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視點
1939年,陳伯希先生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第四期學習。期間,除完成基本的學習課程之外,他還深入基層,進行了一些版畫、漫畫、連環畫、年畫的創作等,以反映鼓舞抗戰士氣、邊區勞模事跡、大生產運動為主。

1.三位魯藝校友在蘭州合影(前排中:陳宗風,前排右二:華君武,前排左二:陳伯希)

2.1979年2月22日,于麥積山同魯藝美術系校友華君武、蘇光、李梓盛合影

3.魯藝老校友在陳伯希家中留影(左一:陳宗風,左二:古元)

4.老友相會于蘭州洪毅然家中(從左至右:陳伯希、王琦、洪毅然、陳興華)
陳伯希隨軍經歷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先后創作了版畫《松樹嶺的戰斗》、《瓦子街大捷》、《解放蘭州》等作品,產生了較大影響。抗美援朝期間,他連續發表了許多連環畫、版畫和宣傳畫,同時創作了一批反映革命戰爭與社會建設火熱生活的各類畫作,其中產生廣泛影響的版畫有《密林哨所》、《勞軍》、《軍民聯歡》、《煉油廠一角》、《焦裕祿和他的女兒》、《到工地去》等。這是陳伯希做人從藝的第一個階段——革命與事業的起步時期。

1955年,陳伯希在蘭州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工作時個照

《解放蘭州》

1.《煉油廠一角》

2.《軍民聯歌》

3 《瓦子街大捷》

《密林哨所》

1978年9月,與關山月在敦煌寫生

1978年9月,在蘭州參觀關山月、黎雄才作畫

1979年,與華君武等美術家在天水麥積山留影

1984年秋,日本著名畫家丸木位與其夫人丸木俊來蘭州訪問時合影
1955年,陳伯希由蘭州軍區轉業到甘肅省美術工作室擔任主任一職,兼《甘肅畫報》總編輯。解放后,他矢志于甘肅的藝術事業,先后在蘭州軍區和甘肅省所屬單位從事美術創作、美術編輯、美術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不僅為甘肅美術創作奉獻了一系列優秀作品,還培養了一大批甘肅美術人才,成為甘肅當代美壇的一面旗幟。離休后,仍筆耕不綴,飽含熱情,組織創作活動,下基層深入生活,培養新人,為甘肅的書畫事業貢獻著光和熱。

陳伯希主持人民大會堂甘肅廳筆畫創作座談會(從左到右:葉淺予、王朝聞、張仃、黃胄)

與江蘇著名山水畫家魏紫熙在河西走廊深入生活時留影
陳伯希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他的第一場個人書畫展,是2009年甘肅省委宣傳部、省文聯為他舉辦的“陳伯希從事革命美術工作70年書畫展”,這一年,他已經88歲高齡。

在“陳伯希從事革命美術工作70年書畫展”上致辭

2008年,參加甘肅省書畫研究院汶川地震書畫義賣活動

2009年,參觀周韶華師生畫展
陳伯希先生的書畫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深厚的文化蘊含的美學品格,體現著時代的主旋律,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就在前不久,95歲高齡的陳伯希先生完成了《花頌》、《雪霽》、《荷美》、《林下》四幅巨作,以此為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獻禮,四幅作品象征祖國發展的四個階段。

2016年5月29日,在西北師范大學參加作品觀摩會時留影
《花頌》寓意向革命戰爭時期的烈士、志士致敬。
《雪霽》表現解放后,國家在建設時期突破種種困難,走向繁榮富強。
《荷美》表現改革開放后國家和諧發展。
《林下》寓意祖國一定會出現參天大樹般的藝術人才,而作為老一輩藝術工作者,則要像樹林下的蘭花一樣,吐出香氣,增加些正能量。

2015年在家中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