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峰
(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我國建筑耗能狀況及有效的節能途徑
周美峰
(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近年來,節能環保工作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行業作為基礎產業,存在能耗過大、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等諸多問題,對社會有序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雖然節能理念提出時間較長,但是應用效果卻不夠明顯,如何更好地實施落實節能措施成為當前建筑行業亟待思考的問題之一。本文將對我國建筑能耗狀況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建筑能耗要點,提出高效節能建議及措施。
建筑耗能;發展現狀;高效;節能途徑
一直以來,我國建筑行業發展始終采取粗放用能方式,導致能耗過度消耗,且耗能量居高不下,在總能耗中占據最高比例。城市化進程下,我國建筑對能源需求量越來越大,如果忽視對建筑能耗現狀的治理,勢必會超過社會承受極限,阻礙建筑領域持續發展。因此加強對我國建筑能耗現狀及其節能措施的研究,能夠幫助公眾更為深入地認識到建筑節能重要性,在節能環保型社會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1.1 建筑規模
就世界范圍內來說,我國建筑節能現狀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據調查,我國建筑領域朝著規模化方向發展,表1為近年來城鄉建筑面積變化情況。觀察數據能夠發現,我國城鄉建筑面積呈現遞增趨勢。

表1 近年來城鄉建筑面積變化情況
雖然我國GDP僅占全世界的4%,但是建筑面積卻是發達國家建筑面積總和,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另外,我國現有數量非常多,既有建筑面積能夠達到442億m2,同時我國房屋建設正處于戰略發展階段,預計到2020年底,全國房屋建筑面積能夠達到近700億m2,城市占其中的一半。可見,我國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與速度進行高耗能建筑建設。
1.2 建筑耗能
針對建筑耗能來說,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下,建筑將會遠遠超過工業、交通等行業,占據社會能源消耗的榜首,達到35%。其中北方城鎮建筑采暖、用煤每年高達2億t標煤/年,建筑用電、照明及家電轉化為電能,總計能夠達到5600億度/年,占總能耗的27~30%。
國民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生活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空調等電器逐漸成為建筑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到了夏季,作為空調使用高峰期,空調用能將會產生高峰用電,據相關數據調查,2014年,城市居民空調將會達到80/每百戶,且仍然處于持續增長狀態當中,大量新增空調直接增加了電力能源消耗。觀察整體耗能情況來看,政府機構能耗數量非常大,2015年,通過對北京市60個市區政府機關能耗調查發現,單位建筑面積耗電量能夠達到90~190kWh/m2,超過居民住宅的10倍。而人均耗電量是居民的7倍,可見機構建筑是能源過度消耗的重點對象。
綜上來看,我國建筑能耗過多,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悖,因此將節能理念貫穿于建筑設計與竣工全過程顯得尤為必要。
建筑節能施工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由于建筑工程量較大,覆蓋面積較廣,忽略任何一個環節,都將影響建筑節能效果。對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積極引進節能技術,提高技術節能水平
建筑用途與類型不同,對于能源的消耗等也存在較大差別。但是在建筑中,普遍存在維護、保溫及隔熱性能較差的普遍性問題。相比較發達國家,我國建筑能耗非常高[1]。因此應積極引進節能技術,并滲透至上述三個環節當中:
(1)針對維護施工來說,可以大力推廣高效節能門窗與外墻保溫技術,如澆入、釘掛等方法,采取高效的保溫材料,如低反射率玻璃、斷橋合金窗柜等,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合理選擇門窗材質,并對門窗進行密封處理,減少熱能過度消耗。
