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1.要學會判斷寶寶是否健康
如果寶寶不會說話,或者無法正確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時,爸爸媽媽怎么知道他的健康狀況呢?可以捕捉寶寶肢體發出的求救信號,并辨別背后隱藏的異常情況,從而及時進行應對,并預留出充分的時間來決定是否需要就醫。
2.要學會判斷是否需要就醫
該立即送寶寶去急診的情況:
發熱(肛溫超過38℃);
持續呼吸急促(>60次/分),明顯的呼吸費力,頻繁暫停呼吸;
明顯的咳嗽;
口唇黏膜、甲床經常出現青紫;
皮膚異常蒼白或滿布花紋;
長時間精神明顯變差、昏睡、持續嘔吐,或食納明顯減少;
嚴重腹瀉,大便中伴有較多量的血或者黏液;
碰到寶寶身體任意部位,出現尖叫或疼痛反應。
可先在家觀察,再擇日門診的情況:
一般上呼吸道感染:輕微咳嗽、流鼻涕、喉嚨痛;
一般急性腸胃炎:輕微拉肚子、嘔吐;
皮膚疾病:癢疹、過敏、輕微黃疸、紅臀等;
得到有效控制的氣喘、穩定的慢性疾病。
兒科醫生有話說:
除了上文中所總結的較為典型、容易鑒別的異常表現外,生活中更多的是許多微小的變化。因為,小寶寶生病并不局限于發燒、咳嗽、流鼻涕等,如果寶寶吃飯或者喝奶不好、睡覺不好、大便不好,喜歡搓眼睛、揉鼻子、掏耳朵、搖腦袋,睡覺翻滾,多汗,嘴巴發酸、發臭,皮孩子突然老實了,老實孩子突然暴躁等,這些也都有可能是生病的信號。為此,爸爸媽媽還需了解寶寶的每一個生活習慣,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