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


年一度,又是中秋。中秋節真正盛行始于宋朝,與科舉考試有關。宋代的科舉考試三年一次,恰好在八月,應試高中者成為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就隆重慶賀。《宋史·太宗紀》中說,“以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到現在中秋節已是僅次于春節的家人團聚的美好日子。這一晚,一家人團團圍坐,享受著天倫之樂,看著圓圓的月亮從天邊升起,想象著和月亮有關的那些美麗和神奇的傳說故事。
中秋節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佳節,賞月、吃月餅的習俗代代相傳,成為千家萬戶的“年度盛事”,“千里共嬋娟,但愿人長久”。
中秋之夜的月亮最美。冰輪玉兔,升騰夜空,是人們的感情寄托,是對故鄉和家人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代李白《靜夜思》一首五絕,成千古絕唱;“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茅》望月思鄉,引起了人們的共鳴;“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水潤夜色,明亮絢麗,是一種思鄉盼歸之情;“今夜明月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是一種秋月之下的多愁善感;“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是塞上月明的凄婉之景;“舉頭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對月當歌,邀月共舞,月下醉吟,栩栩如生;“花美似人臨月鏡,月明如水照花香”,則多了幾分風花雪月的意境;“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年輕戀人的心境淋漓盡致。絕妙好辭當數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意境之美,情感之誠,千百年來無出其右。
時至今日,那曾經照見古人的一彎明月,依然在我們的耳邊低吟淺唱。古典婉約的是《春江花月夜》;寄寓祝福的是《花好月圓》;纏綿悱惻的是《月亮代表我的心》;情思依依的是《月亮走我也走》;秋思無限的是《你看你看月亮的臉》;悲涼惆悵的是《二泉映月》;思念伊人的是《明月千里寄相思》;而《月之故鄉》則應算是思鄉曲的巔峰之作了……
回憶“滬上老八景”之一的“石梁夜月”。橋下水中的月影與空中的明月交相輝映,在中秋之夜曾引來如織的游人爭相觀賞。中秋夜,無論是吟誦是歌唱,有一樣美食絕不能少。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曾在詩中贊嘆月餅的美味:“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月餅的香甜可口,為中秋佳節增添了無盡的詩情和快意。說到月餅,又想起了上海功德林的素食月餅,她早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在行業內可謂是鳳毛麟角。功德林素食月餅的工藝在國內當屬一流。近年來,功德林的素月餅,年年有創新,以滿足不同口味和需求的客戶。今年的月餅在傳統的基礎上又推出了二大特色:一是“鮮花月”系列,有4種口味:玫瑰果仁、玫瑰蓮藕、茉莉麻蓉、桂花山藥。“鮮花月”用的是食用重瓣紅玫瑰花,是真正意義上的“將綻放的花朵融進月餅里”。“鮮花月”透過蘇式薄脆皮可以看到完整的玫瑰花,秀色可餐,誘人食欲,嘗一口,玫瑰特有的香味,沁人心脾。二是無添加蔗糖,是功德林素月餅的特色,功德林不適用蔗糖,而是用從海藻中提煉出來的“海藻糖”,加之低脂少油,能適合對健康有特別需求的人群。
近年來,功德林月餅始終保持每年兩位數的增長,體現了老字號企業所煥發的新活力。而支撐這一數字的,是企業一貫的“誠信”作風,
在功德林人的心中,經營之道就是“公道”這兩個字。功德林推崇的是“貨真價實”,即不玩先提價后打折的噱頭,也不漫天要價。這是企業對消費者真正的尊重,也是功德林品牌文化的體現。百年誠信,功德無量。功德林月餅年年生意興旺。
中秋鮮果列晶盤,餅樣圓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門不出,要同明月作團樂。
幾處笙歌邀月老,萬家新餅樂中秋。在這個中秋夜,品嘗帶著思鄉之情、祈福團圓的功德林月餅,我們更在乎的是心靈的相約,彼此的牽掛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