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威
(海南金華林業有限公司 海南儋州 578701)
海南林場發展模式探討
黎志威
(海南金華林業有限公司 海南儋州 578701)
當前,我國林場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發展模式,開發林下經濟不僅能夠改善林下土壤肥力,而且還能夠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能夠實現生態-經濟效益雙豐收。對此,本文首先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然后根據實例詳細探究了林果套種發展模式。
海南;林場;模式
我國林業發展迅速,森林撫育規模較大,隨著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林下經濟已經逐漸替代傳統的林業發展模式。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林下經濟已經成為林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2.1 林下產業的定義
林下產業的主要依托是林地資源和森林而發展起來的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不僅包括林下產業,而且還包括林中產業以及林上產業。
2.2 林下套種的定義
林下套種指的是以林地資源為依托,因地制宜地在林下種植一些適宜生長的、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植物,通過林下套種模式的應用,不僅能夠豐富林地生物多樣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增加林場單位面積的生產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2.3 林下經濟開發的意義
新時期,生態建設逐步開始實施,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并加強保護已經被提上林場發展工作日程。隨著森林資源逐漸富足,尤其是速生、豐產林木的培育和大面積推廣,為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空間與物質基礎。現階段,林下經濟雛形已經初步形成,并且在很多林場經濟的發展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在保證生態穩定、生態安全的基礎上,對林下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有利于實現林場建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能夠迎合多方的利益需求,實現一舉多贏。
3.1 林藥模式
在林下套種模式中,林藥模式較為常見,而且經濟效益較高,其具體指的是在林下采用半野化模式種植一些耐陰性較好的藥用植物。現階段,對于林藥模式的研究日漸深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在郁閉度為0.6~0.8的楠林下套種草珊瑚,種植收益最好,值得注意的是草珊瑚林下套種最好是選擇南坡,土壤呈中性或者微酸性較為適宜等等。
3.2 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指的是利用林地廢枝作為菌類生長營養來源,生產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用菌。以竹蓀種植為例,現階段,研究人員將竹類、闊葉樹的枯枝落葉以及農作物的剩余物作為生產原料,并且在闊葉林地的自然遮陰條件下套種竹蓀,不僅能夠減少竹蓀種植成本,而且還能夠增加林地種植效益,減少環境污染。另外,對于食用菌,可以將已經制作完成的食用菌袋擺放在冬暖夏涼的林下,廢棄的食用菌包可以作為林地生產肥料,能夠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循環。
3.3 林菜模式
純天然的野菜很受現代人的喜愛,對此,可以在林地下種植耐陰性較高的、營養價值較高的野菜,不僅能夠豐富物種多樣性,而且還可以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現階段,林菜模式已經逐漸得到推廣和應用。
3.4 林果模式
林果模式指的是在林場中,種植一些人們喜愛的果實,是一種常見的套種模式,比如在林地中種植香蕉、葡萄、藍莓等等,林果模式較為常見。
3.5 林禽或林草畜模式
在林下種植牧草,或者保留原有的雜草,然后在林場周邊圍欄養殖柴雞、鴨、鵝等家禽,樹木可以為家禽遮陽,而且還可以作為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風效果較好,對于防疫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蟲,糞便培肥林地,因此能夠與林木形成良好的生物循環鏈。林禽或林草畜模式投資較小,經濟效益高,而且污染較小,林地生產的禽產品產品質量優,屬于綠色無公害禽產品。
4.1 林場概況
