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鎮偉
(云南省臨滄市環境監測站 677000)
某區學校教學環境監測結果分析
劉鎮偉
(云南省臨滄市環境監測站 677000)
目的:對某區學校開展教學環境監測,分析其結果。方法:2015年7月應用分層抽樣法對本區21所學校開展教學環境監測,包括中小學與九年制學校,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標準進行,并依據《學校衛生監督綜合評價》標準判定結果。結果:21所學校每所抽取6間教室檢查,環境噪聲為28.31%、教室朝向為71.12%、黑板反射系數為78.02%、后墻反射系數合格率為0,其中中學平均合格率高于小學與九年制(P<0.05);共監測5799張課椅,課桌合格率為39.8%,課椅為54.6%,其中中學課桌椅合格率分別為48.7%、65.8%,高于小學與九年制學校,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本區學校教學環境質量不太樂觀,需引起教育部與衛生部門重視。
學校;教學環境監測;分析
對于青少年而言學校是最重要的活動與學習場所,為促進廣大兒童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需確保校園環境安全且舒適,教室、教學設備以及宿舍與衛生要求相符,這樣還能促使兒童青少年可優良發育并保證身心健康。為此,疾病控制系統需定期監測學校生活環境與教學環境,并向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反饋監測結果,提出衛生學指導意見,指導并督促學校整改不達標項目,由此整體提升學校教學環境水平,營造優良環境,促進兒童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本文現將本區21所學校作為研究對象,開展教學環境監測,詳述如下。
1.1 對象
2015年7月應用分層抽樣法對本區21所學校開展教學環境監測,其中4所為小學,15所為中學,2所為九年制學校,抽取每個學校6間教室進行教學環境監測。
1.2 教學環境檢測方法
依據《學校衛生監督綜合評價》與《中國衛生監督統計報表學校衛生情況年報表技術規范》[1]要求嚴格開展教學環境監測。應用TY-9600A數字聲級計、鋼卷尺、TES數位式照度計、測量多用尺等儀器監測黑板反射系數、教室采光系數、教室朝向、環境噪聲以及后墻反射系數等,依據《綜合評價》判定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本組數據主要應用軟件SPSS20.0,n(%)表示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明顯。
(1)各學校監測項目合格率對比小學教學環境平均合格率為53.06%,中學為56.46%,九年制為55.91%,可見中學平均合格率高于小學與九年制學校,對比 P<0.05,見表 1。

表1 各學校監測項目合格率對比(單位:%)
(2)學校學生課桌椅分配合格率中學課桌椅合格率高于小學與九年制學校,對比 P<0.05,見表 2。

表2 學校學生課桌椅分配合格率[單位:n(%)]
教室采光主要決定因素為教室朝向,朝向優良則采光優良,教室課桌面照度也會提升,避免過多使用人工照明。本組經監測發現,小學教室朝向達標率為85.68,中學與九年制分別為61.07%、66.62%,對比P<0.05。因多數教室采光僅依靠單側,室外樹木較多,再加之建筑設計缺乏合理性,墻壁灰塵累積,導致總體達標率僅71.12%,為此學校應高度重視采光環境,及時依據要求改造學校照明設備,定時粉刷墻壁,增加窗戶透光面積,確保窗戶玻璃清潔,及時修剪教室旁樹木,促使自然采光增加。
課桌椅作用在于對學生良好坐位姿勢予以培養,可減少近視眼、脊柱彎曲等現象,亦會對學生身體功能狀態與學習作業能力產生較大影響。課桌椅若與身高不符,學生學習效率、生長發育以及視力保護情況均會被影響[2]。本組共監測5799張課椅,課桌合格率為39.8%,課椅為54.6%,其中中學課桌椅合格率分別為48.7%、65.8%,高于小學與九年制學校,對比差異明顯(P<0.05)。與報道相近[3]。為此教育部門需結合各個階段學生身高比例配備可調節的課桌椅,與生長發育期學生特殊生理需求相符,提升達標率。
黑板尺寸與黑板反射系數是影響學生視力的主要因素,若與衛生要求不符則會導致近視。經本組監測后發現,中小學與九年制黑板尺寸合格率為65.05%,黑板反射系數合格率為78.02%,不太樂觀。黑板尺寸達標率低的原因可能是學校在配備黑板時未嚴格按照國家衛生標準,黑板有較低的反射系數則可能關聯于黑板使用時間長,未定期維護檢修等,為此教育部門需強化整改。
本組監測發現環境噪聲合格率僅為28.31%,其原因可能如下:①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且交通四通八達,學校選址于鬧市區,周邊工業建筑、交通產生較多噪音;②學校未充分投入資金開展噪聲控制,導致達標率低。環境噪聲會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影響學習效果。且長時間處于環境噪聲狀態下會降低噪聲性聽力,甚至導致噪聲性耳聾[4]。為此教育部門一定要強化環境噪聲整治力度,配備隔離裝置或聲音屏蔽裝置。
綜上所述,本區學校教學環境情況不樂觀,教育部與衛生部需密切配合,督促學校整改不合理項目,確保各項指標達標;定時監測學校教育環境,并集中問題向教育部門反饋以及時督促整改,為學生營造一個優良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健康生長發育。
[1]何倫發,郭艷,何彬洪,等.中山市2011~2012年學校教學環境監測情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9):1378~1379.
[2]張臘萍.鎮江市學校教學環境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31):40,42.
[3]管新艷,柴保臣,管穗麗,等.2014年深圳市某區學校教學環境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校醫,2015,29(11):824~825,827.
[4]黃培枝,陳劍鋒,王寶珍,等.2011~2012年廈門市學校教學環境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校醫,2013,27(12):893,895.
G637.8
A
1004-7344(2016)10-0323-01
201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