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征
寶寶從初生到成長,始終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其自身特點,1~2歲的寶寶正處于語言、動作及思維活動發育迅速的時期,與外界的接觸更加頻繁,如果養護不當很有可能影響其生長發育。
1~2歲寶寶臟腑的特點和身體發育
寶寶在1~2歲時生長發育的速度比嬰兒時期相對減慢,但寶寶的智能發展卻很明顯,神經發育比較迅速,寶寶的動作、語言、智力及心理行為發育比較明顯。此外該時期的寶寶還表現為前囟已閉合、乳牙將要或已經長齊、飲食由單一過渡至多樣、能逐漸控制大小便等特點。
中醫認為,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主要表現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體現為1~2歲寶寶的肺脾腎發育尚不成熟。由于這一時期不斷生長發育的寶寶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逐漸增多,因而脾(胃)形質、功能的不完善也更為突出,故這一時期的寶寶普遍免疫力差,較成人更易患肺系和脾系疾病。
此外,古代醫家還指出“凡孩子三歲以下,呼為純陽,元氣未散”,提出了小兒“純陽”之體一說,主要表現為“臟氣清靈,易趨康復”。也就是說1~2歲寶寶患病的病因相對簡單,而且對藥物的反應比較敏捷,一旦患病后臟腑的修復能力也很強,所以只要辨證準確,及時治療,病情會好轉得快。
飲食調護
由于1~2歲寶寶嬌嫩的脾胃與其對營養物質的大量需求尚不平衡,故喂養稍有不當就會損傷脾胃,同時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因此合理喂養仍是這個時期的養護重點。
隨著寶寶乳牙的逐漸萌出并有一定的咀嚼功能,輔食由柔滑的泥糊過渡為質軟的小塊。奶類已經難以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因此這一時期的飲食結構也應適當做出調整,要由乳類為主轉化為食物為主、乳類為輔。當然,寶寶的斷奶并不是完全杜絕乳類食品,還應保證其每天至少500毫升的奶量來滿足寶寶身體發育的需求。
合理的膳食供應,須具備以下幾方面特點:
1.“足、全、雜”:在保證正餐主食足量的前提下全面而多樣,使得各種食物和營養合理搭配。
2.“軟、碎、爛”:由于1~2歲寶寶的乳牙尚未出齊,所以食物應相對“軟、碎、爛,這樣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同時應盡量避免刺激性和過于油膩的食物。
3.“乳貴有時,食貴有節”:無論哺乳還是進食,都應定時喂養,不可過饑過飽。
對于胃口不好的寶寶,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改善:
1.采用合理的喂養方法和技巧:①寶寶在1~2歲時父母應鼓勵其自己進食,并為他(她)們提供小塊、可用手拿的食物;②送到寶寶面前的食物寧少勿多,吃完后再添加, 使其不感到父母的強迫;③寶寶就餐時比較注重儀式,如喜歡用固定的碗、杯和湯匙等,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自己選擇喜歡的餐具以促進食欲。④寶寶對新鮮事物的刺激比較敏感,父母可以通過經常變換食物的品種、制作方法以及將菜肴拼成可愛的圖案,或通過加強菜的口味及變化形式等方法來增進寶寶的食欲。
2.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①就餐前應讓寶寶避免過度興奮或疲勞;②進餐時要專心,不要玩耍, 鼓勵和培養寶寶自己使用餐具,增強寶寶的自我成就感;③就餐時不要懲罰寶寶,保持愉快、寬松的就餐環境,以免影響食欲;④養成不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等好習慣。對于挑食、偏食的寶寶,父母可在其喜歡吃的食物中逐漸摻入一些寶寶不愛吃的食物來慢慢糾正。
Tips:適合寶寶的食補材料
在寶寶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只要保證其日常飲食不偏嗜,即可獲得所需的營養,無需特別進補。但基于1~2歲寶寶正處于生長發育較快的階段,而中醫認為此時的寶寶腎氣未充,牙齒、骨骼、腦髓均在發育中,需要充足的營養,因而日常飲食中父母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補腎食材,如動物的肝、腎、腦髓及核桃仁、黑芝麻、桑椹、黑豆等。但寶寶同時又為“純陽之體”,因此要注意少食或忌食溫熱、滋膩、厚味性質的食品,如火腿、海參、羊肉、雞肉等。
此外,保健飲食還要注意季節性。如,春天多風,陽氣升發,因此不能給寶寶過食油膩煎炸動火的食品,以防受風引發過敏性疾病;夏天暑熱濕盛,出汗多,可以給寶寶進食一些祛暑清熱的食品,如西瓜翠衣飲、綠豆荷葉粥、冬瓜湯、酸梅湯等;秋季干燥,蔥、姜、蒜、辣椒等辛溫香燥傷陰之品應慎用;冬日寒冷,可用牛肉、山藥、生姜、胡蘿卜等祛寒暖胃之品。
起居護理
睡眠:
