地區由于有3條淡水河注入海中,鹽度變化較大,從5~33‰,屬于典型的潮灘鹽土。
廣西北海地區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溫度為22.9℃,極端低溫為2℃,年均降水為1670mm,氣候與海南東寨港氣候類似,且鹽度變化為18~30‰,海灣處的潮汐比較緩和,河流入海的泥沙等沉積條件較好,灘涂的土壤適合紅樹林的生長發育。
拉關木是1999年自墨西哥引進的,選擇成熟母樹上的拉關木果實進行采摘,經過我國海關檢疫后進行育苗。最初,在海南東寨港保護區進行栽種,當拉關木苗高至1.2~1.8m時進行栽種。1999年引進栽培,2002年開花結果,在2003年采種育苗,次年推廣至其他的省份,然后拉關木的種植范圍從廣東、福建等地逐漸擴大,逐漸引進到廣西北海地區。本文主要是對拉關木的引種效果進行分析研究,對拉關木的發芽、苗木生長、抗逆性以及試驗造林等進行研究,進而對引種效果做出評價。
3.1 拉關木特征及物候期分析
拉關木屬于喬木,成熟期樹木高達10m,存在指狀的呼吸根,拉關木莖干呈灰綠色,單葉對生且全緣,形狀為長橢圓形,葉長6~11cm、寬1.5~5cm;雌雄同株或異株,果實形狀為卵形,2cm長,幼果為灰綠色,成熟后果皮呈現出黃色。我們對北海地區拉關木進行了3年的物候觀測,其中:花期為2~9月,盛花期為4~5月,其余月份偶爾開花;拉關木的果實成熟期為7~11月,盛果期為8~9月,11月僅有少量成熟。圖1為北海地區拉關木物候圖。
3.2 拉關木果實及苗期成長分析
拉關木的果實成熟后,未離開母體即發芽,在果皮變成黃色后能夠自然掉落。每千粒拉關木果實重量為450g左右,發芽率能夠達到90%以上。拉關木的隱胎生果實不適宜貯藏,所以種子在采集后要及時進行催芽,在胚根達到一定長度后可以插播與營養袋中,或在苗床上進行培育拉關木幼苗長至8cm左右移植到營養袋中。北海地區拉關木幼苗生長2個月后平均苗高為30cm、地徑0.4cm,6個月后平均苗高達到63cm、地徑為1.4cm。拉關木幼苗在營養袋中生長大約3個月后少部分樹根會穿出營養袋,在半年后,大部分樹苗的根穿出營養袋。

圖1
3.3 拉關木林分生長分析
作為引種地的拉巴斯市,拉關木一般樹高為8~10m,雨量較充沛的馬薩特蘭市拉關木樹高能夠達到10~15m。拉關木的樹干比較直并且分枝少,一般生長在海邊泥質的灘涂地帶,海水鹽度在45‰左右。灘涂地帶土壤的肥力一般時,海水鹽度20‰,10年齡的拉關木一般樹高在9m左右,地徑為20cm,平均胸徑為10cm,光照條件較好時母樹的結果量比較大。北海地區拉關木樹林中,林下有許多8cm左右的當年生小拉關木樹苗,2年生的樹苗比較少見,并且林下會有少量的桐花樹小苗等,長勢比較差。在拉關木樹林的邊緣區域,光照比較充足,林緣地帶會有大量的當年生或2年生小苗,且長勢不錯,拉關木樹林的郁閉度一般都在0.9以上。
3.4 拉關木生態適應性分析
(1)抗寒性能;廣西北海地區最冷月的平均氣溫一般在15℃左右,極端低溫為2℃。在我國自然分布最北的紅樹樹種為秋茄(福建福鼎N27°20′),而拉關木最北種植地區為福建莆田(N25°24′),秋茄的抗寒性能要優于拉關木。在2008年我國南方地區出現寒災后,北海地區部分的海桑樹被凍死,紅海欖、木欖等小樹苗出現凍死現象,成年植株也出現了落葉、開花少等現象,白骨壤、桐花樹等受低溫影響較低。但是,北海地區的拉關木在2008年寒潮災害中沒有明顯的影響,拉關木幼苗的影響也不明顯。通過近年來拉關木的種植,我們也能發現其抗寒性能與秋茄相比,略微低于秋茄,拉關木的抗寒性能與白骨壤等紅樹樹種抗寒性能相近,比紅海欖、木欖等樹種抗寒性能要強。
