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琰 賈文毓山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山西臨汾 041004
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城區與河流關系考察
付雪琰 賈文毓
山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山西臨汾 041004
本文采用統計法、歸納比較法、GIS制圖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城區與河流位置的關系,主要從單流型河流和多流型河流兩個大方面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1)城區位于河流左岸;(2)城區位于河流凸岸:(3)城區位于河流下游或入??冢唬?)城區發展與交通和經濟有關;(5)城區位于兩條或多條河流的匯合處。通過對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城區與河流位置的關系的研究,有助于讓人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城區與河流位置的關系,這對于以后的城市規劃等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廣東省;縣級的行政中心;城區;河流
河流對城市形成和發展的影響巨大。已有學者對河流與城市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司徒尚紀等(1998)研究了廣州古城選址和布局的風水地理依據。陳乃華(2005)探討了河流在古代城市的產生、發展和變遷中起的作用。邢忠等(2007)在回顧河流水系與城市空間結構關系的基礎上,針對現階段我國水網城市空間結構發展誤區,對與河流水系融合共生的城市空間結構進行探索。劉衛(2015)研究了古代廣州城市水系演變,并闡明了其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目前,對于縣級城區與河流的位置關系的研究分析較少。本文擬以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城區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采用統計法、歸納比較法、GIS制圖、繪圖等方法,從地理角度分析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城區與河流的關系。
廣東省位于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該省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北部多為山地和丘陵,南部多平原和臺地。廣東省山脈大多以東北―西南走向,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臺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
珠江發源于云貴高原,云南省東北部烏蒙山區,全長2197km,流域面積45萬km2,流經黔、貴、粵等省區,最后注入南海,主要支流有右江、左江、桂江、郁江。珠江水系包括西江、東江、北江三大江,西江為珠江的主流。整個水系河道彎曲,水量豐富、汛期長、含沙量小。在廣東的珠江水系中,東江、流溪河、北江大致由東北向西南流,西江、潭江大致自西向東流,并都匯于珠江三角洲網河區,最后分別由8個入??谧⑷肽虾?,整個水系呈扇狀水系。

圖1 廣東省主要河流分布
本文資料源自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15)》《中國地圖集》和《廣東省地圖冊》。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共有121個,包括副省級城市2個(中山市和東莞市)和119個縣級行政區(60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在分析城區和河流關系時,主要分析城區與河流的相對位置關系,但是不包括一些距離城區較遠的河流。因此,廣東省有8個縣級行政中心城區周圍及區內無河流流經,2個縣級行政中心城區沿海,1個縣級行政中心城區周圍有海環繞。所以,本文只對110個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城區與河流的關系進行分析。
(一)中心城區與單流型(側過)河流的關系
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城區與單流型(側過)河流的關系分為7個類別(表1)。

表1 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城區與單流型(側過)河流關系分類統計
1、城區與河流側過直行的關系
城區分布在河流一側。由于河流較為平直,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河床不易保持。在北半球,河流右岸受侵蝕較嚴重。因此,城區多分布在河流左岸,如廣州市天河區即位于河流左岸;也有少數城區位于河流右岸,如清遠市英德市位于河流右岸,但是城市核心街區距河岸有一段距離,以防止長時間河道的偏移影響到城區規模。
2、城區與河流側過曲行腹抱的關系
由表1可知,城區與河流側過曲行腹抱的關系數量最多。城區位于河流側過曲行腹抱處,即為河流凸岸。由于河道彎曲受流水慣性影響,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經過長時間的侵蝕和堆積,河道變寬,水流速度減緩,因流速不足難以攜帶泥沙,所以泥沙在河流的兩岸不斷地堆積,形成沖積平原。沖積平原土壤肥沃,地下水源豐富,利于農耕和生活,形成城市。因此,城區多布局在河流的凸岸。
3、城區與河流側過曲行背托的關系
城區位于河流側過曲行背托處,即為凹岸,易受到流水侵蝕。城區布局在河流凹岸,不僅僅與河流有關,還與其他因素有關,如經濟、地形等。
如珠海市香洲區屬沿海丘陵地區,境內山岳巒峰較多。它是珠海市的主城區,位于珠江口西岸,南海之濱,南接澳門,東連香港,利用優越的區位條件,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
云浮市羅定市,地形以山地為主,東有云霧山脈,西有云開山脈,中部、東北部和南部多為盆地、丘陵。全境形似東西南為邊圍,向東北開口的箕狀盆地。在丘陵地區,兩山地間河流的曲行背托處距山地較遠,地形平坦,但易受流水侵蝕,地域面積較小,發展受限。
4、城區與河流側過曲行環抱的關系
城區與河流側過曲行環抱的關系是指城區周圍由一條河流包圍,即為河心島。通常在環抱情況下包圍城區的河流不會是河流干流,主要是河流的支流,通過搭建橋梁形成以城市為核心的放射型水路結合的交通網。這樣的城區相對獨立,基礎設施較為完整,可以看成是城市中的“小城”,但是今后的發展易受到區域限制。如廣州市海珠區是廣州市的老四區之一,四面為珠江廣州河段環抱,通過海珠橋、人民橋 、鶴洞大橋、丫髻沙大橋等大橋與廣州市其他區聯系在一起。
(二)中心城區與單流型(穿過)河流的關系
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城區與單流型(穿過)河流的關系分為8個類別(表2)。

