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娜,楊紅艷
(云南思力生態替代技術中心,云南昆明 650224)
?
云南省部分區域毒死蜱使用情況調查及風險分析
任麗娜,楊紅艷
(云南思力生態替代技術中心,云南昆明 650224)
對云南省部分地區的毒死蜱銷售、使用情況及使用者的風險意識進行調查,對使用毒死蜱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針對使用毒死蜱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旨在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參考。
毒死蜱;使用調查;風險意識;健康反應
毒死蜱是一種中等毒性的有機磷殺蟲劑,具有觸殺、胃殺和熏蒸3種作用方式,可用于糧食、果實、蔬菜和其他經濟作物上害蟲的防治[1]。但由于其具有環境持久性和生物蓄積性等特點,國內外學者越來越重視毒死蜱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以及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很多非政府組織建議將其列入《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名單[2]。有研究發現毒死蜱即使按照正確的方法和劑量使用,仍存在蔬菜農藥殘留超標和隱性成分殘留的風險[3],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規定自2016年12月31日起,禁止其在蔬菜上使用[4],而海南作為重要的蔬菜基地已于2014年2月禁止其在蔬菜上的使用[5]。云南地處高原地區,地貌類型眾多、氣候復雜,降水充足,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農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云南“橋頭堡”戰略的進一步推進,云南農產品出口在全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2014年云南蔬菜出口金額占全國蔬菜總出口額的8.51%,出口額排全國第三,主要出口香港、泰國、越南、日本和意大利,為我國重要的蔬菜基地[6]。因此,有必要針對云南地區毒死蜱銷售及使用情況開展相關調研工作,從而更好地服務“三農”,同時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參考。
1.1調查對象走訪云南省昆明市和普洱市周邊縣市農資店130余家了解毒死蜱市場銷售情況;其次,隨機選擇云南省昆明市、普洱市、曲靖市和大理市周邊的15個自然村為調查點,針對毒死蜱在蔬菜、水稻、茶葉上的使用情況及其相關因素予以調查。
1.2調查方法在文獻研究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設計調查問卷,通過隨機抽樣和入戶訪談實施問卷調查。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41份。
1.3數據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軟件對調研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1市場銷售情況通過走訪昆明市和普洱市周邊縣市130家農資店發現,在售46種以毒死蜱為有效成分的產品主要包括乳油、顆粒、水乳和懸浮劑4種類型,其中27.00%的產品毒性級別標識為“低毒”,73.00%產品標識為“中等毒性”;銷售最普遍的毒死蜱產品是有效成分含量為480 g/L的乳油劑產品。在售產品中,進口毒死蜱農藥占12.94%,如瑞蛙毒死蜱、陶斯仙毒死蜱和陶氏益農樂斯本,主要產自印度和美國;國產毒死蜱農藥占87.06%,主要廠家是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廊坊農藥中試廠、東莞市瑞德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蘇州佳輝化工有限公司、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和浙江新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0%產品未標識“生產許可證號”,而我國《農藥管理條例》規定,農藥標簽上必須標明農藥登記證號、產品標準號和生產許可證號,農藥“三證”缺一不可。
2.2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調查對象中男性、女性分別占52.00%和48.00%;覆蓋苗族、白族、侗族、哈尼族、苗族、彝族、漢族和壯族8個民族。調查對象年齡主要集中在30~50歲,其中30歲以下占10.37%,30~40歲占26.14%,40~50歲占35.27%,50~60歲占17.43%,60歲以上占10.79%(圖1)。在受教育方面,17.00%為文盲,38.00%為小學文化程度,37.00%為初中文化程度,7.00%為高中文化程度,僅1.00%為大學文化程度。

圖1 調查對象年齡分布Fig.1 Age of investigation objects
2.3毒死蜱使用情況及相關影響因素對15個自然村進行調研,發現超過15.00%的調查對象在使用毒死蜱,主要用于小麥、百合、水稻、烤煙、洋芋、玉米、茶葉和蔬菜的害蟲防治。其中,69.00%的調查對象將毒死蜱使用在蔬菜上,使用方法主要有拌土(67.00%)、噴霧(29.00%)和灌根(4.00%)3種。使用毒死蜱的調查對象中,男性占57.00%,女性占43.00%,男性占比多于女性,但相差不大,毒死蜱使用與性別可能并沒有很強的相關性。使用毒死蜱的調查對象中,30歲以下占11.43%,30~40歲占11.43%,40~50歲占48.57%,50~60歲占22.86%,60歲以上占2.71%。40~60歲的調查對象占比較大,年齡可能與毒死蜱的使用有一定的相關性。使用毒死蜱的調查對象中,文化程度為文盲的占11.43%,文化程度為小學的占25.71%,文化程度為初中的占42.86%,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上的占20.00%(圖2),主要集中在文化程度為小學和初中的人群,文化程度可能對毒死蜱的使用有一定影響。

