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接班過程中的內部紛爭,保住沙特的國家安定,符合所有王族的共同利益。我在沙特任職時,一位沙特朋友對我說,沙特王室的穩定,就是沙特的穩定。這句話不無道理。
1994年4月,我去沙特任職。在利雅得機場候機室,沙特外交部禮賓司官員前來迎接。在貴賓室的墻上,掛著張照片,中間是法赫德國王,右邊是阿卜杜拉王儲,左邊是第二王儲蘇爾坦親王。我想,這就是沙特的最高領導人了。用我們的話說,是沙特領導班子的核心。
之后不久,我向國王法赫德遞交了國書,按照規矩,一國大使在向駐在國元首遞交國書后,才成為“駐節大使”,而不是“任命大使”,可以在駐在國開始工作了。我慶幸較快地獲得了這個資格,看來下一段可以開始拜會各個政府部門官員了。

1994年,本文作者鄭達庸向沙特法赫德國王遞交國書。
親王是王室的“脊梁骨”
一次在和一位亞洲大使交談時,他問我忙什么,我說很忙,在拜會政府官員。他說,沙特是王國,國王和各大親王管事,你要拜會親王呀。這句話提醒了我。在沙特時間長了,我才知道這個君主制國家,同許多歐亞君主立憲制國家不同,那些國王是“在朝不理政”,這里的國王“親朝理政”。雖然沙特是伊斯蘭教的發祥地,以宗教立國,國王是兩個圣地的保護者,但宗教勢力不得干預朝政。
我開始拜會各大親王,任期內除拜會了王儲阿卜杜拉,蘇爾坦親王之外,拜會了薩勒曼親王,納伊夫親王,麥加省長馬吉德親王,東方省長穆罕默德親王,阿希爾省長哈利德親王,塔拉勒親王等等。
薩勒曼親王是首都利雅得的最高地方長官。在沙特工作期間,我多次接觸薩勒曼親王,除到任和離任拜會例行禮節之外,凡來沙特訪問的我國高級代表團,到了利雅得,都希望會見薩勒曼,他只要有時間都予會見。薩勒曼親王24歲開始任利雅得省長,我見到他的時候他59歲,身材魁梧高大,在老王的許多兒子中他是第25子,從相貌看最像老王。嚴肅的面容中顯露出友好親切,經常面帶微笑,談話直爽,快人快語。
記得第一次見到他時,他說,沙特和中國發展關系有基礎,可以互通有無,互利互惠,兩國相互往來,很重要也是應該的。沙特和中國都是禮儀之邦,但光在口頭上講友誼,友誼難以持久。沙特希望和中國發展友好關系,在石油領域要加發展長期合作,希望中國增加購買沙特石油的總量,這樣,友誼關系也才能夠持久發展。薩勒曼親王這番話講的實在,也看得出沙特王室愿意和我國建立長期友好合作的戰略關系,是王室的普遍共識。
沙特王室把有品德和才干的嫡系親王派駐東西南北四方要地,一干就是幾十年。我同他們的接觸中感到,這些親王是沙特國家的“脊梁骨”,是“各路諸侯”,在國王的統領下,掌管重要內政外交軍事安全大事,各自負擔一個方面的重要使命。而和他們談話,你并不感到緊張拘束,他們和你促膝而坐,就像閑聊天。拜會納伊夫親王,沒想到他一聊就是4個小時,滔滔不絕,從一個話題轉到另外一個話題,說沙特國家富了一些有身份的年輕人不愿到工廠工作,只圖享受。接觸親王,感到他們敬業聰慧,思想開闊,了解天下大事,談吐得體,待人謙遜,不擺親王架子。
駐西南邊陲3000米高的山區阿希爾省長哈利德親王,在山區工作幾十年,修公路開發資源,改善民生,深得百姓愛戴,他還是詩人畫家,我去拜會他時送我他的詩集,辦公室墻上掛著他的油畫,阿希爾的群山峻嶺都在他的筆下。原麥加省長去世后親王被調往吉達,掌管兩個圣地的朝覲事務。塔拉勒親王常駐利雅得,我多次拜會他,云南地震時他讓秘書找中國大使,立即撥款30萬美元賑濟云南災民。吉達副省長穆赫欣和我聊中國的改革開放,我說我們改革取得一些成就但問題困難不少,親王說,改革就要付出代價,就像一個產婦生孩子,經歷痛苦甚至要流血,但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了。
歷代君主與王位繼承
要了解沙特,必須知道沙特建國的歷史由來。沙特位于亞洲最西端的阿拉伯半島,浩瀚如海的沙漠占國土面積近三分之一,在奧斯曼帝國崩潰后各酋長部族先后建立酋長國。直至上世紀初葉,伊本·沙特·阿卜杜拉·阿齊茲,沙特的第一代君主,歷時幾十年馳騁疆場,征戰南北,統一了各個部族,建立沙特王國。沙特王國的名字源于他的第一個名字沙特。這位開國元勛,有兩個歷史性功勛:一是統一了處于分裂狀態的國家,1932年宣布建國;二是開發石油資源,把不毛之地的貧瘠沙漠王國引領上“石油王國”富裕之路。

本文作者鄭達庸與時任王儲、阿卜杜拉國王合影。
