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貴州黔桂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貴州盤縣 553531)
火電廠循環冷卻水防垢緩蝕處理試驗研究
劉平
(貴州黔桂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貴州盤縣 553531)
在火電廠循環冷卻系統的長期使用過程中,往往容易產生水垢和腐蝕問題,影響系統的使用壽命和正常運行。本文結合實例,采取循環冷卻水防垢緩蝕試驗的方式,針對循環冷卻水的防垢緩蝕情況進行了試驗分析,從而提高最終的防垢緩侵效果。
火電廠;循環冷卻;防垢緩蝕;試驗
火電廠作為用水大戶,其用水過程的重點就在于冷卻水、沖灰水環節的優化,在火電廠循環冷卻水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循環冷卻水中往往含有鎂、鈣、氯根等化學元素,在經過冷卻系統之后被進一步濃縮,即會在凝汽器銅管的表面形成污垢,降低銅管導熱系數,甚至導致大量的汽輪機無法及時被冷凝,積聚于排汽口,影響汽輪機安全運行。因此,對于火電廠循環冷卻水防垢的研究十分必要。
2.1 火電廠冷卻水系統
直流式冷卻水系統中,冷卻水會直接自湖、河、海洋中抽取出來,經簡單的處理后,送入凝汽器,與汽輪機乏汽進行熱交換,然后全部排掉而不循環使用。其特點在于冷卻水的用量大,水質沒有顯著變化;無需冷卻塔等設備,因而投資少、操作簡便,適用于水源非常豐富的地區。
2.1.2 密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
密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冷卻水的整個循環流動過程是封閉的,不與大氣接觸。該系統的密封性非常嚴格,因而循環水的損失較少,水中含有的各種礦物質、離子等的含量也基本不變,水質不會有明顯變化。其特點在于對冷卻水的水質要求較高,且處理費用也相應較高,適用于缺水嚴重的電廠。
2.1.3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圖如圖1所示,冷卻水通過循環水泵,送入凝汽器,然后與其中的汽輪機乏汽換熱,再經過凝結水泵,送入除氧器中實現循環使用。還可以通過凝汽器中的蒸汽冷卻之后,會凝結為水,進而經過冷卻塔的冷卻,累積于底部的集水池中,最后由循環水泵送入凝汽器,實現循環使用。該系統多用于缺水地區。流入在循環冷卻的過程中會與空氣接觸,出現蒸發現象,濃縮了水中的各種礦物質、離子等,導致其濃度越來越大,容易出現結垢和腐蝕。

圖1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
2.2 火電廠循環冷卻水系統的特點
①冷卻水量大,估算循環水量時,通常需要用40kg水來冷卻1kg的蒸汽;②冷卻系統的工藝流程較為簡單,且換熱器的數量較少,一臺機組中通常僅設置一臺凝汽器,然后配置若干臺冷油器、冷風器、壓縮機冷卻器、發電機氫冷卻器和定子水冷卻器;另外,換熱器的形式往往只有管程,換熱管材質則采用黃銅、不銹鋼與鈦合金;③冷卻水溫低,凝汽器出口的水溫通常約為40℃;④沒有泄漏和污染,能夠基本保證冷卻水的水質;⑤冷卻水系統的容積與循環水量比值較大,一般為 V:R=(1:1.5)~(1:2),300MW 的機組,其值約為 1:2.5,600MW 機組則為 1:3。
進入新世紀,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2003年,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環保工作要著眼于人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和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集中力量先行解決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截至2005年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座談會,中央一直將民生作為環境保護的目標。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原國家環保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主要職責為“擬訂并組織實施環境保護規劃、政策和標準,組織編制環境功能區劃、監督管理環境污染防治、協調解決重大環境問題等”。
某火電廠投產發電機組的容量是2×350MW,二期設計的發電機組容量是2×350MW,單臺機組的循環水量達到32000m3/h。當前該電廠的機組凝汽器管采用的是316不銹鋼管,循環水管網則采用的是碳鋼管道。結合當地的水質特點、現場系統工藝參數等,該電廠采取了一系列試驗,研究循環冷卻系統的緩蝕阻垢效果。
3.1 當地水質的分析
根據對當地水質的分析,運用Lang1ier和Ryznrt指數判別式,針對補充水的穩定性進行分析和計算,其結果表明,補充水屬于中硬、中堿型水體,水質基本上較為穩定,具有輕微的腐蝕性。隨水溫、pH值的上升,或濃縮倍數的不斷提高,水質將會向嚴重的結垢趨勢發展。當前運用Langlier和Ryznrt指數計算進行的判斷,僅局限于循環水中碳酸鈣的溶解平衡,但是水體中還包含其他的沉積垢物種類,因此還需要通過試驗的方式,予以驗證。
