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錦州興港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低壓電氣設備接地技術措施的探討
王健
(錦州興港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我國明文規定:在中心點直接進行接地的低壓配電系統里,廣泛使用把電氣設施金屬外殼和系統零線直接聯系在一起的形式,就是指在中心點不接地的低壓系統里電氣設施的外殼運用接零線保護,在中心點不接地的低壓系統里,電氣設施運用接地保障。本文明確闡述了低壓配電系統接地方式的各種不同類型,商討對于低壓電氣設施接地技術運用的正規性的重要方式。明確道出了正規選擇使用低壓電氣設施接地的方式,對設施接地裝置系統的正常運作以及操作員工的生命安全進行保障。
低壓電氣;接地技術;措施
接地不只是電力系統通常采用的一種安全技術方式,在電子設施、通信傳播等許多領域都有運用。接地技術不只是會影響系統正規可靠的運作,還影響到人們的財產安全以及生命安全。在科學技術不斷飛速成長的情況下,微電子技術得到了普遍的使用甚至覆蓋了整個國家。因此,對于供電的可靠性,人們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電子與通信設施各級電路電流的輸送、信息的更新換代和杜絕外面干擾信號的入侵,對接地技術也表達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文大部分內容是講訴了對低壓電氣設施接地技術方式的討論,用此幫助有關聯的人員知道避免接地出現問題的有效措施。
1.1 低壓配電系統接地方式的不同種類與表示方法
依據配電系統與電氣設施的接地組裝來對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方式進行分類。遵照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相關要求,一般由兩個字母組合在一起來表示低壓配電系統接地方式,有必要的話,可以把字母補充完整。低壓配電系統接地方式主要由TT、IT、TN三種形式構成。TN系統又按照中性線(N線)和保護線(PE線)的組合形式,分成TN-C、TN-S、TNC-S三種類型。第一個字母代表電源接地位置對地的聯系,其中直接接地用T代替;不能接地或者阻礙和地面相接用I代替。第二個字母代表電氣設施的暴露導電的方面和地之間的聯系,當中露出導電的部位與地面相連的用T代替,不關系電源與地接觸;外露的要導電的階段和電源系統接地位置以及該位置引出的導線相連接用字母N表達。后面完整的字母就代表中性線和保護線之間聯系,當中C代表中性線和保障線合成叫做PEN的線;S代表中性線脫離保障線;C-S代表電源一側是PEN線,從某一個位置斷開的是N線以及PE線。
1.2 低壓配電系統接地方式所具有的特性
(1)TT系統必須要具備一個直接接地的點,大部分是變壓器或是發電機的中性點。假若沒有這個中性點,就一定要有一根相關的線接地。電氣設施暴露出的導電方面(大體上是金屬外殼或是框架)也一定要接地。TT系統接線圖如圖1所示。

圖1
在TT系統內部,電氣設施的暴露在外的導電方面用獨特的接地線接地,在地面上與電源沒有電氣關系,所以就更適合在電位比較敏感的數據整理設施與機密電子設施的供電。PE線也可以單獨工作,防止發生事故時對地面電壓故障的傳播。TT系統出現接地短路時,因為會受到電源側邊接地線的阻礙與電氣設施接地妨礙的管制,短路電流不大不小,可以在短路時降低一定的危險性。
(2)IT系統的電緣不能與地面相接或者經過阻礙連接地面,電氣設施的暴露導電階段就可以直接性或者通過保障線連接到電源在地面上。IT系統接地的三種方式如圖2~4所示。

圖2 配電系統中性點與地絕緣

圖3 配電系統中性點經阻抗接地

圖4 電源中性點經阻抗接地
(1)公共建筑電氣設施的接線方式。
(2)實驗室中電氣設施的接線方式。
(3)光照線路與插座線路的接線方式。
(4)在電池場有害環境的接線方式。
(5)防止靜電的接線方式。
(6)電子計算機的接線方式。
(7)電子設施的接線方式。
(8)關于數據處理設施的接線方式。
通過以上簡單的對低壓電氣設施接線安置技術方式的敘述辨析,對于如何做到正確使用低壓設施接線配置技術的方式然后進一步對此一些認知,進而到達使得對接線安裝系統的正常運行以及操作員工人生安全的目的保障。怎樣才能對接接地線的安全進行給于保障就尤為的重要,過程中事前、事中、事后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而這些過程中員工進行裝置時的安全性就尤其重要,因此不管低壓接線的任何時候都不可以對安全問題掉以輕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危害。
[1]張強,彭小平.低壓電氣設備接地技術措施的探討[J].現代建筑電氣,2015,02:26~30.
[2]王保倉.電力二次系統接地及抗干擾方法研究[D].東南大學,2006.
[3]趙思亮.現代智能樓宇電氣設備安裝技術與接地保護措施分析探討[J].中外建筑,2009,11:124~126.
[4]李露露,雍靜,曾禮強,何樂婷.低壓直流雙極供電系統的接地型式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4,13:2210~2218.
[5]陳昔柱,季秋麗,李瑞彬,彭淑海,佀建鵬,曹鳳雷.淺析接地保護在電氣設備中的應用[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四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
TM862
A
1004-7344(2016)29-0223-02
2016-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