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援越
(云南第二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公路工程中灌漿施工技術探索
蘭援越
(云南第二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灌漿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發揮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固,灌漿技術的應用日益受到重視,為了能夠有效提高該技術的實施水平和施工質量,要求相關從業人員能夠加強相關技術的發展與研究。本文即結合實例,探討了灌漿施工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實際應用方法與效果。
公路工程;灌漿施工;靜壓灌漿
灌漿施工技術的原理,是將水泥漿液等作為原材料,充填于周圍土體中,經過壓密擴展后形成漿脈。應用于公路工程中的灌漿法,則需要將灌注材料通過鉆孔、路基塌陷處出口等灌入,達到強化土層、充填洞隙、加固地基的目的。當前應用于公路工程的灌漿技術有多種,在加固公路地基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在公路工程建設中,灌漿技術的應用能夠發揮良好的加固作用。由于公路工程往往會用于不良的地質條件,例如地下層土體較為松散,不夠均勻等,在這種情況下,灌漿技術即可發揮作用,其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
運用鉆孔技術,將配置成的漿液經過加壓,然后灌入土層之中,即可引起灌漿孔的向外擴張,形成圓柱狀的漿體,然后擠壓周圍土體,使之能夠充填到鉆孔中。此外,還需要破壞或切除緊靠漿體的土體,使之能夠形成一個塑性變形區,使距離漿體相對較遠的土體區域,發生彈性變形,從而提高鉆孔周邊土體的密度。實施灌漿時,土體裂縫往往會隨之擴大,而漿液也因此可以滲入地下層,形成方向不一、厚薄各異的條狀、片狀和團塊狀的漿體,進而逐漸凝結硬化,形成縱橫交錯的漿脈,達到增強土體、結石體之間接觸,進而沿灌漿管形成樁柱體,而這些樁柱體又會與壓密地基土,共同形成復合地基,從而有效控制沉降,提高公路承載力。

圖1 灌漿施工工藝流程圖
實際的公路施工過程中,往往只有首先提高灌漿施工的技術水平,才能夠把握住整體的施工要點,進而保證公路工程的建設質量。施工企業應當積極重視相關技術的改善、實踐經驗的積累,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公路工程灌漿技術施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解決措施。
(1)合理控制灌漿的強度。在灌漿施工結束時,應當注意控制雜填土承載力的相關標準值,通常要求在130kPa左右;而淤泥、淤質土的承載力標準值,則應當控制在80~100kPa之間;粉細砂的承載力標準值則應當控制在1l0kPa以上;復合地基的承載力標準值,應當保持超過130kPa。
(2)劃分灌漿段。公路工程的灌漿作業中,灌漿段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雜填土范圍,作為第一灌漿段;而淤泥、淤泥質土及粉、細砂范圍可作為第二灌漿段。
(3)漿材與配方的設計。以上兩個灌漿段的施工過程中,對于漿材的選用也應當存在不同之處,主要體現為配方上的差異,第一灌漿段漿材的水灰比,應當控制為0.5,而第二灌漿段的則控制為0.75。如果雜填土的孔隙偏大,則可能會增加灌漿的用量,此時則應當選擇水泥砂漿灌注比例如下:水:水泥:細砂=0.75:1:1。
(4)設置灌漿孔位。當前應用于公路工程灌漿施工中的空位布設方式,通常是梅花形的。
(5)確定灌漿孔孔深。根據施工相關資料顯示,通常將灌漿孔的孔深控制在3.5~6m之間,最常見的就是控制愛4.5m,以孔底達到粘性土層為準。
(6)灌漿壓力。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條件存在不確定性,施工企業必須運用灌漿試驗,以確定灌漿壓力的準確值。公路工程的第一灌漿階段灌漿壓力,應當控制在0.1~0.2MPa的范圍內,而第二階段的灌漿壓力,則要控制在0.3~0.4MPa之間,與此同時,在具體灌漿施工中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其灌漿壓力進行一定程度地調整。
4.1 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某一高速公路病害處治工程。該公路的某一路段為高填方工程,長度為100m,高度為18m,該路段經過兩年的運營使用之后,路基出現了嚴重的沉陷問題,局部最大沉降達到10cm以上,同時路面縱縫出現開裂和錯臺等問題,最終決定采用靜壓灌漿技術該對該路基沉陷部分進行加固處理。該高填方路基下層距離路槽5m以下為填石或者土石混填,上層為天然砂礫填筑。
4.2 材料和設備要求
4.2.1 材料
(1)水泥。本工程進行灌漿施工所采用的水泥為普通硅酸鹽水泥R32.5。所采用的水泥應滿足相關的質量標準要求。受潮結塊的水泥不得在施工中使用。水泥不得長時間堆放。
(2)水。水泥漿拌制所采用的水泥其溫度應控制在40℃以下,一般采用飲用水即可。