(2)施工企業還應充分利用熱泵技術,為建筑物室內輸送更多熱能,減少建筑對熱量的消耗,為人們生活和工作創建良好的環境。現階段,熱泵技術呈現多元發展形勢,且各具優勢,如熱泵性家庭熱水機組,如圖1,能夠有效吸收建筑外部與內部的熱量,將熱量融入到水中,為人們提供生活用水;空氣源熱泵能夠在冬季吸收建筑外部空氣的熱量,并轉化為熱能供給建筑;污水水源熱泵,污水作為生活垃圾,城市人口越來越多,產生了大量污水,我們可以從污水中吸收熱量,對污水進行重復利用。
(3)節能門窗在新建建筑中已經得到了推廣,它不僅能夠減少建筑能耗,還能夠優化窗戶的保溫效果,促使門窗能夠達到良好的保溫功能,從而促進建筑朝著節能化方向發展。
2.2 選擇節能材料,減少環境污染

圖1 熱泵性家庭熱水機組
建材作為建筑施工的基礎和前提,建材采購過程中,采購人員應明確認識到節能材料對于降耗、環保的重要意義,優先考慮節能材料,根據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建筑節能材料,在提高施工有效性的同時,還能夠減少能源消耗。如節能燈具的選擇,應盡量選擇壽命長、高效能的熒光類節能燈具,逐步取消白熾燈的使用;針對外墻保溫材料的選擇,可以選擇防火性強、環保效益較高的擠塑板、聚氨酯等保溫材料[2]。
除此之外,采購人員應按照工程用途及其節能標準,選擇施工材料,如針對涂料的選擇,應盡量選擇有機無機復合、低污染等特點的涂料,對于窗戶材料的選擇,可以確定為低輻射鍍膜玻璃、U-PVC塑料等材料。隨著建筑領域與科學技術的深度結合,越來越多的新型節能材料層出不窮。因此在材料選擇方面,我們不能夠只選貴的、不選對的,而應堅持節能環保原則,根據具體施工實際情況,選擇節能材料,從而促使節能材料能夠在降低建筑能耗方面充分發揮積極作用。
2.3 建立并完善節能制度,規范建筑施工
建筑項目施工過程中,很多建筑單位過度關注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忽視了建筑節能技術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項目能耗。未來,我國建筑工程規模越來越大,如果不能夠加以制止和規范,勢必會威脅到能源持續發展。因此政府應加強對建筑節能的法治建設,結合當前建筑能耗現狀,建立并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為建筑節能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為了能夠有效控制建筑能耗過高,還應建立相應的標識認證與等級管理,對未通過審核的產品一律不許進入市場,在全社會范圍加大節能環保知識宣傳,增強消費者節能環保意識,選購具有節能標識的產品[3]。此外,信息時代背景下,政府應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將建筑節能作為核心,建立數據平臺,確保數據公開、透明及真實性,實現對建筑節能產品的實時監督和控制。
2.4 重視技術創新,提高節能有效性
針對建筑節能工作而言,我們應將循環經濟作為根本,努力挖掘清潔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隨著建筑能耗不斷增加,我們應重視對節能技術的創新,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節能施工技術,并結合我國建筑項目特點,適當引入,逐漸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建筑領域發展的節能施工道路。政府應鼓勵高校等研究機構重視對建筑節能技術的研究力度,為節能施工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為城市居民創建溫馨、舒適的居住空間。
根據上文所述,我國建筑能耗節能工作要想進一步推進,單純依靠某一方面遠遠不夠,需要政府、建筑企業與公眾的全面支持和配合。因此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政府要根據建筑能耗現狀,制定相應的法律制度體系,為建筑行業發展提供制度依據。同時建筑企業堅持與時俱進,將節能理念滲透至施工全過程中,選擇節能施工技術,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能耗,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而公眾則應合理選擇產品,共同推進建筑節能化發展,從而為我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及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
[1]李蕙文.我國建筑耗能狀況及有效的節能途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2):209.
[2]江 憶.我國建筑節能狀況和實現建筑節能的途徑[J].建筑節能,2013(02):76~78.
[3]牟道平.基于建筑耗能分析下的建筑節能舉措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35):170.
TU111
A
1004-7344(2016)10-0332-02
201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