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安

7月中旬,上海市統計局發布了今年上半年上海經濟運行情況的相關數據。從已經公布的統計數據來作一個總體考察,上海經濟運行呈現出了整體平穩、穩中有進、動力轉化、結構向好的基本態勢。但是,全市經濟發展中的一些結構性問題仍然需要得到進一步化解,創新轉型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仍然需要通過努力,才能保持全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上半年上海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特點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經濟依然復雜低迷和國內經濟“三期疊加”的大背景下,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的嚴峻挑戰,上海經濟整體發展仍然取得了比較良好的成績,也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經濟增長:速度平穩,運行穩健
上半年,上海市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7%,與全國經濟6.7%的增長速度持平,這是上海連續一年半以來GDP增速與全國保持同步。這表明,上海在經過連續幾年經濟增長速度低于全國經濟增速之后,出現的不斷向好跡象;也說明,上海經濟通過率先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應該充分認識到,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上海經濟的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啟動得比較早,因此,由于經濟發展的調整轉型,前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低于全國增長速度,但是,通過堅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近年來全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了,上海經濟增長速度保持了穩定增長,而且與全國經濟增長速度保持一致。總體上來看,在我國經濟發展整體進入新常態的前提下,上海經濟增長不僅運行平穩,而且穩中有進。
2. 結構調整:持續推進,成效顯現
上半年,上海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初步成效繼續呈現出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服務業保持強勁發展勢頭,比重繼續上升。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1.6%,遠遠高于第二產業的增長率,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高達70.8%。同時,服務業在占GDP七成以上的大基數上,還仍然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充分顯示出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工業結構發生積極變化。上半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一改去年的跌勢,總產值同比增長0.7%,其中新能源產業增長22.1%,新能源汽車增長38.3%,信息化學品制造業產值增長16.4%,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產值增長13.3%。這表明,上海工業產業結構在整體困難中發生積極變化,部分新興產業領域增速快于全國。
3. 重要指標:走勢穩健,表現良好
上半年,上海經濟發展除了增速穩定之外,還表現在就業穩、物價穩、收入穩、消費增長穩等“四個穩”字上。其中,全市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左右的良好水平;CPI保持在3.1%的溫和上漲;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8.9%,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7%;社會消費品保持在8%左右的較快增長速度,表明這些重要經濟指標的走勢均比較穩健。此外,投資結構、財政收入等方面走勢也良好,體現了6.7%經濟增速的含金量。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9%,第三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85.8%,社會事業投資高速增長和城市建設投資大幅增長;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96.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6%,其中服務業對一般公共預算增量的貢獻率達到90%。
二、上半年上海經濟穩定增長的主要因素
今年上半年,上海經濟發展之所以取得比較良好的成績,是由于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主線,是由于堅持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補短板的直接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以自貿區建設為引領,深化改革開放
在上海自貿區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引領下,上半年全市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規模持續增長。從“引進來”角度來看,全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344.0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8%;實際到位金額86.67億美元,增長1.4%,其中第三產業實際到位金額81.75億美元,增長6.5%。在“引進來”保持一定增長速度的同時,“走出去”正在迅速增長。上半年上海對外直接投資的中方投資額超過200億美元,同比增長13.1%,其中自貿區為128億美元,占全市的71.5%。此外,通過自貿區一些改革開放措施的復制、推廣,推動了上海經濟的持續發展。
2. 以科創中心建設為依托,推進科技創新
今年以來,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國家戰略的帶動下,上海的科技創新實力有了明顯提升,確立了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進而對全市經濟增長和轉型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1-5月份上海全市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42.4%,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增長43.4%,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9.9%。在科創中心建設的積極帶動下,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經濟、新產業的規模、能級有了比較快的提升,“四新”同樣得到了比較快速的發展,使得上海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3. 以供給側改革結構性為主線,化解發展瓶頸
今年以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面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各項措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實,使得上海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瓶頸問題有所化解。例如,商務成本過高一直是近年來上海所有企業經營發展所面臨的普遍問題,隨著上半年“降成本”措施的多管齊下,全市工業企業成本降低的成效比較明顯。例如,1-5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比去年同期下降6.6%,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下降了1.3%,當前上海該項成本為79.16元,而全國則為85.73元。
4. 以推進民生工程為抓手,助推經濟增長
今年以來,上海通過進一步加快推進速度,來補足一些民生問題存在的短板。例如,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90.73億元,增長41.6%。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城鄉社區的支出增長較快,分別增長了87.6%、78.2%和55.5%,可見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實際上,一些民生問題的不斷破解,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老百姓最關心的焦點、熱點、難點等問題,而且通過這些民生問題的有效解決,反過來也有利于推進全市經濟的穩定增長。
三、上海經濟未來發展的展望
今年上半年,盡管上海經濟發展呈現出了整體平穩、穩中有進、動力轉化、結構向好的基本態勢,但是,未來發展仍然會面臨著比較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結構調整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其中,突出表現在制造業發展方面,上半年上海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了3.3%,而全國增長了6%,兩者之間差異比較明顯。當然,造成制造業發展比較困難的因素很多。從國際來看,由于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總體上比較復雜嚴峻,市場需求比較疲弱;從國內來看,由于部分行業有產能過剩的情況,全市工業結構正處于轉型的陣痛期等。
與此同時,上海經濟未來增長仍然還需要進一步減少對重化工業增長、房地產業發展、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投資拉動等“四個依賴”,仍然還要牢牢堅守住人口、土地、環境、安全等“四條底線”。換一句話來說,仍然需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發展”的發展主線,仍然還要繼續推進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仍然還有實施好自貿區和科創中心兩大重要的國家戰略,唯有如此,才能推動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才能把上海真正建設成為強大的全球城市。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