4.2.2 設備
(1)鉆孔設備。一般情況下應根據工程地質條件進行鉆機和鉆頭的選擇,比較適合采用的鉆孔設備包括回旋式鉆機和沖擊式鉆機。
(2)灌漿設備。灌漿泵的容許工作壓力應控制在最大灌漿壓力的1.5倍以上。攪拌機應確保連續的施工作業。灌漿管路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應控制在最大灌漿壓力的1.5倍以上,同時管路應確保通暢。在灌漿泵和灌漿孔處應安裝壓力表。
4.3 靜壓灌漿施工
4.3.1 施工工藝流程
在本工程中進行靜壓灌漿施工,其具體的施工工藝流程為:測量放線→鉆機就位→成孔→埋管→壓漿→清洗并移位,其施工示意如圖2所示。

圖2 靜壓灌漿施工圖
4.3.2 測量放線
在正常灌漿施工之前,應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測定出涵管的外輪廓線,并根據設計要求放樣處注漿孔的尺寸,注漿孔的間距誤差應控制在10cm以內。
4.3.3 鉆孔
在鉆機安置在所測定的鉆孔位置。鉆機的安置應確保平穩固定,鉆機立軸應確保垂直。一般鉆孔的垂直度應控制在1%以內。經過檢驗確保滿足要求之后方可正常開始進行鉆孔施工。本工程鉆孔施工采用干鉆法。在鉆孔施工過程中,應詳細記錄好鉆進施工情況,重點包括地層情況、孔位移動距離、鉆孔深度以及異常情況等。一個孔位鉆孔施工完成之后,應經過現場技術人員的檢驗,確認合格之后,方可移位至下一鉆孔進行施工。
4.3.4 埋管
本工程采用直徑108mm的注漿花管。將制作好的注漿管緩慢的放入到鉆孔內,直至達到設計深度。注漿管的連接應確保牢固。各截止閥應確保可靠,同時還應做好灌漿段位置的記錄工作。
4.3.5 制漿
在進行水泥漿液的拌制施工,應根據設計配合比的要求進行制漿材料的稱量,其稱量誤差應控制在5%以內。各類漿液應確保攪拌均勻,同時,需要對漿液的密度進行測量。一般情況下,當采用普通攪拌機進行純水泥漿液的攪拌時,其時間應控制在90s以上;當采用高速攪拌機進行攪拌時,其時間應控制在30s以上。水泥漿液在使用之前,應經過過篩。水泥漿液在制備完成到使用完成的時間應控制在4h以內。
4.3.6 灌漿
在灌漿施工之前,應先根據要求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對于施工中所采用的各種機械設備,如機械器具、儀表、管路、注漿材料等應進行充分的檢查和相應的試驗,確保滿足要求之后,方可正式開始灌漿施工。灌漿施工一旦開始,應連續進行,中途盡量避免出現中斷問題。灌漿的流量一般為漿液需經高速攪拌均勻之后,方可進行壓注。在灌漿施工過程中,應連續不間斷的進行漿液的攪拌。漿液在泵送之前,應經過過濾網的過濾處理。
在灌漿施工過程中,灌漿壓力暫定為0.2~0.4MPa之間,具體施工過程中應根據上覆土層的厚度和現場試驗情況進行確定。灌漿施工分成二序孔施工,孔距由稀到密。第一序孔的孔距控制在5m,第二序孔的孔距控制在2.5m。對于每1個鉆孔的灌漿施工,應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分段進行。每段的長度控制在0.75m。每孔應進行2~3遍的灌漿。
灌漿的壓力應由小到大不斷增加,注漿量則隨之增加。當壓力達到1MPa時,一般可以穩定3min以上,即可完成1個鉆孔的施工。如在灌漿施工中,發現注漿量異常增大時,則表明該鉆孔可能與裂隙存在連通的問題,此時應暫時停止灌漿施工。待漿液凝固一段時間之后,方可繼續進行灌漿施工。
4.3.7 洗孔與補灌
為了有效的確保灌漿的施工效果,當每次灌漿施工完成之后,應對注漿孔進行洗孔處理。一般情況下,采用優質的泥漿進行洗孔,這樣,可以有效地確保下次注漿的順利進行。當注漿量及壓力達到相關要求后,對注漿外觀進行封口補灌處理,從而確保注漿管內充滿灰漿。注漿施工完成后,應采用混凝土進行封孔處理,其封填的深度應控制在30cm以上。當混凝土終凝完成后,方可移動到下一鉆孔進行注漿施工。
4.4 注漿效果檢測
(1)路面檢測。當靜壓灌漿施工完成之后,對路面進行檢測,發現路面提升的高度滿足設計要求。
(2)鉆孔取芯檢測。根據鉆孔取芯的結果可以知道,抽出的芯樣中已含有大量的水泥塊。對芯樣進行相關的物理力學試驗,可以知道,芯樣經過加固達到了相關的設計要求。
混凝土灌漿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確保公路工程的整體質量。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常規的施工方法無法滿足現代化公路工程發展的需求,因此要結合新技術、新材料以及新工藝手段。通過灌漿技術對公路路面進行改造,同時保持公路的暢通,提高公路工程的使用年限。
[1]張志方.水利工程灌漿施工技術的探究.工業,2015(8):252.
[2]王君.淺談灌漿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6):179.
[3]李曉琦,張洋.淺談土木工程灌漿施工技術與方法.科海故事博覽·科技探索,2014:67~68.
U416.1
A
1004-7344(2016)10-0167-02
2016-3-18
蘭援越(1964-),女,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公路工程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