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帆
陸軍部隊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其主要的作戰力量,俄羅斯軍隊也不例外。俄羅斯陸軍部隊是三軍的中堅力量,主要任務是遂行地面作戰。陸軍是俄羅斯最古老的軍種部隊,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俄羅斯陸軍部隊的成立紀念日是10月1日,來源于1550年10月1日伊凡雷帝組建的成建制正規軍。

俄羅斯陸軍的歷史演變
陸軍在各個時代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開疆擴土、鞏固國防、抵御外侵方面立下了赫赫戰功。自1550年10月1日開始,沙俄帝國就在組建和發展陸軍正規軍,當時的沙皇頒布法令《關于在莫斯科及其周邊縣安置千人規模的服役人員》,從此開啟了沙俄第一支常備陸軍部隊的歷史,后被命名為正規軍。

隨著火藥在軍事上的應用,使用火藥射擊的步兵團應運而生。炮兵彈藥和裝備迅速發展,使得它慢慢從步兵之中剝離出來,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兵種部隊。此后炮兵在射擊方面進一步完善,逐漸將地雷爆破器材和手持火器發展壯大。除此以外,沙俄進行了軍事結構調整,讓軍事指揮機構擁有了自己的部隊,并且無論平時還是戰時,部隊的供給都由軍事指揮機構進行管理。到16世紀末,沙俄射擊部隊人數已經達到2萬~2.5萬人的規模。平時他們主要進行警衛工作,保衛國家邊境,戰時就是重要的征戰力量,射擊部隊的第一次作戰就是1522年包圍并殲滅喀山之敵。
彼得一世時期,沙俄決定建設和改善陸軍,并從1699年11月8日開始采用征兵制度,這意味著一支新型的沙俄陸軍組建完成。
1763年,沙俄將陸軍作戰力量分別劃在5個軍區之內,即利夫蘭、愛斯特蘭、圣彼得堡、斯莫林斯克、烏克蘭。同時,統一了步兵團的編制:每個步兵團下轄12個連,包括2個投擲連、10個火槍連,后將這些連隊編成了2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

1802年9月1日,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建立了軍事內閣機關,在取消農奴制法以后,改革了舊有的沙俄軍隊體制,幫助部隊補充人員、組織訓練、裝備武器,打造具有作戰能力的常備軍事部隊。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陸軍武器裝備質量有了飛速提升,部隊裝備了滑膛槍,出現了機槍,為士兵發放了新式服裝,更新了軍事行動條令,同時建立了新的軍事指揮體系。
一戰開始后,沙俄陸軍根據戰爭經驗進行了一次軍事體制改革,變為“大本營-方面軍-野戰部隊”的模式,加強了對部隊上層的指揮控制,目的是保證管理、政治、經濟和軍事之間的有機統一。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古老的沙俄帝國,組建了新的蘇維埃工農紅軍,并將其投入到內戰和對外作戰之中。

二戰是俄羅斯(蘇聯)陸軍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作為抗擊敵人的主戰力量,陸軍充分運用步兵、裝甲兵、炮兵和其他部隊的特點展開協同作戰,取得了良好的作戰效果,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戰爭初期,蘇聯紅軍陸軍力量達到303個師,其中211個步兵、山地步兵、摩步和近衛師,61個坦克師,31個摩托化師,約2.3萬輛坦克,其裝備數量占蘇聯軍隊總數的79%。在殘酷的戰爭年代,蘇聯陸軍制定了靈活高效的發展計劃,大力發展裝甲部隊和炮兵部隊,使蘇聯陸軍機械化部隊從1941年的4.4%增加到1945年的11.5%,最高統帥部炮兵預備部隊從1941年的12.6%提升到1943年的20.7%。這場戰爭從根本上改變了蘇聯陸軍的技術裝備,武器的數量增加了近3倍,新型坦克數量是原來的7~10倍,步機槍數量是原來的30倍。
二戰結束時,蘇聯陸軍仍然是數量最多、種類最多的武裝力量部隊,在最后階段達到近1000萬人。到1948年作戰人員復原后,陸軍服役人員降至250萬人左右。
在科技發展的引領之下,戰后蘇聯陸軍迅速建立了科學裝備發展體系,并保持同華約組織同盟國的密切聯系,更新升級武器裝備以滿足可能應對戰爭的需要,研制發展指揮自動化系統和先進武器系統。
1992年以來,俄羅斯陸軍進行了大規模改革,體制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個重大挑戰就是對俄羅斯武裝力量和陸軍部隊進行削減。1989~1997年間,俄羅斯陸軍駐各獨聯體國家的人數縮至17個軍、8個軍區、104個師,參謀軍官數量從110萬人裁減到18.8萬人。1997年以后,根據已經核準的國家五年建設計劃,俄羅斯軍事體制改革開始進行明確的陸軍發展規劃。
俄羅斯陸軍的基本情況
截至2015年底,俄羅斯陸軍部隊人數約為30萬人。