3.2 試驗藥劑的選擇
試驗所需要的藥劑包括復合緩蝕阻垢劑ZX-1,其成分主要包括有機磷酸、聚羧酸、碳鋼緩蝕劑等。采用的配方具備優良的緩蝕性能、阻垢性能與穩鋅效果,且不含有磷酸鹽,含磷量低,這樣講有利于控制循環水中的微生物含量,減輕廢水排放過程中,高濃度磷酸鹽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富營養化污染。該藥劑無需調節pH值,便于管理,可將其直接加入循環水系統中。
3.3 靜態阻垢試驗
參照《水處理藥劑阻垢性能測定方法-鼓泡法》(HG/T2024-91)中的方法,開展靜態阻垢試驗。試驗用水采集的是現場補水,其濃縮倍數在4.0條件下,按照補水計,藥劑的投加量分別是10mg/L、15mg/L,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靜態阻垢試驗結果
由以上試驗結果可見,在試驗的條件下,阻垢率也會隨緩蝕阻垢劑ZX-1濃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以補水計,ZX-1的投加量是15mg/L,濃縮倍數為4.0,其阻垢率已經超過98%,如果其投加量是15mg/L緩蝕阻垢劑,則在極限碳酸鹽試驗之后,需要考察藥劑極限阻垢性能。
3.4 極限碳酸鹽試驗
極限碳酸鹽法相較于傳統的方法,其試驗條件接近實際系統運行條件,因此對于阻垢劑性能方面的評價也較為客觀。ZX-1投加量是15mg/L,濃縮倍數為1.0~4.5,其試驗的溫度控制為(50±1)℃,維持原水的pH值。ΔB、ΔA、ΔH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K-濃縮倍數;ρ1-補水 Ca2+的質量濃度,mg/L;ρ2-在濃縮倍數為K時Ca2+的質量濃度,mg/L;M1-補水總堿度,mmol/L;M2-在濃縮倍數為K時的總堿度,mmol/L;X1-補水總硬度,mmol/L;X2-在濃縮倍數為K時的總硬度,mmol/L。
由以上極限碳酸鹽試驗的結果發現,處于該試驗條件下,極限碳酸鹽濃縮的倍數達到4.33,超過了此濃縮倍數后,ΔB、ΔA和ΔH均出現明顯的增大,表明水質將出現明顯的結垢問題,因此需要在運行中控制濃縮倍數在4.0為宜。
3.5 旋轉掛片腐蝕試驗
腐蝕試驗通過試驗計算試片腐蝕速率,觀察并記錄了局部的腐蝕情況。試驗儀器采用的是江蘇高郵儀器廠RCC-I型旋轉掛片腐蝕試驗儀,而試驗的用藥劑投加量設計為15mg/L,將補充水濃縮到4.0倍的濃度后,即可作為試驗用水。試驗中采用了不銹鋼與A3碳鋼標準試片,其面積是 28cm2,時間達到 72h,溫度控制在(50±1)℃,轉速為 75r/min。
由旋轉掛片腐蝕試驗的結果,可以發現在試驗條件下,碳鋼、不銹鋼材質等,都具有良好的緩蝕效果,碳鋼的平均腐蝕率是0.0480mm/a,低于《工業循環冷卻水設計規范》(GB50050-2007)中的標準值(<0.075mm/a);而不銹鋼的平均腐蝕率是0.0008mm/a,同樣低于標準值。
3.6 動態模擬試驗
以單項性能試驗為基礎,開展動態模擬試驗,綜合考察ZX-1具有的緩蝕阻垢性能,測定不銹鋼試管、監測掛片所具有的腐蝕速率,以及試管污垢的沉積速率,這些參數是影響傳熱效果的重點,是污垢、腐蝕產物和粘泥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反映和定量評價。
運行濃縮倍數為4.0,藥劑投加量為15mg/L,冷卻水流速為1m/s,常壓飽和蒸汽100℃,換熱器進出口循環水平均溫差10℃,運行時間336h;采用不銹鋼試片,面積為28cm2;換熱管用不銹鋼材質,φ10mm×1mm×560mm,在此試驗條件下進行動態模擬試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動態模擬試驗的腐蝕速率、粘附速率和年污垢熱阻值均滿足GB50050-2007標準要求。

表2 動態模擬試驗結果
通過在實驗室中開展試驗的方式,結合具體的試驗結果,了可以發現,按補水計緩蝕阻垢劑ZX-1投加量是15mg/L,循環冷卻水中總磷(以PO43-計)質量濃度為2.0mg/L,循環冷卻水系統濃縮倍數為4.0的條件下,具有良好的緩蝕和阻垢效果,其實際使用效果得到了保障,并能夠確保循環水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1]何根木,謝龍.熱電廠循環冷卻水低溫余熱回收利用[J].通用機械,2014(2):81~82.
[2]溫福亞,張考全.循環冷卻水系統生產總結[J].氮肥技術,2014(2):72~73.
[3]褚貴祥.火電廠生活污水回用循環冷卻水的處理方法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21~22.
TM621.8
A
1004-7344(2016)21-0068-02
2016-7-10
劉 平(1982-),女,仡佬族,貴州遵義人,助理工程師,大專,主要從事工作和研究方向是火電廠化學水煤油試驗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