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軍
(賀州學院后勒處園林綠化科 廣西賀州市 542800)
村屯綠化工作中植物配置方法探討
盧海軍
(賀州學院后勒處園林綠化科 廣西賀州市 542800)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是最基本的組成單元,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民族復興的重要標志。習總書記在考察時強調,“農村要留得住綠水青山,系得住鄉愁。”這樣要求我們要加強村屯建設,達到美化、防護以及經濟的統一。本文將對村屯綠化建設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進行綠化改造、合理配置植物,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僅供參考。
村屯綠化;植物配置;研究
村屯綠化建設過程中,應當緊緊圍繞著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綜合運用美學、林學以及生態學理論,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堅持和諧發展理念,積極開展農村綠化建設工作,對道路、庭院、河道、宅旁以及公共綠地進行系統化完善,全面推進整個村屯的綠化、美化,為“低碳村屯”的打造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保障。
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雖然村屯建設整體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綠化改造、植物配置和栽種方面,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總結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綠化規劃不健全。調查發現,國內部分地區村屯建設過程中,綠化建設規劃不健全,甚至沒有,以致于種樹、栽花等工作,靠推著干,綠化建設難見成效。同時,因綠化規劃不到位,導致很多綠化樹種以及樹齡不統一,尤其是喬木、灌木以及花草的搭配不合理,花木的成活率非常的低。由于村屯綠化建設沒有進行統一的規劃和落實,因此綠化樹種的選擇比較隨意。比如,部分村屯在綠化時選擇物栽種大量的景觀樹,嚴重忽略了村屯綠化建設的長期性。加之綠化養護資金缺乏,以致于養護管理不到位,樹木、花草的死亡率較高,整體綠化效果不佳。
(2)村屯綠化建設過程中所選植物質量比較差,養護管理不到位。隨著新農村規劃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村屯綠化可選植物的類型、數量不斷增多,導致市場綠化苗木短期。由于市場管理不善,因此一些不法分子以次充好。同時,村屯綠化建資金投入有限,在資金緊張壓力下,綠化建設所選樹種時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未能嚴格按照本地特點和要求采購綠化植物,一些質量較差的植物涌入村屯。雖然采購是有一些“賣相”,但是這些植物經不起考驗,或不適應本地條件、或本身質量有問題,最終難以達到預期的綠化效果。此外,還存在著重綠化、清養護管理現象。一般而言,林業部門專管村屯綠化建設以及后續的養護和管理工作,未設專門的養護和管理技術人員,以致于村屯綠化建設效果不理性,綠化不達標。
在當前村屯綠化建設過程中,植物配置非常重要,不僅關系著村屯綠化建設整體效果,而且也關系著日常的成活率、綠化建設的持續性和長久性。結合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植物配置過程中,應當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2.1 生態性與和諧性
村屯綠化建設以及植物配置過程中,應當根據生態基本原則,合理選擇綠化植物。比如,在造景植物配置過程中,應當全面考慮每一種植物的生態位特點,優選植物種類,以免不同植物對影響和空間的競爭,盡可能地形成種間互補。在當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村屯植物配置應當堅持生態、和諧的原則,要尊重和適應自然,要融入生態環境。事實上,生態和諧是始終貫穿于整個村屯植物配置、村屯綠化建設的主線,實踐中通過構建多種形式的綠化景觀,優化配置所選植物,營造一種“雖由人造,宛若天成”的村屯綠化藝術作品。
2.2 穩定性與健全性
村屯綠化建設過程中的植物選擇與配置,尤其是植物群里結構的構建,應當是循序漸進的,即在穩定性原則下,建立功能完善、能夠良性演替的村屯局域生態系統。村屯綠化植物選擇過程中,以能夠有效適應本地氣候、水文地質條件的植物為宜,采用少免灌的植物配置方式,再循環和再利用,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綠化植物結果自肥的循環機制。同時,值得強調的是,還有有海納百川的綠化氣魄,我們應當堅持穩定健全的原則,通過“百花齊放”,打造適合本村乃至時代造景需求的新農村形象。
