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兵
(中鐵七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遼寧沈陽 110000)
隧道進口右線初支塌陷變形開裂變形處理施工方案
郭兵
(中鐵七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遼寧沈陽 110000)
根據新奧法支護結構設計原則對隧道塌方原因進行了分析,認為未能充分利用新奧法原理指導施工,或所采取的施工方法不當,以及施工過程的不規范行為是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并以林坪1號隧道的塌方處理方案為例,運用平衡拱理論,指導和制定塌方處理方案,對同類圍巖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換拱;初支開裂;變形;隧道
林坪1號隧道右線變更設計后起點樁號YK26+331.4,進口明暗交界里程為YK26+361,終點樁號YK27+589.2,全長1257.8m,設計進口明洞為削竹式鋼筋混凝土洞門結構。洞身最大埋深約140.1m,最淺埋深約7m,左右線間距為28m。洞身穿越區為黃土塬梁峁工程地質區的黃土塬工程地質亞區;右線與山脊近于正交,進口地形較緩,坡面起伏不大,坡角18~19°。圍巖以老黃土、強風化砂巖為主,洞室埋深較淺,圍巖穩定性差。進口山體斜坡處明顯發育一滑坡體(H72),該滑坡為一牽引式黃土滑坡,長144m,寬126m,厚度約8~15m,主滑方向260°;滑體兩邊均發育有沖溝,后壁陡立;滑坡平臺明顯,滑體前緣地形較緩,在天然狀況和飽和狀態下均處于穩定狀態。設計、地勘對該滑坡體的工程地質評價是:“該滑坡體目前處于穩定狀態,對隧道圍巖穩定性影響較大,建議在滑坡體前緣設置抗滑樁或抗滑擋土墻”。開挖易出現大的坍塌、側壁出現小坍塌。
林坪一號隧道右線嚴格按設計的上下導坑分部開挖法施工,進口在施工至上導坑K26+394、下導坑左側開挖支護至K26+375、下導坑右側開挖支護至K26+379處,此時,暗洞上導坑施工33m,下導坑左側施工14m,下導坑右側施工18m,仰拱施工8m。正好位于Ⅴ級圍巖的滑坡體前緣范圍內,該處埋深約16m。
2013年5月3日13時50分,在無明顯征兆的情況下,洞內從左側至開挖掌子面突然出現初支塌陷、變形、開裂,并伴有噴射混凝土掉塊、地表塌陷、開裂現象。在地表縱向長約39m,寬22~35m的范圍內,出現多道漏斗形、扇形狀裂縫,裂縫寬1~12cm不等(見圖1)。開裂變形致使下導坑右側開挖支護處(K26+375)至上導坑距掌子面(K26+394)范圍內,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掉塊、開裂,有32榀鋼拱架扭曲變形。
洞內出現初支拱架變形、噴射混凝土掉塊、開裂及地表塌陷、開裂現象后,我隊立即啟動安全應急、隧道塌方應急預案,迅速撤離掌子面人員、機械設備,并第一時間上報項目部、監理辦和管理處,積極與設計單位取得聯系。由于處治及時,未造成人員設備損失。
3.1 前方封堵

