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南寧鐵路局湛江貨運中心 廣東湛江 524013)
鐵路保價運輸發展對策
李敏
(南寧鐵路局湛江貨運中心 廣東湛江 524013)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交通便利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條件。我國鐵路事業的快速發展,解決了人們的日常出行的不便之處。鐵路保價工作的開展是依附于鐵路運輸所開展的新的服務。隨著我國鐵路的歷次大提速的順利實施和“四縱四橫”高速鐵路網的建設。鐵路保價運輸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主要闡述了鐵路保價運輸發展歷程及特點,并分析了影響鐵路保價運輸發展的原因,根據這些問題的存在,提出了如何加快鐵路保價發展的對策研究。
鐵路保價;運輸;發展對策
鐵路保價運輸是指托運人通過鐵路來托運物品時向承運人提出關于物品的實際價值的聲明。如果運輸途中發生損壞,則涉及到承運人必須按照托運人聲明進行合理的損失賠償。隨著我國鐵路行業的迅速發展,鐵路保價工作也不能夠一層不變的持續運行,因此,我們要聯系具體的實際情況,保證在鐵路發展的同時,提高鐵路保障物業運輸安全的能力。
1.1 鐵路保價運輸的作用
鐵路保價運輸主要是托運人在對相關物品進行委托運輸時,將貨物的實際價值告知鐵路承運人,并繳納相應的費用,在運輸過程中如果貨物出現損壞,鐵路承運人應該按照托運人聲明價值進行賠償。在我國鐵路運輸過程中,鐵路保價運輸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①近年來,保價收入已經成為貨運收入的主要補充,保價收入逐漸發展成為鐵路收入的主要來源。②對貨主的合法權益給予保護。鐵路保價運輸開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盡最大可能降低托運人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是責任運輸的一種表現形式。③鐵路保價運輸改善了貨運設施。根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在鐵路保價運輸過程中,鐵路所獲得的保價收入應該用于擴能力、保安全、塑形象,從而改善托運條件、提升貨運安全保障能力。
1.2 鐵路保價運輸的特點
我國鐵路保價運輸首先具有自愿性,根據我國《鐵路法》表明規定托運人可以根據自愿意思辦理保價運輸,或者辦理貨物運輸保險,賦予了托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選擇權。由于我國鐵路運費長期以來都處在較低的水平,由于鐵路運輸的貨物種類繁多,價值差異大,但是鐵路運輸的費用則是按照鐵路運輸為基礎依據的國家經濟政策統一規定的,這就導致了運輸途中貨物一但出現問題,保價運輸是限額賠償制度的必要補充。這也表明了鐵路保價運輸具有一定的客觀性。
1.3 貨物損失分類
貨物損失主要分為五類:①火災。②丟失(全批未到或部分漏失、短少,沒有被盜痕跡)。③被盜(有被盜痕跡)。④損壞(破裂、磨傷、摔損、變形、濕損、腐爛、部件破損、活動物死亡、植物枯死、污染、染毒等)。⑤其他(辦理差錯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貨物損失)。
1.4 貨物損失等級
根據其損失大小可以分為四級:①貨物損失款額超過10萬元。②損失款額1萬元以上未超過10萬元。③損失款額1000元以上未超過1萬元的。④輕微損失。損失款額達到1000元的。
2.1 保價宣傳的力度不夠
新階段,影響鐵路保價行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保價宣傳力度不夠,宣傳方法手段單一,保價運輸的宣傳管理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得要求:①很多從事保價運輸工作的人員對保價運輸工作的意義和工作政策了解不完善。并且,在現階段我國的大部分鐵路保價運輸的管理底層管理人員都是以兼職為主,他們大多以既定的模式來工作,對于保價的作用和優惠政策認識不足,了解較少,甚至很多時候大家都不關心有什么樣的政策方針,無法很好地說服托運人來進行保價運輸。②是鐵路部門管理人員沒有從根本上重視鐵路保價運輸的這項工作,不能對保價運輸的優勢做到大力宣傳,沒有建立真正的有效激勵機制來促使鐵路工作人員認真開展鐵路運輸宣傳工作,對保價工作沒有積極性,相關人員并且不及時去了解底層工作人員的工作,無法做到適時的調整工作狀態和方式方法,很容易導致保價工作與鐵路其他運營工作脫節。③大多數保價運輸工作沒有一個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無法對工作進行合理的有可實施性的宣傳和推廣。
2.2 保價賠償服務意識不強結構不完善
鐵路保價理賠服務意識不強。當鐵路運輸過程中出現保價貨物發生損失,需要承運人承擔責任進行賠償時,保價賠償辦理的快慢直接影響到保價單位的信譽問題。但是很多工作人員對于賠償問題十分抵觸,在處理理賠過程中推托,怠慢,對待被賠償者態度惡劣等,沒有把保價理賠作為服務質量看待,服務意識不強導致越來越多的客戶對于參加鐵路保價運輸產生抵觸心理,不愿意,甚至不相信鐵路保價運輸這項服務。
2.3 保價與保險競爭激烈
在鐵路運輸的過程中,并不是僅有保價運輸一種經濟補償制度,還有一種運輸保險也是鐵路運輸過程中所適用的經濟補償制度,兩者相比,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兩者都是通過鐵路運輸發展所衍生的服務行業,又同時相互競爭。兩者之間所不同之處就在于保價運輸是依托于鐵路事故所造成的貨物丟失或損壞,而保險則是由于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所導致的損失。兩者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也不盡相同,保價依據的是鐵路法律法規,以保障鐵路限額賠償不足而補償托運人所設立的一種特殊制度,是屬于鐵路運輸責任的延續,而保險則是依據保險公司的規定,是為了解決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是面向社會所產生的救濟補償的一種方式。