海南島的西南部,是海南的熱帶地區,也是海南省較干旱的地方,特別是樂東、東方、昌江等靠近沿海一帶。該區域陽光充足,溫度高,但干旱、土壤貧瘠,由于土壤含沙量比例中等,透氣性較好,因此適合植物根系發展。海南最理想的熱帶高效農業區,年降雨量不足800~1200mm,降雨一般集中在7~9月份,在這部分區域,林業公司種植桉樹林地面積約30萬畝。隨著高效農業的發展,原有的耕地面積已經不能滿足農業的發展,就出現了農戶與林企爭奪土地的矛盾。林業企業要生存、發展就要保住現有的林業用地。為了保護現有的林業用地,提高林場生產經濟效益,必須改革現有的林場經營模式,以解決農、林之間的矛盾。
4.2 林下套種發展模式
對林場發展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嘗試采用林果套種模式。通過應用林果套種模式,能夠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雙贏。根據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的原則,規劃進行桉樹—香蕉套種模式。對此,可以將已經被破壞要占地的林地作為實施重點,林地采伐完成后套種香蕉,計劃套種香蕉2年時間。
套種模式如圖1所示。寬窄行種植:2m寬種植按樹兩行,8~10m寬種植香蕉,根據樹種植行距為1m,種植密度為111株/畝(海南桉樹經濟林正常的種植密度為100~133株/畝)。香蕉和桉樹的間距要達到2m。

圖1 套種模式
套種承包商在套種期間需負責承包林地的造林管護,造林地林地清理和機耕由套種包商負責,種植撫育由林場支付費用。
4.3 林場套種結果與分析
4.3.1 經濟效益
(1)緩解林場發展經濟狀況。采用林下套種經營具有多種群、多層次、多效益、高產出的特點。在經濟方面,收益高、見效快、投資回收期短;能夠起到以短養長,提高勞力、財力和肥力的利用率。有利于獲得額外的租金收入。通過將土地承包給香蕉種植戶金流,能夠緩解林場經費緊張的情況,從而實現林場收取土地租金利益最大化。
(2)有利于為林場提供優良土壤環境。在林下套種的過程中,林地空地經過翻耕,并且施用相應肥料,能夠起到為林苗松土除草的目的,增加林地通氣度,在植樹造林期間能夠有效促進林苗快速生長;林地不僅能夠獲得“免費”的肥料,而且還能夠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因此成本投入較低,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較好。利用種植香蕉的的大量有機肥料(3t/畝),可增加林地肥力狀況。利用套種減少林場撫育除草的投入成本,利用香蕉種植的灌溉,提高保存率,最終會提高木材生產產量。由此可見,采用林下套種的經營模式,一方面能夠顯著提高林木的生長速度,減少雜草的生長,有效地控制樹林火災的發生,另一方面,有能夠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減少生產經營投資,提高經濟效益。
(3)有利于減少土地整改成本。對于收取的租金,土地方可以和林場部分分享,這樣能夠有效減少林場和土地發包方的沖突,促進林企可持續經營。對海南林場實行林果套種模式后,節省藥殺2次;作業單價減少投入成本60元;減少伐樁除萌成本20元/畝;在土地清理方面,節省林地清理費用40元/畝,節省機耕整地費用140元/畝;每個輪伐期減少投入600~800 元/畝。
4.3.2 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生態效益方面,對林場的空間上多層次利用立體結構,在時間還能夠充分利用不同苗木生長周期,因此能夠有效地提高光能和土地資源利用率,充分發揮土地的生產潛力,增加林地生物多樣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與此同時,還能夠產出更多產品,滿足社會多一些需求,增加社會就業機會,因而也有積極的社會意義。通過實行林果套種發展模式,土壤得到改良,香蕉種植每年投入的有機肥料為3t/畝,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為后來林木的更好生長帶來基礎。另外,通過套種可以借水,借肥及管理到位,加上種植戶繳一定的納保證金,可以提高造林成功率,而且還能夠保住土地,和諧社區關系。除此以外,還能夠保證造林成功和林地林木安全,采用返租套種,造林,撫育,采伐,管護一條龍作業承包,有利于提高造林成功率,保障林地安全。
高效農業的發展為林下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海南林場還是應該積極發展林業為主,同時為了增加林場經濟效益,提高林木的生長量,還可以適當的轉變林場發展模式,根據林場發展情況選擇合適的林下套種模式。另外,在林場發展模式改革中,可能會影響農戶的經濟效益,對此,還應該制定相應的方針為農戶提供補償,改善農戶與林場發展之間的矛盾。
[1]符良鋒.淺談海南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建設[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31):56~57.
[2]劉朝學,魯叢平,劉小宇,等.林下綠化苗木培育技術探討[J].湖北林業科技,2015(01):83~85.
[3]易顯鳳,鄧素媛,龐天德,等.桉樹與牧草套種試驗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07):137~141.
F327
A
1004-7344(2016)10-0233-02
2016-3-10
黎志威(1980-),男,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林業生產及基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