1933年,沙特的鄰國在波斯灣的西海岸沙漠地帶發現了原油,沙特國王立即尋找外國石油公司在沙漠里勘探。193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獲得勘探和開采沙特石油的特許權,幾年后打出第一口油井,沙特石油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約占四分之一。老王實施“特區政策”,引進美歐先進技術和人才,在東部建立“特區”,專家在這里安家落戶,特區內不實施伊斯蘭教規。1945年二戰結束后,老王在紅海美國軍艦上會見剛剛參加雅爾塔美英蘇三國元首會談的羅斯福總統,雙方結下美沙長期石油合作的戰略關系。
在沙特歷史上另外一位有建樹的國王是第三任國王費薩爾,1958年登基。他具有強烈的改革意識,在他的任期內,實現沙美石油公司國有化,國際上發揮歐派克(石油生產出口國組織)作用,使用“石油武器”保護自身權益。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不結盟國家萬隆會議期間,費薩爾國王與周恩來總理親切握手交談,那時候沙特還沒有和我們建立外交關系。費薩爾在位第11年,他被有精神病的侄子在宮內開槍意外身亡,終年71歲。
上世紀70年代之后,從哈立德國王(1975-1982)到法赫德國王(1982-2005),再到去年過世的阿卜杜拉國王(2005-2015),三位國王都致力于國家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對外執行溫和的不結盟政策。30多年王室繼承平穩過渡,都是在老王的眾多的兒子這一輩中產生。話說當年老王在世,同大部落酋長聯姻,14名妻子生了140多子女,兒子的數目說法不一,一般說有40多位。在沙特,人們都知道有“蘇德里七兄弟“,指有7位親王的母親是蘇德里酋長之女,最受老王恩寵,“蘇德里七兄弟”在繼承王位的問題上居實力地位,其中繼承王位的有法赫德,蘇爾坦,納伊夫親王,現任薩勒曼國王是七兄弟中最小的一個。
自古以來,王位繼承權引來是是非非,王權交替備受關注。第一代老王故去之后,他的大兒子穆罕默德·薩烏德繼位,但這位國王不諳國事,昏庸無能,國家經濟衰敗,負債累累。王室繼承委員會把他給廢了,確立前面提到的費薩爾(非七兄弟之一)為國王。沙特基本法規定,國王必須從老王沙特的后代中產生,國王和王儲的選定有嚴格程序。沙特王位繼承同其他君主制傳統“父歿子繼”不同,自老王病故之后,國王都在他的兒子中遴選,可謂“兄歿弟繼”。國王人選通過王室重要成員和王室繼承委員會經過醞釀磋商選出,最終由最高宗教會議批準生效。如國王治國無能,可以廢黜。2007年阿卜杜拉國王修改繼承法,增加成立“效忠委員會”,進一步完善了王室更迭程序。
第三代開始接班
2015年阿卜杜拉國王去世,終年90歲。他任命的納伊夫王儲2012年病故,沒有等到接班那一天。薩拉曼國王是第七位沙特君主,登基后,廢黜了阿卜杜拉國王任命的王儲穆克林(屬于第二代兄弟之一,雖是其中最年輕的,也已70高齡),任命原王儲納伊夫親王的兒子接任第一王儲,他的兒子默罕默德為第二王位接班人。從年齡看,小納伊夫今年55歲,穆罕默德三十出頭。從職務和經歷看,納伊夫多年在安全情報部門工作,負責反恐,曾四次躲過對他個人的恐怖襲擊。穆罕默德出任國防大臣,親任圍剿也門境內胡塞武裝的總指揮。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中東海灣形勢動蕩不已,繼伊拉克薩達姆被處決之后,埃及、利比亞、也門領導人先后被趕下臺,敘利亞內戰爆發,曠日持久。極端宗教勢力建立伊斯蘭國,加劇了地區動亂。在多事之秋里,沙特的第二代王室成員相繼過世,薩拉曼國王登基后任命第三代王孫接班,也是順理成章,并非意外之舉。從接班人的選擇看,王權仍掌握在嫡系王族手中,從才干看,有反恐保國內安全的能力是頭等大事。減少接班過程中的內部紛爭,保住沙特的國家安定,符合所有王族的共同利益。我在沙特任職時,一位沙特朋友對我說,沙特王室的穩定,就是沙特的穩定。這句話不無道理。
沙特是我國建立“一帶一路”的重要環節,2016年新年伊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沙特,把中沙關系推到新的高度。薩勒曼國王給予極高接待禮遇,習主席專機抵達利雅得上空時,沙特四架軍機臨空護航,國王派新任王儲自己的兒子默罕默德到機場迎接。國王雖已是79歲高齡,親自陪同習主席參觀老國王遺址四方宮。
從習主席訪問沙特的成果看,由法赫德國王和阿卜杜拉國王奠定的中國沙特友好關系,在沙特王室新老交替和薩拉曼國王和第三代親王執政的過程中,將繼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