圖2 毒死蜱使用者文化程度Fig.2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chlorpyrifos users
2.4風險意識44.45%的調查對象認為毒死蜱對身體健康沒有影響或不清楚其是否有影響,73.69%認為毒死蜱對環境沒有影響或不清楚其是否有影響(圖3)。調查對象對毒死蜱認識不足及其自身的使用習慣和文化知識限制,導致其風險意識淡薄,增加了毒死蜱暴露的風險。調查對象選購毒死蜱時,80.00%的調查對象到鄉鎮農資店購買,13.33%在村里商店購買,6.67%選擇購買上門推銷的毒死蜱,主要根據農資店的推薦(58.33%)、自己的經驗(33.33%)和鄰居的推薦(8.33%)進行購買。大部分調查對象并不關注其有效成分、毒性、使用方法、使用劑量等標簽說明;噴灑農藥前,只有15.00%的調查對象閱讀說明書;噴灑過程中,9.00%的調查對象沒有任何防護措施,55.00%調查對象噴灑農藥時存在吸煙、喝水等行為;噴灑毒死蜱后44.00%的農戶將毒死蜱包裝廢棄物扔在垃圾堆,39.00%的農戶扔在地里。廢棄物中殘留的毒死蜱揮發或經過雨水沖刷滲入地下,可對大氣、水源和土地造成污染,同時也帶來白色污染。此外,噴灑毒死蜱后,16.00%的調查對象不換衣服,68.00%偶爾換;21.00%的調查對象不洗澡,53.00%的調查對象根據自己的情況偶爾洗澡,殘留在衣服上的毒死蜱容易使調查對象及其家人暴露在毒死蜱的風險中。

圖3 風險意識調查結果Fig.3 Risk awareness survey results
2.5健康反應大多數農戶使用毒死蜱后出現過不同程度的健康反應,其中出現皮膚刺激的及惡心、嘔吐的均占31.58%,出現口水增多的、鼻涕增多的、眼睛不舒服的均占26.32%,其余表現為頭暈、心慌乏力、腹痛、睡眠不好等(圖4)。

圖4 毒死蜱健康風險Fig.4 Health risk of chlorpyrifos
毒死蜱為美國陶氏化學公司于1965年在美國注冊生產,起先主要用于滅蚊,后來用于住宅內外白蟻、蟑螂的防治及作為谷類、玉米等多種作物的殺蟲劑使用[7]。從2000年開始,美國環境保護署(EPA)重新評價了毒死蜱的危險性,由于其對兒童健康危害大,因而禁止其在住宅內花園使用[8],隨后新西蘭、南非、牙買加等許多國家也開始禁止使用毒死蜱[9]。作為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毒死蜱被認為具有干擾內分泌的功能,其暴露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有研究表明,嬰兒對毒死蜱的神經毒性比成人更敏感,在發育時期,低劑量毒死蜱的暴露可產生神經化學和神經行為改變[10-11];孕期婦女接觸毒死蜱,出生后的孩子平均智商低于正常同齡人,且男孩的智商較女孩更低,表現出更明顯的記憶損傷[12]。Sherman[13]曾報道4名兒童因其母親在妊娠前3個月接觸毒死蜱而出現廣泛的出生缺陷,且這4名兒童均發育遲緩,其中有3人重度精神發育遲緩和抵抗力減退。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機構在愛荷華州和北卡羅萊納州對57 284名農藥使用者從1993年12月~1997年12月進行了多年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使用毒死蜱與肺癌的發生有關[14]。也有研究發現慢性毒死蜱暴露可影響雄性生精功能,引起大鼠精子數量減少、精子活力降低、精子畸形率升高[15]。另一方面,毒死蜱對蜜蜂、鳥類、家蠶、水生生物等高毒,對煙草敏感,能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危害環境生物[16-17]。2016年2月12日英國健康與安全管理局(HSE)宣布,除了在蕓薹屬植物中的應用以外,其他所有毒死蜱的應用登記將被取消;此外,2016年10月1日以后,儲存毒死蜱產品將成為非法行為[18]。
截至2015年我國毒死蜱相關登記品種累計達1 015個[19],據估計,2015年毒死蜱用藥需求量為1萬t[20]。絕大多數調查對象將毒死蜱使用在蔬菜上,由于毒死蜱容易導致蔬菜農藥殘留超標及隱性成分殘留,我國2016年12月31日起將禁止毒死蜱在蔬菜上使用[4]。然而,除了蔬菜以外,毒死蜱也被廣泛用于茶葉害蟲防治,它的使用容易造成茶葉農藥殘留超標及茶葉貿易等問題,因此,毒死蜱在茶葉上的殘留問題值得社會各界關注。同時,調查還發現使用毒死蜱的調查對象主要為40~60歲的年齡階段人群,且文化程度較低,在毒死蜱使用過程中存在不佩戴防護用具,噴灑時抽煙、喝水等許多不規范行為,絕大多數調查對象使用毒死蜱后出現過不同程度的健康反應。因此,有必要加強該群體有關毒死蜱的健康風險宣傳,提高其風險意識,減少甚至消除毒死蜱對人體的潛在危害。另一方面,58.33%調查對象根據農資店的推薦來購買毒死蜱,而走訪中發現毒死蜱銷售人員對毒死蜱使用的專業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甚至一些銷售人員因為銷量問題主動向老鄉推薦使用毒死蜱,從而造成用藥誤導;同時,市場調查中發現3.00%的毒死蜱產品未標識“生產許可證號”,建議相關部門加強毒死蜱生產和銷售的監管,積極開發其他生態替代產品,滿足市場的需求。
該調查是在云南省昆明市、普洱市、曲靖市和大理市周邊15個村進行的,調查范圍窄且數量有限,存在一定局限性,可能不能完全反映實際情況,但是調查結果也值得社會各界的深思。
[1] 姜莉莉,武玉國.毒死蜱環境安全性進展[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4,35(1):29-34.