圖1 地表漏斗形、扇形狀裂縫情況
在后方加固段施工前,立即采取回運土方的方法對變形開裂段落進行回填,機械不能到位及危險部位采用袋裝土人工拋碼的方法進行回填加固,以免引起變形開裂段落的蔓延加劇。
3.2 施作背拱
在穩定塌陷變形段落之后,對掌子面坍塌后2m開始施作10榀I20a工字鋼對上導坑背拱,確保塌陷變形段落穩定。之后,采用I20a工字鋼在已經施工完成的仰拱前方對全斷面背拱,為后續仰拱延伸及二襯做準備。
臨時工字鋼拱架與原有拱架焊接,并在工字鋼連接部位加2根鎖腳錨桿。特別要加強臨時工字鋼拱架及原有拱架拱腳的支護加固,毎側補強拱腳4根錨桿。
3.3 施作止漿墻及塌陷變形過渡段
(1)距坍塌掌子面后2m進行徑向注漿,固結塌陷變形體施作止漿墻。止漿墻采用φ50打孔小導管注漿,小導管前后打兩排,按縱環間距200× 100cm布置,長度4m打入變形體圍巖;通過鋼管所伸入的范圍內注漿,組成一個固結的灌漿層。經過注漿漿液無規則的穿透,從而達到松散體產生膠結,固結堵死變形圍巖范圍內的塌體裂隙。從根本上達到控制塌方的擴展,提高圍巖整體承載強度,并與初期支護共同形成一個強大的支撐體。
(2)待塌陷變形背拱加固后繼續向前掘進開挖
①超前支護:采用φ50×4mm雙層小導管超前支護。超前小導管施工時,鋼管與襯砌中線平行,上層超前小導管以10~20°、下層超前小導管以5~10°仰角打入拱部圍巖,共兩排。鋼管環向間距40cm。每打完一組鋼管注漿后,開挖拱部及第一次噴射混凝土、架設拱架,初期支護完成后,隔3.0m再打另一組鋼管,超前小導管保持1.0m以上的搭接長度。超前小導管縱環間距300×40cm、小導管長度4.5m,每環29根。
②在二襯斷面輪廓以外采用雙層I20a工字鋼+雙層φ8×20×20cm鋼筋網+雙層24cm厚噴射混凝土的聯合支護參數進行初期支護,見圖4(a)。兩層初期支護分兩次進行,施工步驟為:按擴大后的開挖斷面開挖后,先按常規初期支護施工順序噴射4cm混凝土,鋪設一層20×20cm、架立I20a工字鋼拱架及連接鋼筋、復噴拱架間的混凝土至24cm厚;然后安裝第二層I20a工字鋼拱架并與第一層工字鋼焊接牢固,然后施作第二層鋼筋網及縱向連接筋和24cm厚噴混凝土。
按原設計施工徑向系統錨桿。開挖斷面按原五級圍巖淺埋段襯砌斷面SⅤ-1加大24cm施工,預留沉降12cm。
3.4 延伸仰拱閉合成環及洞口二襯澆筑
(1)由于現有仰拱只有6m,不夠一板二襯長度,需要在已經成環的仰拱前延伸加長5m仰拱。加長仰拱前,需要對已經施作下導坑的段落全斷面背拱8榀I20a工字鋼,確保仰拱安全施工。
(2)待塌陷變形段落按上述方案處理完之后,密切注視塌陷變形段落的斷面變化情況,加強監控量測。在二襯施工前,檢查斷面輪廓尺寸,保證隧道不侵限的情況下,立即組織洞口二襯施工。
(1)工程質量嚴格按照本工程制定,并經甲方和監理工程師認可的施工方案執行,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技術規范、規程、標準控制施工。
(2)從工序質量控制入手,把好質量關,上道工序不合格,不準開展下道工序施工。
(3)嚴格控制噴射混凝土質量,確保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4)嚴格執行“三交底”制度,充分熟悉掌握工程設計圖紙、文件精神,掌握有關設計、施工規范,質量驗收標準。
(5)把好工程原材料質量關,所有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規定及相關規定,并經試驗及監理工程師等檢測合格,再投入使用。
(6)嚴格執行施工技術規范和操作流程,加強過程質量控制,確保規范規定的檢驗、抽檢頻率,現場之間的原始資料真實、準確、可靠、及時。接收現場質量檢查時出示原始資料。
(1)加強觀測、收斂觀測,及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調整施工。
(2)隧道施工洞內設專人指揮調度,保證照明、通風、排水設施良好道路平順通暢,燈光明亮。設置好運輸線路安全信號標志,確保洞內運輸安全。
(3)施工期間,施工現場負責人應會同有關人員對各部支護進行定期檢查。每班應有專人檢查,當發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分析處理。
(4)做好洞內注漿是排水工作,杜絕浸泡現象。
(5)嚴格控制作業面人員數量,及活動區域,防止意外發生人員傷亡。
(6)專職安全員及隧道工程師現場指導作業,及時處理緊急情況。
(7)所有施工人員必須戴安全帽并掛牌上崗,嚴禁穿拖鞋,高駐鞋、酒后上班。禁止一切非工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
(8)堅持特種工種持證上崗。所有特殊人員、各種值班以上的人員均有符合相關規定的資質,并且持有該項工作的上崗證。

圖2 右洞進洞口塌陷變形處治示意圖

圖3 右洞洞口塌陷變形背拱加固處治布置圖

圖4 右洞進洞口塌陷變形雙層小導管處治布置圖
(1)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應采取相應的返防排水措施,盡可能將水引于布林地質以外。
(2)各部開挖工序間的距離要盡量縮短,以減少圍巖暴露的時間。
(3)針對地壓情況,確保支護結構有足夠的強度。
(4)襯砌工作需緊跟開挖工作面進行,力求襯砌盡快成環。
(5)對圍巖發現有變形或異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處理隱患。
(1)工程部負責處理方案的編制工作。
(2)總工負責方案的復核及上報公司總工辦工作。(3)安質部長負責施工現場的安全工作。
(4)現場副經理負責坍塌段換拱的現場指揮工作。
(5)專職安全員負責洞內施工的安全工作。
(6)質檢部長負責換拱的質量工作。
U455.7
A
1004-7344(2016)29-0160-02
2016-10-5
郭兵(1983-),男,漢族,貴州遵義人,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公路施工工程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