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景
7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建立完善企業自主決策、融資渠道暢通,職能轉變到位、政府行為規范,宏觀調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資體制。意見明確了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一是改善企業投資管理,充分激發社會投資動力和活力。二是完善政府投資體制,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三是創新融資機制,暢通投資項目融資渠道。四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升綜合服務管理水平。五是強化保障措施,確保改革任務落實到位。
消息一出,不少網友為此舉叫好。隨著近年來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重點攻堅任務的完成,市場化趨向的觀念正在深入人心,改革的思想氛圍進一步形成。這次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是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需要,是當前政府轉變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內在要求。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符合政府職能轉變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一總體要求。無論是從宏觀來看還是從微觀來看,都將釋放出多重利好:一來可以向資源要資金,二來可以向市場要資金,三來變“等米下鍋”為“找米下鍋”,等等。
首先,有利于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改革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將分散的財政專項資金予以整合,側重投向重點企業和項目。對公益性、基礎性建設項目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市場化模式撬動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變無償為有償、變補助為投資、變優惠為股權;對創新型、帶動型產業項目實行股權“零收益”,發揮對社會資本引導和帶動作用。與此同時,可以科學界定政府投資領域、嚴格管理政府類投資項目、規范政府類投資項目管理、加大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力度,可謂一舉多得。
其次,有利于鼓勵市場化投資創新。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可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優化民間投資政策環境,落實財政、金融、物價、稅收等方面支持政策,切實維護民間投資者合法權益,對民營企業在資源配置、市場競爭和市場監管上一視同仁;可以創新市場化投入機制,發揮價格機制對社會投資的引導作用;可以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促進有條件的企業整體上市;可以積極規范拓寬政府融資渠道,大力培育投融資主體,大力發展市場直接融資。這對于部署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潛力,穩定有效投資,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再者,有利于規范拓展融資渠道、增強金融服務能力。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有助規范拓寬政府融資渠道,大力培育投融資主體,大力發展市場直接融資,圍繞解決“誰來投”“怎么投”創新機制。同時,可以扶持發展融資性擔保行業,增強金融服務能力。大力發展融資性擔保機構,引導其提高小微企業擔保業務規模,支持現有擔保機構做大資本規模,有序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強金融產品創新,從而達到調整優化融資結構的目的。
一言概之,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猶如一場“及時雨”,釋放出多重利好。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形成投資主體自主決策、政府調控有力有效、市場環境公平開放的投融資體制機制,還可以增強投融資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和長遠后勁,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伴隨著政策的出臺,相信這場“及時雨”必將給拓寬投融資渠道、提高投融資效率帶來另一番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