俄羅斯陸軍依據作戰目的和作戰任務區分為三個不同時期,分別為和平時期、緊急狀態、戰爭時期。在和平時期,俄羅斯陸軍主要完成保持部隊高等級的戰備水平,展開經常性的作戰準備、演習和戰爭動員活動,建設后備力量,進行戰時的物資和技術儲備;在緊急狀態下,俄羅斯陸軍主要進行人員擴編,為戰役準備創造條件,完善即將參戰的裝備和武器,展開一系列防御性措施,擴充后方備戰人員規模;在戰爭時期,陸軍作戰力量的主要任務是抗擊侵略者并殲滅他們。
俄羅斯陸軍力量分為三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指揮機構(參謀部)和通信分隊、部分常備部隊,主要完成在和平時期組織戰斗的任務;第二部分是通過整編和平時期的部分人員更好地完成作戰計劃,為戰時的作戰部隊擴編創造條件;第三部分是戰略預備力量。俄羅斯陸軍分布在四個軍區,其中西部軍區部署有2個軍,軍部分別在圣彼得堡和沃羅涅日;中部軍區部署有2個軍,軍部分別在薩馬拉和新西伯利亞;南部軍區部署有2個軍,軍部分別在斯塔夫洛波爾和弗拉季高加索;東部軍區部署有4個軍,軍部分別在烏蘭烏德、別洛戈爾斯克、赤塔和烏蘇里斯克。俄羅斯現任陸軍總司令為奧列格·列奧尼多維奇·薩柳科夫上將。
俄羅斯陸軍分為五大兵種,分別是摩托化(機械化)步兵、坦克兵、導彈和炮兵、陸軍防空兵和特種作戰兵。
摩托化(機械化)步兵 1963年,作為俄羅斯(蘇聯)陸軍力量中堅的摩托化(機械化)步兵建立成形,其特點是具有高速的機動能力和火力打擊能力。摩托化部隊除了傳統的步兵部隊,還有坦克、高炮、炮兵、反坦克分隊。為完成不同類型的任務,他們還編有一定數量的特種力量,包括承擔敵后偵察情報任務。摩托化步兵主要的優勢在于高速機動,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讓部隊從一種作戰行動轉向其他行動,保證全方位的遂行緊急戰術行動。
現今,俄羅斯摩托化步兵的主戰武器有:步兵戰車、裝甲運兵車、高防護能力運輸車以及大量新型改進版本。在車臣戰爭中,摩托化步兵作為俄羅斯主力參戰,部分摩托化部隊直接參與了2008年的俄格沖突。
坦克兵 根據現代軍事理論,坦克兵的主要任務是火力打擊地面目標。俄羅斯繼承了蘇聯時期龐大數量的坦克部隊和若干坦克作戰中心。2005年,俄羅斯部隊仍然下轄2.3萬輛不同型號的坦克及其改進版本。但是,這個數量在不斷削減,到2009年時正式作戰部隊的坦克數量僅存2000輛。2011年,俄羅斯軍方決定停止對舊款坦克的采購計劃,轉而集中力量和資源設計新型坦克——“阿瑪塔”。俄羅斯國防部的官方網站數據顯示,現在俄羅斯的坦克裝備有T-72、T-80、T-90等型號。除此之外,還封存著大量的老式型號坦克。
坦克部隊具有高度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火力,能帶來高效穩定的大規模殺傷效果。盡管坦克部隊的使命作用在近十年來有所下降,但仍然是陸軍主要的打擊火力,未來十年內仍會牢牢占據這一重要地位。現代型坦克能在強渡水障、晝夜積極打擊和高機動作戰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每年9月第二個星期日是俄羅斯“坦克兵節”。
導彈和炮兵 俄軍的導彈和炮兵兵種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主要力量有戰役-戰術導彈部隊、戰術導彈部隊、大口徑火箭炮部隊,以及加農炮、火箭炮、自行榴彈炮部隊。俄羅斯軍事學對炮兵的作用定義為:它是戰斗中實施對敵人火力摧毀的主要打擊手段。
俄羅斯廣為人知的導彈齊射單元有“雨點”“冰雹”“颶風”。這些武器從蘇聯征戰阿富汗時就開始使用,經歷了車臣戰爭,通過戰爭實踐有力證明了耐用性和有效性。俄羅斯新發展的炮兵導彈部隊武器裝備有“龍卷風”和“伊斯坎德爾”戰役導彈系統。
陸軍防空兵 在最近幾十年里,空中作戰地位越發凸顯,新型戰機逐漸融高機動、隱身、致命打擊特點為一體。基于此需求,建立陸軍防空兵日益必要,其主要任務是在作戰行動和行軍機動時對地面部隊起到更好的防空保護作用。
陸軍防空兵成立于1941年10月,當時蘇聯軍隊決定整合全國的防空作戰系統,區分為前線防空和整體防空兩個部分,遂行對蘇聯后方的國防設施進行對空防衛任務。俄羅斯(蘇聯)陸軍防空兵的主要作戰武器包括:適用于遠距離打擊的C-300防空武器系統;適用于高射炮兵使用的“山毛櫸”和“立方體”;適用于近距離打擊的“箭”“針”“柳條”。此外,還包括“道爾”“圓圈”“通古斯卡”“希爾卡”。目前,俄羅斯陸軍防空兵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近一半的防空武器服役已經超過30年,而新型陸軍防空武器則發展緩慢。
特種作戰兵 俄羅斯陸軍的特種作戰部隊設有諸多種類,具體包括:運輸兵部隊、鐵路兵部隊、道路兵部隊、工程兵部隊、核生化防護兵部隊、管道兵部隊、通信兵部隊。