(2)潮帶及灘涂土壤影響;拉關木在北海地區的適應性比較強,拉關木在一些潮水浸淹比較低的高潮帶地區也能夠生長,在中低潮帶也能夠生長,受潮帶制約性比較低。在拉關木生長的灘涂地帶,土壤從沙土到黏土均有,并且對拉關木的生長影響不大,對比其他地區拉關木的生長環境來看,以松軟肥沃、淤泥深厚的中高潮灘涂地帶生長情況最佳。
(3)海水鹽度影響;對于紅樹的生長分布來說,海水鹽度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在墨西哥拉巴斯的灘涂地帶,平均海水鹽度為45‰,且生長情況良好。而北海地區的海水鹽度為18~30‰,拉關木能夠適應鹽度比較高的灘涂地區。我們在北海地區進行了連續淡水淹沒的幼苗生長試驗,試驗時間為14d,紅樹樹種為5~20cm高的白骨壤幼苗、拉關木幼苗、無瓣海桑幼苗,其中,白骨壤幼苗死亡率達到75%,拉關木幼苗死亡率為2%(5cm以內的拉關木幼苗死亡率為7%),5cm以內無瓣海桑幼苗死亡率為80%。通過該試驗我們也能發現,拉關木幼苗對于低鹽度、缺氧環境的生存能力非常強,優于部分本地樹種。
(4)抗逆性;就目前的種植情況來看,拉關木發生的病蟲害比較少,在培育期間常見蟲害為螃蟹鉗斷幼苗的莖干(株高多為15cm以內)。并且,在其他地區拉關木發生蟲害后,樹葉及嫩葉被吃光,噴藥殺蟲后,拉關木在7d后能夠長出新的樹葉,這也能說明拉關木具有較好的抗逆性。
3.5 試驗造林結果測定
2009年7月在北海市銀海區所轄海域灘涂試驗造林,參試種源3個,種源試驗林面積60畝,設置3次重復,每種源為1小區種植20畝。2013年6月測定,4年生試驗林,本種源平均地徑18.11cm,平均樹高5.86m,平均冠幅3.12m。比對照整體平均值(15.05cm、5.13m、2.52m)分別高出:20.33%、14.23%、23.81%。比最差種源平均值(13.8cm、4.61m、2.14m)分別高出:31.23%、27.11%、45.79%。
廣西北海地區的拉關木5年生樹齡的平均樹高為6m,生長速度比較快,林相好、成林早、抗風消浪能力強,在北海地區適合種植。同時,拉關木的抗寒性能較好,北海地區的海水鹽度對拉關木的生長影響不大,其種子能夠在當地自然發芽生長。因此,拉關木可以作為一種速生的紅樹樹種進行推廣,其抗鹽性能也要優于本土的一些紅樹樹種,種子能夠在高鹽度的環境下自然發芽生長,可作為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沿海地區紅樹林恢復造林的樹種選擇之一,以改善紅樹林林分結構,改變樹種單一的狀況。需要注意的是,拉關木屬于外來樹種,生長速度遠超本土紅樹樹種,在推廣時需要謹慎進行考慮,并且要保留一部分本地的紅樹樹種保護區。
[1]李春干.廣西紅樹林的數量分布[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4,26(1).
[2]李云,鄭德璋,廖寶文,等.幾種紅樹植物引種訓化初報[J].林業科學研究,1998,11(6).
[3]廖寶文,李玫,鄭松發,等.海南島東寨港幾種紅樹植物種間生態定位的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2005,16(3).
[4]鄭堅,王金旺,陳秋夏,等.幾種紅樹林植物在浙南沿海北移引種試驗[J].西南林學院學報,2010,30(5).
[5]陳鷺真,王文卿,張宜輝,等.2008年南方低溫對我國紅樹植物的破壞作用[J].植物生態學報,2010,34(2).
S792.99
A
1004-7344(2016)12-0187-02
201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