2.3 因地制宜
在當前新新農村綠化建設過程中,應當合理選擇植物,堅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充分考慮所選植物的適應性。①不能崇洋媚外,摒棄傳統民俗風情。在植物配置以及新農村綠化建設過程中,既要保持新農村文化、風格和本地特色,又要盡可能深挖本地歷史文化內涵和底蘊。②尊重生態環境和大自然,適時適地選擇合適的植物。實踐證明,只有選擇的綠化植物適應本地的特點,才能確保成活率,才能與本地的自然搭配,才能取得良好的村屯良好效果。比如,賀州平貴管理區結合本地鄉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添綠、添彩、添果,引導群眾在村屯綠化建設以及特色花木、樹種以及果樹配置時,有意建成“小花園”、“小果園”以及“小茶園”,這樣大大提升了村屯綠化效果,使村屯綠化更加貼近風俗習慣,淳樸的農村特色得以突顯。
村屯綠化建設實踐中,我們應當突出本地區特點,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作用,對村屯綠化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進。以黃嶺村為例,在村屯綠化建設以及植物配置過程中,因地制宜,使舊貌換新顏。
3.1 選擇適合本地區的植物
黃嶺村房前屋后都種植著整齊的茶樹,不再是以前的老房子,也不在是雜草叢生的場面。自新農村建設至今,全村一直致力于種樹、種茶,綠化村屯。黃嶺村比較注重本地植物的選種,放眼全村,已被綠色填滿,清新之感覺撲面而來,這主要得益于種植的大樹和本地樹種。走進黃嶺村,干凈寬敞的村道走,碧水穿村而過;村道的兩旁以及池塘周邊,都是新種的桂花、茶樹以及紫薇等花草樹木,已吐出新葉。

圖1 黃嶺村進村水渠及綠化
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黃嶺村的前期綠化工作已于去年底結束,截止到目前,整個村里共種植桂花樹超過235株,紅繼木球、紫薇以及紅葉石楠球等灌木也有800株以上;滿天星和茶葉等綠化植物的種植面積達到了1200m2。預計2016年即可完成村屯綠化建設目標,到時村民的房前屋后也會種植多種綠化植被,綠化成果非常顯著。
3.2 植物配置要點
村屯植物配置時,應當注意植物高矮順序、游人視線之間的關系,講究植物色彩美、季節關系以及顏色的協調性。村屯道路綠化是綠地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體現村屯的綠化風貌以及地方景觀特色,以觀賞型植物為宜。主干道植物配置應當充分考慮空間層次,而且還有搭配色彩,體現村屯道路綠化特色。同一條路段上分布有多條綠帶,各綠帶的植物配置相互配合,使道路綠化有層次、有變化、景觀豐富,也能較好地發揮綠化的隔離防護作用。植物配置時,應當考慮覆蓋率,植株規劃密度不宜過大,以免影響植物生長。
黃嶺村依山傍水,通過綠化建設建成了“生態鄉村”;結合本村實際,著力做好美化、綠化工作,讓鄉村煥發出活力。通過對植物進行優化配置,將村屯綠化重點集中在村屯主要道路兩旁綠化、房前屋后四周綠化、村屯零星空閑地綠化。以種植綠化大苗為主,配置了彩花以及果樹等綠植。同時,將村里的古樹名木保護以及生態林保護,納入到村屯綠化建設工作中來。綠化好了,環境優美了,蛻變中的黃嶺村正一點點地綻放魅力,如圖2所示,為黃嶺村視覺圖。

圖2 黃嶺村怡人的景色
如圖2所示,通過植物優化配置,加強綠化建設,不僅大大提升了村屯的環境品質,而且還有效地改善了村屯群眾的生活、居住條件。據了解,黃嶺村將繼續做好村屯綠化規劃設計,因地制宜綠化,營造護村林、護路林和生態小區,利用農戶庭院和房前屋后空間發展“微花園”、“微菜園”、“微果園”,提升綠化美化水平。通過加強植物優化配置、合理布局,黃嶺村綠化建設逐見成效,而且還打造成了生態農業、生態經濟宜居示范村。
總而言之,在當前新農村綠化建設過程中,村屯植物配置以及后續的養護管理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實現“村容整潔”目標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植物是村屯綠化的主要材料,因其具有很高的環境保護、生產以及觀賞等功能,所以在新農村綠化建設以及綠地功能中居于主導地位。優選綠化植物、做好村屯綠化工作,對于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丁元通,王吉順.村屯綠化調查設計實用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15(06).
[2]楊山山,劉林福,宿勝華,高潤宏.村屯綠化之我見[J].內蒙古林業,2016(01).
[3]王彩霞.新農村綠化建設的要點與對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09).
S688
A
1004-7344(2016)12-0328-02
2016-3-20
盧海軍(1964-),男,中級工程師,大專,主要從事園林綠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