運輸、鐵路、道路兵部隊的主要任務是直接為人員、作戰裝備、后勤補給進行保障;工程兵部隊的主要任務是構建工事、克服水障,進行埋排雷行動,下轄工程情報分隊;核生化防護兵部隊的使命是消除敵人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后造成的影響,同時擔負清理核生化技術災難的任務;管道兵部隊負責鋪設戰場管道,并為部隊提供燃油保障,下轄分隊主要進行大量的管道鋪設;通信兵部隊主要負責保障不同指揮機構和部分隊間的通信體系構建,通過合理的戰役指揮通信布設,及時指揮所屬不同兵種對來犯之敵進行應對。
俄羅斯當代陸軍的發展動向
多維開展演訓活動,加強國際軍事合作。在過去的2015年里,俄羅斯陸軍全年一共舉行了4500多次各級別的演習、15000次火力練習和射擊、7000次指揮練習。2016年,俄羅斯陸軍將再更新升級3個集團軍規模的裝備。目前,陸軍武器和技術兵器的保障率為95%,其中新型現代化裝備占35%,預計到2020年前這一比例將達到70%。2016年,俄羅斯陸軍總司令部將組織6場國際軍事比賽,分別是:“坦克兩項”“蘇沃洛夫突擊”“晴朗天空行動”“神炮手比武”“軍事偵察尖子比武”“狙擊線”,并邀請了46個國家的代表隊參加,進一步加強俄羅斯陸軍與世界陸軍間的交流。
不斷調整體制規模結構,力求適應現代戰爭。俄羅斯的軍事改革一直沒有間斷過,而且每次改革調整動作之大、推行效率之高都令人驚奇。在謝里久科夫擔任國防部長期間,大刀闊斧地對俄軍進行改革,推行作戰部隊師改旅以及部隊院校的整合合并。而在隨后的國防部長紹伊古時期,因擔心部分地區俄軍的控制能力較弱,把師又重新改革回來,還加強了許多陸航作戰力量,這主要因為俄羅斯土地遼闊,各戰區情況不同,有的戰場環境需要高機動的旅級規模,而有的戰場則需要師級規模。由此可見,俄羅斯軍隊的規模和結構一直在改變,根據各個時期不同的國際形勢和任務需要等綜合因素,不斷進行著優化。
陸軍方面,俄羅斯陸軍原有7個軍區,分別是列寧格勒軍區、莫斯科軍區、北高加索軍區、伏爾加河沿岸-烏拉爾軍區、西伯利亞軍區和遠東軍區。改革后變為東部、西部、南部、中部4個軍區,高效整合了作戰力量。在此次改革前,俄軍原本想將指揮架構單獨剝離出來,建成戰區級指揮體系,但是由于試點效果不理想,部分指揮建設矛盾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因此合并后繼續按照軍區稱謂。
逐步升級武器平臺,加大作戰人員培訓力度。近年來,俄軍大力發展武器裝備。例如,新型“阿瑪塔”坦克逐步取代了傳統的坦克設計理念,采用無人炮塔設計方式,將坦克乘員安置于車輛下部特殊裝甲防護艙內,提高了坦克乘員在作戰中的生存系數。車上加裝了作戰指揮與車載導航、車載“阿富汗人”主動裝甲防護、車載主動防反坦克地雷等綜合集成系統,在動力、火控、機動、防護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再比如,“天王星”-9地面無人戰車采用無人技術,操作員利用遠程操控即可完成實時偵察、火力支援等作戰行動,該武器組成包括2個偵察和火力支援機器人、機器人輸送車和機動指揮所,適合在城市作戰中運用,可以有效降低作戰人員的傷亡。
責任編輯:葛 妍