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董茜 圖/受訪者提供
石柱:民俗生態旅游好戲連臺
◇ 文/本刊記者 董茜圖/受訪者提供


國家4A級景區大風堡
依托悠久的歷史文化、土家人文風情、綠色生態美景,石柱旅游擁有了“重慶非去不可十大旅游名片”“最美休閑旅游區縣”“重慶市五大避暑勝地”“2012最美休閑旅游景區”“首批十大市級旅游度假區”以及“2014美麗中國十佳度假區”等名頭。2015年,按照縣委《關于加快實施“商旅活縣”戰略的決定》,圍繞打造全國優秀民俗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的總體定位,3年完成黃水大風堡—太陽湖國家5A級景區和黃水國家級民俗生態旅游度假區的創建目標,堅持“大項目、大投入、大營銷、強管理”戰略,大力推進了22個迎夏旅游重點項目建設,石柱黃水民俗生態旅游區榮獲“2015重慶避暑休閑目的地最佳發展成就獎”,全年完成旅游投資24億元,實現年接待游客6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0億元。
夏季,以“風情土家、清爽黃水”為主題的“2015重慶黃水林海消夏旅游季暨千野草場國際露營狂歡月”活動,黃水消夏避暑就是非去不可的第一站。秋冬季,千野草場的漫山火棘獨立成景,吸引了學生、攝影、婚戀一族神往,而“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林海雪原更是不可錯過的美景,尤其是石柱黃水大風堡和冷水白天池可謂是滑雪愛好者的天堂。而此時,千野草場的萬畝火棘在冰雪地里變成了萬畝“冰糖葫蘆”。進入春季,黃水的野花、千野草場的火棘花次第盛開直到5月,而云中花都憑借3000畝花海又開始新一輪亮相。
資源+美景+活動,是否真正贏得了市民的“耍心”?數據說話:2015年石柱實現年接待游客6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0億元,僅8月1日接待游客就超10萬人次,其中,過夜游客超8萬人,市外游客近6000人,均創歷史最高紀錄,位居全市前茅。

黃水云中花都
圍繞“全縣興旅、全域開發,提速打造、提質發展”的思路,積極融入“武陵山旅游經濟帶”和“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經濟帶”,著力建設中國石柱土家民俗生態公園,把旅游業培育成為縣域經濟戰略性主導產業。到
2020年,成功創建1個5A、5個4A級景區,全縣年接待游客達到1000萬人次,創旅游綜合收入50億元,基本建成全國知名的民俗文化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加快自然觀光、養生度假、民俗體驗、鄉村旅游等旅游產品開發,深入推進旅游與文化、旅游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空間全覆蓋、產業大融合、四季皆可游”的旅游發展新格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休閑度假游、自然景觀游、田園風光游、養生康體游、文化體驗游等主導產品。不難看出,石柱旅游“十三五”期間在規模化、精細化、特色化方面將大有突破。
如何讓旅游者進得來,玩得嗨,住得下?2016年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石柱旅游人不斷思考。
大風堡—太陽湖實質性啟動深度開發和5A景區創建,千野草場景區巖口游客接待中心正式投入運營及國家4A級景區創建,太陽湖景區配套游樂項目,油草河創建國家3A級景區,云中花都完善景觀體系啟動3 A級景區創建,萬壽寨、西沱古鎮保護性開發,七曜山國家級地質公園、藤子溝國家濕地公園啟動旅游規劃,銀杏堂、楓香坪、三教寺旅游逐漸開放,石柱旅游景點逐年上臺階,2016將有一番新氣象。
石柱旅游狠抓景點建設,以黃水國家級民俗生態旅游度假區創建為重點的休閑度假功能配套,將進一步壯大旅游產業規模。中國黃水懶人山谷旅游景區綜合開發啟動,冷水白天池滑雪場建成并對外開放,冷水和楓木特色旅游小鎮整體開發建設,提升避暑休閑地產規劃,啟動黃水終身素質教育基地室內外裝修和環境打造,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黃水康復療養中心、巖口土家念情谷商業街、泰運度假村6月底前正式開放,一批高端度假產品逐漸出爐。
黃水薰衣草莊園、泰運度假村、沙子七曜山風電觀光休閑體驗區、三河鎮鴨莊拱橋鄉村旅游環線、石家夢里荷塘鄉村旅游區、南賓黃鶴村生態休閑農業園、黃鹿村鐘家大院、下路高鹿生態農業園等重點鄉村旅游開發勢頭強勁,石柱鄉村旅游漸次升級。
通過對旅游目的地的整體打造,石柱縣旅游已經形成生態觀光、親水游樂、消夏露營、休閑度假、鄉村旅游、民俗文化等六大旅游產品體系,迎合都市人旅游的不同需求,各大旅游產品齊頭并進,逐漸形成石柱旅游品牌高地。
Shizhu:Folk Ecological Tourism is Wonderful

黃水油草河激情漂流

國際露營基地千野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