寶寶的生長激素主要在剛進入深度睡眠后分泌,因此充足、良好的睡眠對寶寶格外重要。首先,1~2歲幼兒應保證每天12~14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其次,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逐步形成夜間以睡眠為主、白天以活動為主的作息習慣;不要讓寶寶在睡前飲奶,睡前飲奶雖然可以幫助寶寶更好入睡,但也容易在口腔內滋生細菌,腐蝕牙齒,產生齲齒,同時因為胃腸道的繼續興奮以及膀胱的充盈等會讓寶寶睡眠不安,發生磨牙、尿床等不適。此外,建議這一時期的寶寶與爸爸媽媽分床睡,這樣既安全舒適,又有助于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在最初分床睡寶寶可能一下子難以適應,爸爸媽媽可以通過給寶寶講故事的方式逐漸培養寶寶分床睡的意識,若能結合故事情節對寶寶的小床進行裝飾,會更有助于寶寶愿意睡自己的小床。
衣著:
寶寶的肌膚十分嬌嫩,因此要盡量選擇柔軟舒適、透氣性好的棉質衣物,同時還要保證既寬松不影響骨骼發育,又輕便易于活動,并且穿脫簡單。此外,因為這一時期的寶寶學會了走路,對外界探索性強,隨時可能走出爸爸媽媽的視線,因此最好選擇一些顏色鮮艷、便于識別的衣服。還要根據天氣的寒溫變化來適時增減衣物,注意頭宜涼,背、足宜暖的保暖原則,平時給寶寶穿衣不宜過多,以其手足暖而不出汗為宜。
衛生習慣:
1~2歲的寶寶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快、大腦皮層活動強,表現出對周圍環境好奇心強,喜歡用手、腳和嘴來探索世界,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培養寶寶良好的衛生習慣,勤給寶寶剪指甲、定期沐浴、換衣,并讓寶寶養成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和吃未洗凈的瓜果等習慣。
安全防護:
鑒于該時期的寶寶求知欲強卻沒有識別危險、保護自我的能力,父母在日常看護寶寶時要格外當心,讓寶寶遠離廚房、衛生間、陽臺等高危區域,以免意外發生;不要將花生、豆子等小物品放在寶寶身邊,以免異物吸入。此外,中醫認為這一時期的寶寶腎虛易受驚恐,故父母在對寶寶安全教育時應注意不要恐嚇打罵,而應該以關愛的方式進行。
中醫保健方法
小兒保健的目的是增強寶寶體質,降低寶寶發病率和死亡率,保證寶寶健康成長。幼兒期,隨著寶寶20顆乳牙的逐漸出齊,斷乳后食物種類明顯轉換,而脾胃又較薄弱,易發生胃腸功能紊亂等消化系統疾病。中醫自古強調“若要小兒安,常受三分饑與寒”、“忍三分饑,吃七分飽,頻揉肚”、“春捂”、“秋凍”等育兒保健法。也就是說春季要注意給寶寶保暖;夏季不要讓寶寶貪涼飲冷;秋季提倡“三分寒”,避免保暖過度;冬季室內應適當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此外,還有一些適用于1~2歲寶寶的推拿按摩方法。
適合1~2歲寶寶的推拿按摩:
1.揉肚:即摩腹法。操作時令寶寶取平臥位(最好隔一層薄衣,或在寶寶皮膚上涂抹潤膚乳等以免造成寶寶肚腹受涼或因摩擦損傷肌膚),父母掌心緊貼寶寶腹部,以臍為中心,順時針運行,每次5分鐘左右,以寶寶腹部有熱感為度。
2.按揉足三里:在寶寶小腿前外側,脛骨前緣一橫指處取穴(定位建議請教專業人士),父母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鐘,有健脾益胃、強壯體質的作用。
3.按揉四神聰穴:在寶寶頭頂部,百會前后左右各旁開1寸處,共4穴(定位建議請教專業人士)。父母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聰穴,再按前后神聰穴,每次1~3分鐘,可以醒神益智。
注意事項:
1.準備潤膚乳或按摩油為宜。
2.操作者應保持雙手清潔,指甲修剪圓潤,防止操作時劃傷寶寶皮膚。
3.要保持雙手溫暖(可搓熱后再操作),以免寒涼刺激寶寶,造成緊張,影響推拿。
4.手法應柔和,與寶寶有互動,讓他接受并配合。
5.局部皮膚破損、骨折處不宜按揉。
特別提醒
寶寶合理的飲食調理可以促進其健康成長,但是寶寶體質具有個體差異性,其體質特點與多方面因素相有關,父母在關注如何調理寶寶飲食的相關信息時,不可盲目追從,應在專業人員,如營養師或兒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調護。
專家介紹:
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中醫兒科專業博士后,碩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師從多位名醫,崇尚中醫經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形成自己獨特的診療優勢。
擅長治療:兒童咳喘、扁桃體炎、肺炎、厭食、多動癥、抽動癥、癲癇、性早熟等。
出診時間:
周三全天,周五上午,周六下午 (上海市中醫醫院總院:芷江中路274號)
周五下午(石門路門診部兒科:石門一路67弄1乙)
特需門診:周六上午(上海市中醫醫院總院:芷江中路2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