[2] 劉志俊.硫丹、毒死蜱和莠去津可能將被列入POPs候選化學物質[J].農藥市場信息,2005(7):22-23.
[3] 我國將逐步禁止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使用[EB/OL].(2014-01-06)[2016-04-25].http://www.bjny.gov.cn/nyj/231595/487189/487213/496342/index.html.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032號[A].2013.
[5] 楊光.海南禁止在蔬菜上使用三唑磷和毒死蜱[J].農藥管理經貿,2014(6):11.
[6] 劉云生.云南省農場品出口的現狀及發展對策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5(4):130-131.
[7] 班婷婷,周志俊.毒死蜱致癌性及其內分泌干擾作用研究[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05,23(3):120-122.
[8] 秦鈺慧,王以燕.美國關于毒死蜱的最新決定[J].海外信息,2000,39(8):45.
[9] 施華.多國禁限用毒死蜱[J].北京農業,2012(16):53.
[10] VIDAIR C A.Age dependence of organophosphate and carbamate neurotoxicity in the postnatal rat:Extrapolation to the human[J].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2004,196:287-302.
[11] ESKENAZI B,BRADMAN A,CASTORINA R.Exposures of children to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and their potential adverse health effects [J].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1999,107(3):1-14.
[12] EPA.Boys more vulnerable to memory impairment from insecticide chlorpyrifos than girls[EB/OL].(2012-08-29)[2016-04-25].www.epa.gov/ncer/events/news/2012/08_29_12b_feature.html.
[13] SHERMAN J D.與毒死蜱有關的出生缺陷:4例病例報告[J].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1996,23(5):307.
[14] ALAVANJA M C R,DOSEMECI M,SAMANIC C,et al.Pesticides and lung cancer risk in the agricultural health study cohort[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4,160(9):876-885.
[15] 李相鑫,賽林霖,謝琳,等.毒死蜱對雄性大鼠生精功能及相關激素水平影響[J].中國職業醫學,2011,38(2):136-138.
[16] 季靜,肖斌,李楊,等.兩種不同劑型毒死蜱對四種環境生物的毒性評價[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0,29(9):1681-1686.
[17] 石利利,林玉鎖,徐亦鋼,等.毒死蜱農藥環境行為研究[J].土壤與環境,2000,9(1):73-74.
[18]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藥情信息處.英國四月起將禁用毒死蜱[EB/OL].(2016-03-31)[2016-04-25].http://www.chinapesticide.gov.cn/hydt/4470.jhtml.
[19]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藥情信息處.農藥登記數據[EB/OL].(2016-04-25)[2016-04-25].http://www.chinapesticide.gov.cn/hysj/index.jhtml.
[20] 楊益軍.2014年我國農藥行業經濟運行全景及2015年預測分析[R].北京:北京華通縱橫經濟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15:53-64.
Study on Chlorpyrifos Use and Risk in Part of Yunnan Province
REN Li-na, YANG Hong-yan
(Pesticide Eco-alternatives Center, Kunming, Yunnan 650224)
The sale, usage of chlorpyrifos and users’ risk awareness in part of Yunnan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 the existing risks were analyzed.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utilizing chlorpyrifos,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suring food safety.
Chlorpyrifos; Usage investigation; Risk awareness; Health response
任麗娜(1991- ),女,云南玉溪人,從事農藥健康風險研究。
2016-04-25
S 482.3+3
A
0517-6611(2016)17-0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