2.4 不足額投保或不保價
在辦理保價運輸的過程中,很多的乘客托運人往往都會選擇不足額投保或不愿辦理鐵路保價運輸,主要原因:①為了節省運輸費用成本;②對鐵路運輸風險認識不足,對不足額保價造成的后果認識不足,存在投機取巧和僥幸心理;③對一些運輸風險低很少發生貨損的貨物不愿保價,認為不必要支出保價費用;④對鐵路保價的作用認識不足。因此所謂不足額投保就是說,托運人在辦理保價運輸時,如果選擇不足額保價或不保價,必然會造成不良后果和危害,為減少投保金額,不以貨物的實際價值作為投保金額,而是投保金額低于貨物的實際價值,這種情況一旦發生貨物破損和丟失,托運人一樣會得不到足額的賠償,不僅造成經濟損失浪費了投保費用,而且達不到托運人參加鐵路保價的原來目的,還使得投保人產生了損失,失去了規避風險的機會;另外從鐵路方面來講,托運人的不足額投保價或不保價,既減少了鐵路保價運輸的收入,造成了保價費用流失,也不利于鐵路加大對貨運設備、設施的投入,進一步提高鐵路貨物運輸的安全。這主要是因為,托運人對于保價運輸的認識不足,缺少風險意識,善于投機取巧,存有僥幸心理,使得客戶對保價運輸服務喪失信心。
3.1 完善保價賠償制度
保價運輸的賠償是鐵路運輸保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賠償問題的合理解決直接關系到一個企業的信譽度,也同樣保證了這項服務能否長期的發展下去。托運人保價后,一旦發生問題,作為承運人的鐵路第一時間就應該給予客戶合理的解釋說明,按照保價相關的法律規定進行賠償。目前看來,因此,鐵路相關部門:①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完善鐵路保價運輸理賠的規章制度相關法律法規,將不適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定進行整改,保證規定與時俱進,而且能夠合理有效的進行相關規定的實施和開展;②要在快速理賠上下功夫,進一步取信于客戶,提高鐵路保價信譽。擴大各個車站的賠償權限,對于承運人責任的貨損貨差,無需完全保證責任的明確與否,始發站和到站都可以辦理相關賠償,并且能夠及時聯絡相關單位辦理責任和賠償清算。
3.2 加大保價宣傳力度
在做好保價運輸的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保證運輸事業的對外宣傳,一個企業想要發展壯大,就要有一定的宣傳力度,對于保價工作而言,不但要符合鐵路運輸的特點,滿足客戶的需要,還要將這些優勢及時的宣傳,做到人盡皆知,盡量做到正規化和多樣化,通過不斷地宣傳保證保價運輸可以深入人心。并且在宣傳的同時,我們還要做到對于不同的客戶群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不同的優勢和特點,滿足不同人的需求,做到因人而異。鐵路營銷工作與鐵路保運輸宣傳必須相互結合起來做,兩者不可對立,要相互促進,要防止以不保價的方式進行營銷拉貨源,要建立激勵機制,鼓勵營銷人員大力宣傳鐵路保價運輸。
3.3 完善貨物損失處理流程
鐵路貨物損失處理工作應貫徹預防為主、及時處置、優質服務的方針。貨物發生損失時,應本著對托運人和收貨人負責的原則,積極搶救,采取保護措施,盡量減少損失。對貨物損失發生的原因和責任認定,必須調查研究,查清事實,根據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總公司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對于承運人責任明確的貨物損失,應先對外賠付,后劃分鐵路內部責任,做到主動、及時、真實、合理。貨物損失處理工作均須通過系統進行。各級貨物損失處理人員應嚴格執行系統操作手冊,保證錄制信息的完整、準確、及時。各級信息部門應保證系統環境安全,運行穩定,網絡暢通,出現問題及時處理。
3.4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確保貨物運輸安全
在完成優質服務和大力宣傳的同時,我們要保證貨物運輸過程的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證貨物運輸事故發生的情況最小化,通過科學技術的不斷引進,來保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重點和貴重物品的安全防范。并且要加強運輸途中的貨物監管,發現問題及時的解決和處理,最后還要加強重點區域的治安安全,主動協調公安機關的工作開展和整治工作,凈化工作環境。圖1為我國部分地區的鐵路運輸線路圖。

圖1 我國鐵路部分運輸線路圖
鐵路保價運輸工作發展至今,不僅為鐵路運輸發展創建了大量有用的固定資產,還創造了良好的科技管理的局面。因此,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應該保證鐵路保價運輸事業的高效發展,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做到“精細化”的管理,揚長避短,對于現有的問題,積極的找尋解決辦法,合理的運用科學技術,不斷地做好保價工作的開展和宣傳,為鐵路保價運輸事業的健康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1]朱文海,何珊珊.關于鐵路保價運輸發展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9):29~47.
[2]鄧彩屏,馮姍姍,吳文娟,等.鐵路保價運輸穩步開展[J].鐵道貨運,2014(12):53~57.
[3]鄧彩屏.全面提升鐵路保價運輸服務質量[J].鐵道貨運,2015(9):56~60.
U294.1
A
1004-7344(2016)21-0157-02
2016-7-10
李 敏(1962-),男,漢族,廣東高州人,助理工程師,大專,主要從事鐵路運輸管理、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