表2 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城區與單流型(穿過)河流關系分類統計
河谷平原由兩側為山脈、中間為河流所構成的河谷地形。位于河流兩岸的河谷平原,地勢較平坦,土壤肥沃,中間的河道較寬,水流平緩。城市的發展大多沿河成帶狀或組團狀發展,形成兩岸互動的格局。但是,在山地丘陵地區由于山的形態多變,起伏不定,無固定方向,使得河流隨地形的變化而呈現出彎曲的形態(圖2)。

圖2 城區與河流穿過的關系示意圖
河流穿過城區,有三個原因。第一,地形原因。廣東省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兩側為山脈、中間為河流的河谷平原較多。第二,交通原因。由于交通方式改變,原有的水運交通逐步被發達的陸路交通取代,城市開始向交通的樞紐地轉移。如龍川縣至建國前夕,陸路運輸較為落后,大部分貨物靠人力肩挑背負,但是水上運輸較為繁忙。發展至今,縱貫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與貫穿廣東省東西的廣梅汕鐵路在老隆鎮交匯并設龍川站,成為嶺南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城區開始向龍川站方向發展。第三,經濟原因。隨著經濟發展,河流一側的空間難以滿足城市發展需要,因此城市開始跨河發展。如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恩平市提高了交通通達度,完善了基礎設施,形成了跨錦江河發展、兩岸互動的格局。
韶關市樂昌市穿過曲行背托重心在左
如樂昌市境內山脈多以南北走向為主,地勢北高南低。西部是大東山,中部有大瑤山,東北部有九峰山,武水自西北向東南流經樂昌市。早在秦漢時代,它已是中原嶺南商人往來的通道,素有“廣東北大門”之稱。在21世紀,大力建設交通,原有的水運逐步被發達的陸路交通等取代,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三)中心城區與多流型河流的關系
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城區與多流型河流的關系分為5個類別(表3)。

表3 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城區與多流型河流關系分類統計
在城區與多流型河流的關系中,城區多數是處于河流的交匯處和入海口。在河流的交匯處和入??冢Y源豐富,水運發達且具有多方向性,豐富了當地的交通運輸方式,形成水運、陸運、海運和航空的立體交通網,有利于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轉(圖3)。

圖3 城市與多流型河流的關系示意圖
佛山市三水區因三江(西江、北江、綏江)在此匯流而得名。因其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展良好,在全國百強區評選中躋身前列,它將作為新的行政中心選址。
汕頭市澄海區位于韓江三角洲入海口,素有“粵東門戶”之稱。作為一個通商口岸,也是一個著名的僑鄉,改革開放以來,利用僑鄉優勢和優惠政策,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以上例子證明了,不論古代還是現代,地處河流交匯處和入??诰哂忻黠@的區位優勢,促進經濟的發展。
通過分析110個廣東省縣級行政中心城區與河流的位置關系,得出以下結論:
(1)河流位于北半球且較為平直,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右偏。所以左岸城市多而右岸少。在城市與河流側過直行的位置關系中,位于左岸的城市是右岸的2倍多。其中,位于右岸的城市距離河流有一定的距離,以防止河道偏移影響城市規模。
(2)在廣東省縣級城市與河流關系中,位于凸岸的城市占32%,位于凹岸的城市占20%。由于河道彎曲,流水具有慣性,所以凸岸以堆積作用為主,凹岸則以侵蝕作用為主。因此,凸岸城市多而凹岸少。
(3)城市易形成于河流下游地區或入海口的沖積平原,這里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位于河口的城市,交通運輸方式多樣,上可與全流域相通,下可轉向海外,加之陸運和航空,使交通通達度更加良好。良好的交通條件和優越的地形,吸引城市在此布局。
(4)河流穿過城區,由地形、交通和經濟共同作用而成。原有的水運交通逐步被發達的公路、鐵路等取代,城區開始向交通發達的樞紐地轉移。同時,經濟發展需要一定規模的土地,河流的一岸的空間已經難以滿足城市發展,城區就開始跨河發展,形成兩岸互動的格局。
(5)城市易在兩條或多條河流的匯合處形成,成為水陸交通的轉運點,有利于人流、物流的集散、中轉。
[1]司徒尚紀,李寧利. 廣州古城選址和布局的風水地理透視[J].嶺南文史,1998,03:33-38.
[2]陳乃華. 古代城市發展與河流的關系初探[J]. 南方建筑,2005,04:8-10.
[3]邢忠,陳誠. 河流水系與城市空間結構[J]. 城市發展研究,2007,01:27-32.
[4]劉衛. 廣州古城水系與城市發展關系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
[5]馬正林. 中國城市的選址與河流[J].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04:83-87+172.
[6]曾振. 基于GIS的丘陵城市水系規劃研究[D].湖南大學,2012.
通迅作者
賈文毓(1960- ),男,山西洪洞人,山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人文地理學。
付雪琰(1992-),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15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人文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